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縣是中華民族較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文化蘊藏非常豐富,民間音樂、舞蹈、玩藝、手工藝、民間故事俯拾即是,深厚的文化積澱是羅山皮影戲茁壯生長的“肥田沃土”。羅山皮影戲是江淮地區民間藝術的典型代表,她始於北宋景祐年間,歷經明清,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曆史,她是我國宋代皮影的主要流傳,明、清時期是羅山皮影戲的興盛時期。特別是清末羅山周黨鎮皮影藝人詹國祥前往河北灤州,拜曾為慈禧太后御前表演皮影戲的宮廷藝人蘇鼎山為師,藝成回鄉,與羅山傳統皮影改革融合,授徒傳藝,組班演出,使羅山皮影戲日臻成熟,繁衍興盛。千餘年來,羅山皮影戲經過輩輩皮影大師的潛心研習、薪火相傳,現已發展為生、旦、淨、醜行當齊全,唱詞道白雅俗共賞,音樂唱腔優美動聽,皮影製作美輪美奐,樂隊構成簡約明快,表演非常成熟的地方戲劇之一,並一直在江淮地區民間藝術中獨領風騷,為豐富和活躍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做出了積極貢獻。羅山皮影戲集江淮地區的民間戲劇、文學、音樂、手工藝、人文民俗於一身,是研究江淮民間藝術的寶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