什麼是內異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 EM)——具有活性的子宮內膜組織(腺體和間質)出現在子宮內膜以外部位者

  子宮腺肌病(adenomyosis)——當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

  內異症和子宮腺肌病均是婦產科常見病,臨床上常可並存。

  二者雖同為內膜異位引起的疾病,但它們的發病機制和組織發生學是不相同的,臨床表現亦有差異,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疾病。臨床表現及其對卵巢激素的敏感性亦有差異,前者對孕激素敏感,後者不敏感。

  內異症是指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在子宮內膜以外的地方生長繁殖而形成的一種婦科疾病。內異症的臨床表現有時與病變程度很不相符,臨床表現很嚴重的患者,其病變可能是輕度的或侷限的,而病變廣泛甚至盆腔解剖結構嚴重異常的患者,其臨床表現卻很少。據統計,約70%的內異症患者有典型的繼發痛經、性交不快或性交痛、不育及月經改變。當內異症發生於其它特殊部位時,可出現許多其它令人迷惑的臨床表現。而大多數內異症患者的主要症狀是繼發性痛經。

  異位內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如臍、膀胱、腎.輸尿管、肺、胸膜、乳腺,甚至手臂、大腿等處,但絕大多數位於盆腔臟器和壁腹膜,以卵巢、宮骶韌帶最常見,其次為子宮及其他髒腹膜、陰道直腸膈等部位,故有盆腔內異症之稱。由於內異症是激素依賴性疾病,在自然絕經和人工絕經(包括藥物作用、射線照射或手術切除雙側卵巢)後,異位內膜病灶可逐漸萎縮吸收;妊娠或使用性激素抑制卵巢功能,可暫時阻止疾病發展。內異症病灶在形態學上呈良性表現,但在臨床行為學上具有類似惡性腫瘤的特點,如種植、侵襲及遠處轉移等。持續加重的盆腔粘連、疼痛、不孕是其主要的臨床表現。

什麼是內異症?

  二.什麼原因導致內異症?

  (一)、內在性內異症內膜由基底部向肌層生長,侷限於子宮,故又名子宮腺肌病。異位的子宮內膜常彌散於整個子宮肌壁,由於內膜侵入引起纖維組織及肌纖維的反應性增生,使子宮一致性脹大,但很少有超過足月胎兒頭大者。不均勻或局灶型分佈者一般以後壁多見,由於侷限在子宮一部分,往往使子宮不規則增大,酷似子宮肌瘤。切面可見增生的肌組織亦似肌瘤呈漩渦樣結構,但無肌瘤所具有與周圍正常肌纖維分開的包膜樣組織。病灶中間有軟化區,偶可見到散在的含有少量陳舊積血的小空腔。鏡檢所見的內膜腺體與子宮內膜腺體相同,其周圍由內膜間質所包繞。異位內膜隨月經週期而改變,但分泌期改變不明顯,表示異位的內膜腺體受孕激素影響較小。當受孕時,異位內膜的間質細胞可呈明顯蛻膜樣變。

  (二)、間質性內異症為內在性內異症的一種特殊類型,較少見,即異位的內膜僅有內膜間質組織,或子宮內膜侵入肌層後間質組織發展的範圍及程度遠遠超過腺體成分。一般子宮一致性增大,異位細胞散佈於肌層或集中在某一區域,色黃,常具有彈性橡皮樣硬度,較肌瘤軟,在切面往往可以看到索狀小蟲樣突起,就可以確立診斷。異位組織亦可向宮腔發展形成息肉狀腫塊,多發性,表面光滑,蒂寬與子宮肌壁有較大面積的直接連繫,並可由宮壁向宮腔或沿子宮血管向闊韌帶內突出。向宮腔突出者致成月經過多甚或絕經後流血;向闊韌帶突出者可經婦科雙合診查出。間質性子宮內膜異位症可有肺播散,甚至在切除子宮數年後還能發生。由於這種特點,有人認為間質性內異症是低度惡性的肉瘤。

什麼是內異症?

  (三)、外在性內異症內膜侵犯子宮以外的組織(包括由盆腔侵犯子宮漿膜層的異位內膜)或器官,常累及多個器官或組織。

  卵巢為外在性內異症最常發生的部位,佔80%。其次為子宮直腸窩之腹膜,包括子宮骶韌帶,子宮直腸窩前壁相當於陰道後穹窿部位,子宮頸後壁相當於子宮頸內口處。有時異位內膜侵犯直腸前壁,使腸壁與子宮後壁及卵巢形成緻密粘連,術中很難分離。外在性內異症也可侵入直腸陰道隔而在陰道後穹窿粘膜上形成散在的黑紫色小點,甚至可形成菜花樣突起,酷似癌瘤,經活檢才能證實為子宮內膜異位症。此外如前所述輸卵管、宮頸、外陰、闌尾、臍、腹壁切口、疝囊、膀胱、淋巴結,甚至胸膜及心包膜、上肢、大腿、皮膚皆可能有異位內膜生長。

  子宮直腸窩處異位子宮內膜,亦可在腹膜上形成紫黑色出血點或積血小囊,包埋在粘連嚴重的纖維組織中,鏡檢可見典型的子宮內膜。該處異位的內膜組織尚可向直腸陰道隔及子宮骶韌帶擴展形成觸痛性堅實結節。或穿透陰道後穹窿粘膜,形成藍紫色乳頭狀腫塊,經期可出現許多小出血點。如直腸前壁受累,則可發生經期大便疼痛,有時內膜病變圍繞直腸擴展形成狹窄環,與癌瘤極為相似,腸道受侵約佔內膜異位症10%左右。病變常位於漿膜及肌層,很少粘膜受侵而發生潰瘍。偶有由於在腸壁形成腫塊或造成纖維性狹窄或粘連引起腸管過度屈曲而發生腸梗阻,並可發生刺激症狀,如間歇性腹瀉,月經期更加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