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宇宙拼图

第八章 宇宙拼图

科学是对已知的归类总结,对未知的不竭探索和发现。

最初我们看到物质运行和联系,然后是现象的归类整理,再到本质分析,然后呢?

是不是基于以我们自身为出发点的世界,我们归类和总结完毕了呢?那我们无法用肉眼观测的世界,是不是就不存在呢?她是否留下了蛛丝马迹,让我们时常感知,却无法对她进行诠释和总结呢?我们所能看到的宇宙,真的是她的全貌吗?

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和疑惑,进入我们“宇宙拼图”的可能摸样,看看她是否可以是我们之前没有认知的面貌

8.1 宇宙拼图综述

第八章 宇宙拼图

  • 我们的宇宙并非诞生于“奇点大爆炸”;
  • 我们的三维物质宇宙萌生于四维母体宇宙
  • 四维母体宇宙是我们物质和力的来源
  • 四维母体宇宙不但孕育我们,还作用于我们;
  • 三维物质宇宙的四维层面的“一级粒子”及其相互作用、告知、验证、一致结果达成即是对我们物质世界下一时间节点全部场景的呈现
  • 四维母体宇宙从创世到现在以及未来,不断的给我们馈赠新的物质源泉,让我们不断成长;我们在她的怀抱中相互依偎着长大,通过临界面相连
    ,却无法看到她,无法逾越她。

8.2 宇宙拼图的可能面貌

第八章 宇宙拼图

我们的三维物质宇宙,并非诞生于一次“奇点大爆炸”,我们的三维物质宇宙通过各星系中心“奇点”与四维母体宇宙相连

这个“奇点”不是我们所描述的体积无限小,质量无限大的物质点,而是三维物质宇宙与四维母体宇宙的临界面(球),孕育我们的地方。

也就是在我们三维物质宇宙的星系中心,它并不是一个“奇点”,它是三维物质宇宙与四维母体宇宙的临界面,它是四维母体宇宙的表面,也是三维宇宙的边界,临界面的样子是一个球面(对于四维是“平面”,对于我们是球面),因为我们看不到,对于三维的我们来说,它是无形的球体面的直径大小基本相当于星系最厚处的厚度

第八章 宇宙拼图

如果把星系中心与四维母体宇宙的接触面,作为三维物质宇宙的边界,在三维角度看,四维母体在我们的外边;从四维母体宇宙的角度看,我们在她外边的表层。是个非欧几何内外套的构成形式。三维物质宇宙中各个“星系的黑洞”临界面(球),都是四维母体宇宙的表面,在四维层面视角它们其实都是相互联通的,只是相连通路不在三维层面而已,因此我们感觉它们好像相隔遥远,毫无关联。

这些表面,也就是四维母体宇宙通过“纬度引力”作用于我们的四维层面,进而反馈到三维物质宇宙,于是在其基础上表现出了各种力的作用效果

8.3 宇宙拼图的运作

四维母体宇宙内部,是对于我们质量绝对为0的“基本粒子”的“物质代码”,其自身之间很可能无作用力,满满而有序的堆积在她的体内。

创世之初,她向我们的三维物质宇宙投射她们的“基本粒子”,每个“基本粒子”在从临界面,即四维母体的表面(泉眼)涌出创世的时候,直接分为两个维度层次投射

第八章 宇宙拼图

一个是作为四维层面的“一级粒子”的“物质波(能量)”的形式出现,一个是作为与之相对应的三维物质宇宙最小物质单位的“二级粒子”的形式出现。

在四维母体宇宙与三维物质宇宙四维层面“维度引力”的作用下,三维物质宇宙中的粒子、宏观状态,通过四维层面“一级粒子”(“物质波”)在“引力波”作用下完成的相互作用、验证和一致达成,而完成的三维物质状态和场景呈现。呈现场景在三维时间轴上的叠加,表现为物质变化过程、宏观变化以及宏观力和作用的显现

为了度量三维物质宇宙空间扩展中实物粒子的作用速度和过程,同时产生了度量标尺的三维时间。

这个时间标尺是对三维物质宇宙实物体速度的限制,也是给物质宇宙预设的框架,只能以物质宇宙最初的实物粒子作用速度为度量起点,速度超出,对于三维物质宇宙就代表时间将静止。

对于四维层面与其一一对应的“物质波”,通过“维度引力”完成的之间相互作用,以及验证并一致达成的过程,完全不受三维宇宙框架限制。这些复杂的作用、告知、验证、一致达成的作用过程,在我们三维物质宇宙“粗糙”的时间标尺的0秒内全部完成。

我们“一帧一帧”的走着我们“平滑时间”,因为对于我们而言,真的无所谓,因为我们本身就过自己的时间,对于我们的所观所感这本就是平滑的。但较之于四维层面,我们的时间很“粗糙”,我们的时间很“漫长”

第八章 宇宙拼图

对于三维的我们来说,“它们”的时间是“负”的

但在高维平层(四维母体宇宙角度)看,三维物质宇宙与其对应的四维层面的两个维度的时间轴,应该叫做“无交叉的垂直”

