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學中醫建議要多讀書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閒聊一下中醫讀書的問題。

學西醫,只需要學習最新版的書就可以了,舊書可以完全不讀。學術期刊,一般也是討論最新的科研成果,不會討論兩千年前的醫生的經驗對不對。只要是被否定了的,即使就是幾年前的理論或經驗,都不會再被關注。

但學中醫,不僅要看最新的科研成果,還要研讀兩千年前的經驗、理論。從古至今的中醫書籍,不算重複出版的,保守估計也有一萬多本,沒有誰能看完。

比如傷寒論的註解,保守估計有兩三百本,要看完也不太現實。

最糟糕的是,這些書裡,可能真假混合,玄學理論和臨床事實混在一起。

那麼,看書就只能挑要緊的來看。挑要緊的來看,不能只看某一個醫家的,最好能看三五家,這樣可以兼聽則明。

只看某一家,很容易造成偏執,學了錯誤的知識而不自知。

要是隻學某大師的書,當看到有人指出大師講錯了,即使有理有據,你只會覺得天要塌下來了,大師怎麼會錯呢?人都死了,還要指出他講錯了?

只有多讀書,才會知道中國曆來有蓋棺定論的傳統,一般不會對還活著的人作定論,但是人死了,後人肯定會去評價,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交由後人去評判,而不是死了就不能評價了。一個人的定論,可能幾百上千年之後才形成,張仲景被評為“醫聖”,是在他死後差不多1500年的時候,而不是在世時就有這個稱號。

只有多讀書,才會知道,中醫歷來也有批評指正前人的傳統。學術上的批評,不能等同於人身攻擊。只要批評是有理有據的,是錯的就錯的,也沒什麼好說的。如果作者還活著,相信作者會糾正,如果作者已經去世,批評指正的意見就能後人少走彎路。

像徐靈胎批葉天士的《臨證指南醫案》,那是毫不客氣的。這裡摘錄一段,還沒有看過的人可以認真一讀:

葉天士對柴胡有偏見,不用柴胡甚至禁用柴胡。徐靈胎的批語就很不客氣了:

今此老(按:徐靈胎稱葉天士此老)諸案,無方不用人參,而獨去柴胡。又不問其寒熱輕重,一概用溫熱之藥。此其意欲高出仲景之上,而不知已自蹈於深阱之中矣。嗚呼!

古聖凡一病必有一主方。如瘧疾小柴胡湯主方也。瘧象不同。總以此方加減。或有別症。則不用原方亦可。蓋不用柴胡湯而亦可愈者。固有此理。若以為瘧而斷不可用柴胡。則亂道矣。餘向聞此老治瘧。禁用柴胡。耳食之人。相傳以為秘法。相戒不用。餘以為此乃妄人傳說。此老決不至此。今閱此案。無一方用柴胡。乃知此語信然。則此老之離經叛道。真出人意表者矣。夫柴胡湯少陽經之主方。凡寒熱往來之症。非此不可。而仲景用柴胡之處最多。傷寒論雲。凡傷寒之柴胡症有數論。但見一症便是。不必悉具。其推崇柴胡如此。乃此老偏與聖人相背。獨不用柴胡。譬之太陽症。獨不許用桂枝。陽明症獨不許用葛根。此必無知妄人。豈有老名醫而有此等議論者。真天下之怪事也。

對葉天士《臨證醫案》裡的錯誤,徐靈胎一一批評指正,有理有據。放到現在,估計有葉粉會覺得徐靈胎是蹭葉天士的名氣,屬於人身攻擊。但我們現在學中醫的人,應該要感謝徐靈胎,讓我們兼聽則明,避開了葉天士講錯的地方。

醫學是用來治病救命的,人命關天,講對講錯,結果差別很大。所以我們看書,要先看下寫書的人有沒有臨床經驗,如果作者只是理論家,就不能全信。

有價值的東西,總是會流傳下來的。如果有些書,一直都有出版,一般來講就是好書。如果有的書,第一版之後,幾十年上百年都沒再版,現在突然冒出來,很可能就是炒作。

像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中醫臨床必讀叢書,經久不衰,說明是真的好書。

再比如中醫藥出版出版的唐宋金元名醫全書大成、明清名醫全書大成、近代名醫醫著大成,都是經過淘汰之後,留下來的書,價值都比較高。

這些書加起來也就幾十本。如果有時間,還是值得讀一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