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以身殉國的一代勇將,戰死後連凶殘的敵人都為他立碑致敬

他曾經被人們稱為"漢奸",但他用事實向國人證明了自己,為抗擊日本侵略者,將自己的一腔熱血撒在了抗日的戰場上,以身殉國。他就是張自忠將軍。

他是以身殉國的一代勇將,戰死後連兇殘的敵人都為他立碑致敬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在盧溝橋抗戰後,二十九軍決定戰略轉移離開北平,軍長宋哲元在撤退之際,要求張自忠擔任北平市長與日軍進行周旋,對此張自忠也知道將揹負漢奸的罵名。

大眾並不知張自忠將軍是奉命與敵周旋,在當時的國內,民眾紛紛責罵張自忠乃是無恥漢奸,報紙更是將其稱為"張逆自忠",為了洗刷這個罪名,張自忠忍辱負重,最終秘密潛逃南下向蔣介石彙報北平戰守經過。

瞭解了事實後的蔣介石任命他出任五十九軍軍長,並對他多方勸慰,返回部隊的張自忠率領部隊不斷地打擊日軍,臨沂戰役中馳援友軍,一日奔襲一百餘里,在鏖戰數日後擊潰日軍,為後來的臺兒莊大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是以身殉國的一代勇將,戰死後連兇殘的敵人都為他立碑致敬

1940年,抗日戰爭到了相持階段,日軍集結優勢兵力連續進攻襄陽、鄂西一帶,以求攻佔襄陽一帶後沿漢江直上陝西南部轉攻重慶。為了粉碎日寇的陰謀,張自忠決定親自領軍迎擊日寇。張自忠親筆給各部隊和各個將領寫信說到: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他是以身殉國的一代勇將,戰死後連兇殘的敵人都為他立碑致敬

據後來張自忠將軍的副官馬孝堂受傷垂危之際的口述,"將軍的身上多處受傷,流血不止,但他仍然堅持在陣地上指揮戰鬥,他怒目圓睜,大聲呼喊著,隨後將軍右胸中彈 ,鮮血向外噴射,我剛給將軍包紮完傷口敵軍就攻上了陣地,將軍叫我快走,他說我這樣戰死很好,對得起國家,對得起民族,死的光榮。"

戰鬥結束後,日軍給予了張自忠將軍非常的尊重。命軍醫用酒精把張自忠的遺體擦洗乾淨,然後命人從戰場附近的木匠鋪裡,為張自忠趕製了一口棺材入殮下葬,並且為張將軍立碑。

他是以身殉國的一代勇將,戰死後連兇殘的敵人都為他立碑致敬

戰爭是殘酷的,但戰爭中湧現出來的英雄卻是可歌可泣令人敬佩的,你們的精神與世長存,你們的信念光耀萬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