我们认为的“反粒子”的“湮灭”,仅仅只是“它们”投射到我们时间标尺上的对我们的呈现。因此我们总是找不到“它们”,因为我们就在两个根本不交叉的“时间”轴的标尺和叠加而不重合的两个维度“空间”上,在我们的三维物质宇宙时空中,我们永远也无法切实找到“它们”。

我们的“时间切片”,叠加在一起,我们发现我们宏观世界中有了变化,有了力的呈现和物质的相互作用显现。

我们与“它们”一一对应,融洽的共生,我们其实根本不必关注“它们”的存在,因为对于我们,尤其是宏观的我们,足够平滑顺畅。但是出于好奇,我们依然想了解整个宇宙不同于我们的运作方式。目前只能说要找到“它们”或更重要的是左右“它们”,只能破维“操作”。另外“它们”的运作很数学。你必须不光达到绝对0度,还要超越我们的现有物质宇宙的时空框架,这确实有难度、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

8.4 宇宙拼图问答

下面针对上一章物理观测和物理现象,在现有物理学框架下引发的疑惑,依照我们的宇宙拼图进行简要回答。

8.4.1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疑惑的回答

第八章 宇宙拼图

回答:首先依据我们的观点,三维物质宇宙并非诞生于“宇宙奇点大爆炸”,而是由四维母体宇宙在每个星系中心的接触面(球),给我们“导入”的基本“二级粒子”创世单元,才逐步诞生的。

这个创世单元很可能就是3K背景辐射,也就是2.725K的宇宙黑体(为什么不是1K、2K,后边章节简要的分析和猜想)。在创世之初,直至现今及未来(什么时候会截止,后边章节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猜想)都在一直不断的涌入。这就是为什么3K背景辐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同向性,如今依旧广泛存在的原因。它们不是诞生在“宇宙奇点爆炸”后的30万年,而是从始至终一致存在并不断的涌入。正向物理学家观测后总结的那样,它像个“辐射之海”,因为它不仅仅是物质宇宙的创世单元,而且是创世之源,时空扩展之源,膨胀之源,也是物质之海,广泛的存在于整个物质宇宙的任何空间。由于有“活水”的不断涌入和“维度力”的作用,“星系黑洞”周围3K辐射的密度较大,其它空间较为均匀。它是各天区之间的连接之海,宇宙之海,也是量子之间在四维层面相互作用的连接纽带,它与星系成长、星系红移和宇宙膨胀直接相关。

8.4.2 宇宙红移与宇宙大爆炸疑惑的回答

第八章 宇宙拼图

回答:前边已经讲到我们的观点,宇宙并非诞生于一次“宇宙奇点大爆炸”,而是诞生于四维母体宇宙。这就是它为何至今仍未尘埃落定的原因,因为能量之源、物质之海还在不断的涌入,这是宇宙至今依旧膨胀,星系仍在红移的直接原因(但也许不是全部原因,后边章节进行简要论述)。

8.4.3“黑洞奇点”与广义相对论的基本方程中的分母r疑惑的回答

第八章 宇宙拼图

回答:还是上边提到的,宇宙并非诞生于“宇宙奇点大爆炸”。因此可能用错误的前提条件导出的方程,应该说是错误的或是不完善的。这导致了广义相对论基本方程式中的r为0时,即奇点处,完全失去了掌控,建立在其上的物理学也坍塌了,产生了无限大的问题。

网上有段著名美籍日裔物理学家加来道雄先生对广义相对论方程问题的描述,大家应该更容易明白。

其实三维物质宇宙时空的截止,并不代表整个多维宇宙的时空消失,就像前边我提到的“时间”也存在“正负”一样,我们物理定理所诠释的可能仅仅是半边的宇宙,或者说它仅仅是整个宇宙的一小部分。

另外很大的区域,可能由于我们的视角和建立在我们时间框架基础上的统计学已经失效了,我们没办法对它进行所谓的定量分析,但我们同样有必要正视他们,认识他们,尽量搞清她的机理,因为事物广泛联系的本源可能都在于此。

可能“奇点”、“大爆炸理论”等的错误引入和阐释,导致了我们物理、数学和整个科学体系产生局限性,给自己带来了瓶颈。

8.4.4大小星系的外围自传周期基本统一疑惑的回答

第八章 宇宙拼图

回答:依然在围绕星系中心四维表面(球)旋绕的星系,它们的星系中心都为四维宇宙母体的表面,它们的“维度引力”是统一的,都指向四维宇宙的“重心点”。因此会出现如上观测的现象,星系无论大小,无论形状,外围恒星体,围绕星系中心旋绕一周都是几乎完全一致的10亿年,像精准的瑞士罗盘表一样运转。它们是“自发自觉”的,也可以说是四维母体宇宙统一“指挥”下运转的。

8.4.5银河系的铁饼状疑惑的回答

第八章 宇宙拼图

回答:宇宙中的绝大多数存在星系中心的星系,为什么会像银河系一样具有数百数千光年的厚度。原因是星系的中心不是一个“奇点”的重心点,而是三、四维宇宙的接触面,是四维母体宇宙的表面(球)。

