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術教學中,融合民間藝術,有助豐富美術課堂內容

民間藝術指的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活生產中形成的智慧結晶,具有極強的藝術性與審美特徵,涉及到多個方面與領域,美術即為其中之一。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需積極發揚民間藝術,以此為依託,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獲得別具一格的美感體驗。美術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在我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藝術又來源於現實生活,在生活中有著異常豐富的美術資源,民間藝術就是典型代表。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民間的節日慶典、生子祝壽、迎神賽會等活動中的年畫、剪紙、春聯、戲具、花燈、服裝飾件、泥塑等藝術與美術課程融合在一起,實現發揚民間藝術、豐富美術課堂的目標。

在美術教學中,融合民間藝術,有助豐富美術課堂內容

一、挖掘民間藝術資源,豐富美術課堂內容

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教育資源的全面開發與利用,在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儘量採用各種各樣的資源實施教學,當然也包括民間藝術資源。我國的民間美術以美化環境與豐富民間風俗為目的,在日常生活匯中應用的極為流行和廣泛。對此,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儘量挖掘和引入一些學生較為熟悉的民間藝術資源,讓他們進一步感受與認識這些民間藝術作品,使其弘揚與傳承民間藝術,彌補教材內容的不足。

在美術教學中,融合民間藝術,有助豐富美術課堂內容

在小學美術《民間麵塑》教學實踐中,教師先在多媒體課件中出示一組麵塑作品的圖片,詢問:你們都見過什麼樣的麵人?還見過其他用面做的工藝品嗎?介紹一些春節、端午節、七巧節、老人做壽、嬰兒滿月等不同時節場合的麵塑作品,讓學生結合個人生活所見自由暢談。接著,小組探究:為什麼要用面來塑造形象?面與橡皮泥有什麼不同?學生可能發現面緊密細膩,粘合力強,讓他們聯繫捏橡皮泥的經驗,想到可以通過揉球、搓條、扎眼等手段來設計造型,同時思考書中作品的製作方法。之後,教師介紹碾、壓、剪、擰、捻等麵塑方法,要求學生結合不同的麵塑造型手法,創造一個自己喜歡的形象,掌握麵塑製作的基本方法。上述案例,教師利用常見的麵塑作品展開教學,引領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民間藝術,感受身邊的傳統藝術文化,使其初步瞭解麵塑藝術,感受我國民間豐富多彩的麵塑藝術的特點。

在美術教學中,融合民間藝術,有助豐富美術課堂內容

二、鑑賞民間藝術作品,鍛鍊學生審美能力

中國民間藝術作品通常採用人們熟悉的寓意諧音手法,積極樂觀、清新剛健、淳樸活潑,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理想,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讓人們有更多的喜慶感覺。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增強色彩知識與繪畫技巧的講授,還要積極開展各種各樣的鑑賞活動,民間藝術作品則是優質的鑑賞對象。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應組織學生一起鑑賞民間藝術作品,為其帶來不一樣的感受,不斷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在實施小學美術《剪紙—百變團花》教學時,教師先在課件中出示一系列剪紙作品,帶領學生欣賞,並簡單介紹剪紙: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是我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從形式上分有對稱圖案剪紙和不對稱圖案剪紙,從色彩上分有單色剪紙和套色剪紙。

在美術教學中,融合民間藝術,有助豐富美術課堂內容

接著,教師出示古代剪紙作品——對馬團花與對猴團花,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勞動人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開始創作剪紙藝術,增強對他們的感染。接著,教師示範團花的製作方法,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總結團花製作步驟:折、畫、剪,指導他們分步學習,使其瞭解常見的摺紙方法,畫圖時線條要富有變化,設計的圖案才精美,剪紙時手要捏緊,按照從大到小、從上到下的順序來剪。針對上述案例,教師先帶領學生鑑賞剪紙作品,帶領他們瞭解團花的基本特點,知道剪紙藝術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藝術,使其學會正確的折法,掌握團花剪紙的基本花紋裝飾。

在美術教學中,融合民間藝術,有助豐富美術課堂內容

三、學習民間藝術作品,提升學生創作能力

我國的民間藝術涉及範圍極為廣泛,包括服飾、裝飾、食物、剪紙和泥塑等,製作材料大多都是普通的木、布、紙、竹、泥土等,不過製作技巧高超、構思巧妙,擅長大膽想象和誇張。有的民間藝術作品則製作方便、簡單,十分適合小學生動手學習和創作,美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藉助民間藝術作品的優勢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藉此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與動手能力,並加強他們對民間藝術的瞭解與熱愛,從而更好的發揚與傳承。

在美術教學中,融合民間藝術,有助豐富美術課堂內容

在展開小學美術《面具》教學時,教師先展示課件中各種帶著面具的人物圖片,呈現實物面具,詢問:你們玩過面具嗎?想不想自己設計一張面具?提倡學生自由討論和交流,順利導入課題。接著,教師介紹面具的組成、製作步驟,剪、折、卷等方法,及粘貼時的注意事項,佈置練習任務:你想給自己設計一個什麼性格的面具去參加化妝舞會?並示範,給自己設計一個性格很“威武”的面具,要求學生用用單線條設計面具,不塗色;選擇自己喜歡的性格表現;且構圖飽滿,恰當運用表現手法。學生可能設計出恐怖、可愛、滑稽、有角等角色,自我展示和介紹作品,如:設計一個什麼性格的面具,認為好在哪裡?用哪些表現手法等。

在美術教學中,融合民間藝術,有助豐富美術課堂內容

如此,教師先講述製作面具的流程、方法、技巧等理論知識,再引導學生親自動手設計一個面具,使其更好的瞭解面具文化,感受它的藝術特點,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與造型能力。總之,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需充分認識到民間藝術的價值和作用,善於發掘生活中的民間藝術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帶領學生鑑賞民間藝術作品,並指導他們學習和創作民間藝術作品,真正發揚民間藝術,與美術課程深度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