拿地球来举个不恰当,但较为形象的例子。比如说地球就是多维母体宇宙,我们的星系系统则是在其上的风团。“地球”与风团接触面的每个点,相较风团来说都是重心点,因为表面的每一点都指向“地球”的重心。只是这个“地球”和其表面我们作为低维度看不到。

把这个平直的表面(四维视角)变为球面(三维物质宇宙视角),这个球面的每个点都是“重心点”。在三维物质宇宙中,围绕四维母体的(球)面,物质、星体不断相撞,最终逐步稳定后,就会形成上述问题所述的银河系的形状,中心厚度约6000光年,银盘直径10万光年的铁饼状。星系中心四维接触面(球)和无数层的平盘星层构成了整个银河系的面貌。因此我们推测该星系位置,四维母体的“重心”方向,应该是平盘层的方向(可能应该不能这么简单理解多维母体宇宙的“重心”),星系中心四维接触面(球)的直径,应该等于最厚的星系平层之间的距离。因此就会有科学家观测和分析发现,银河系中心数千光年“一片荒芜”的现象。

在此为什么仅仅说类似于银河系的星体团形状的星系呢?因为还有龙卷风状星系、弥散星系、球状物质星团等,他们是由于接触面(球)的变化和不同的演化阶段导致的,我们在后边的问题中对其进行简要的说明,并对接触面(球)的可能变化原因进行假想分析。

8.4.6 霍金辐射——黑洞形成疑惑的回答

第八章 宇宙拼图

回答:霍金后期说“黑洞”会辐射,会导致死亡的星球密度不足以形成黑洞,因此很难形成黑洞“奇点”。首先“黑洞”肯定会向外涌入辐射,但她涌入三维物质宇宙的不是进入“黑洞”的物质本身,而是新的“水源”。

在没有进入3K范围内的物质,是可以被抛离的,但应该不是像霍金说的粒子被抛出,反粒子进入“黑洞”,因为在3K的距离以外,即使是1K、2K范围内,两个维度也并没有接触(为什么不是在0.1K距离以外都会被抛出,而是3K,后边章节我们进行简单的假想分析)。在我们的三维物质宇宙,也仅仅是其自身被抛出,它对应的四维“物质波(能量)”,同样还是照常变化和反映于它,和其它粒子没有任何区别。

但是一旦进入3K以内的过度带、隔离带,粒子将无力返回。在临界面(球),实体量子与其四维对应的“物质波”(粒子能量波)真正相遇了,相互交叉而不重合的空间和时间轴真正重合,他们真正发生了湮灭现象,就像硬生生的被删除一样。至于他们所携带的信息去了哪里,我们在后边的章节进行简要的假想分析。

黑洞辐射是有的,但不是被抛离的物质粒子本身,而是新的,海量的,不断“涌入”的“辐射之海”和基态粒子。

8.4.7 DF2星系,被指缺少暗物质疑惑的回答

第八章 宇宙拼图

回答:DF2星系被指缺少的“暗物质”其实是3K辐射这个辐射之海、物质起源之海,由于某种原因(后边章节进行简单假想),星系中心的临界面(球)消失了,或者是该星系被“海浪”和其它星系的作用带离了四维接触面(球),导致了该星系失去了四维“重心”,星系成为了弥散状。没有了“活水之源”,进入了密度较低且较为均衡的三维物质宇宙“荒原”之海,因此会感觉“暗物质”相对较少和缺失。

8.4.8 还没有尘埃落定的“力”疑惑的回答

第八章 宇宙拼图

回答:依照我们的想法,在三维物质宇宙诞生的同时,由于“维度引力”的作用,就给物质宇宙四维层面的“一级粒子”添加了力的作用。这种力的作用及其物质层面状态在三维时间轴上的叠加,形成了隔离带之外的3K辐射之海,形成量子作用、撞击、动态变化,形成了各种粒子以及宏观物质的构成及历史演化。因此对于三维物质宇宙来说“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且三维世界只是通过宏观变化来观察和感知力的存在。当然是力带来的四维层面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宏观物态变化,由此产生了我们的力的呈现(你用肢体感受到的是物质本身吗?其实可能只是力的呈现和不同力的感知),产生了类似于各星系和星体“漂浮于空中”的现象。这是四维母体宇宙的“约束”带来的场景。

另外这种“维度引力”,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三维物质宇宙自身产生的,不是由于任何粒子带来的,所谓的质量和重量都是用能量和能量密度分布相对于力的作用来表达的。

因此这种作用并非某种三维物质粒子来实现,它的作用在四维层面完成,这种作用因与我们不在一个时间轴完成,因此“速度”远超光速等任何实体速度。在四维层面“引力”作用下,通过四维层面能量密度的分布变化,才呈现了三维物态变化。

作者陈代华,欢迎大家参与宇宙本源的探索与讨论!

请看第九章《关于三维物质宇宙的初始、构成及其演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