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有多难?短板与展望

东北振兴近几年一直是“东北黑”喜爱讨论的热门话题,东北成了网络舆论里常说的扶不起的阿斗。反观很多东北人也对振兴东北并没有多少感同身受,这个振兴咋来的这么慢呢?我浅析了几个原因:

1、定位问题

首先,东北的定位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第一、第二产业都不是人力密集型,现有的东北产业格局提供不了那么多就业岗位。既要发展轻工业,又有耕地红线限制。

其次从历史上看,建国初期东北依托其工业基础与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共和国的长子,“一五” “二五”期间,工业是共和国绝对的发展主题,东北当仁不让,苏联在这期间援建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中,大部分都落在了东北三省,此时东北丰富的铁、煤、水、木、高粱、小麦、大豆等等自然资源都被充分利用了起来,源源不断的向共和国其他地区提供着各类农业物质与工业原材料,此时的东北不仅是振兴的,更不辱长子的使命与责任。

改革开放后东北严重依赖重工业与大国企;严重缺乏私营经济与第三产业,造成了东北人对国企、事业单位从未消减的狂热追求,这种追求助长了东北的人情社会、关系社会,凡事必要找后门,托关系,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而更多没有关系或充满干劲的年轻人,则纷纷选择离开东北,入关凭本事打拼。从2011开始,连续8年东北三省的人口净流出,全部是年轻人。全国各地都能碰到东北人年轻人南下打工和创业,说明东北人勤快有闯劲,“奸懒馋滑”并不是事实。定位设定使东北不可能发展成江浙沪一样的地区。

2、固投比

振兴,需要的是真金白银的撒钱,投比,这是真金白银的撒钱。

以2016年为例,贵州固投比110%,一年GDP一万一千亿,固投一万二千亿。

比如陕西106%;甘肃133%;宁夏117%;新疆104%;江西,105%。

那么固投比低的都有哪些地方呢?

倒数第一,上海24%。很合理,最富裕的超一线城市,已经不需要刷固投振兴了。

倒数第三,北京31%。很合理,也是超一线城市,还在转职能没有必要再大力帮扶。

重点来了,倒数第二,辽宁29%。

这是2016年的数据,那么2017年又如何呢?

比如贵州省17年再接再厉又强劲增长20%。

江西省17年又增长了10%。

那么2017年辽宁省固投呢?增长0.1%,当时官方还报了个喜讯:辽宁省2017年固投实现正增长。

所以辽宁省2017年固投比降低到了28%以下。

到了2018年,辽宁省固投比26.4%,继续稳步下滑。

最近三年,真正国家大力振兴的贵州等省份,固投比保持在100%以上的高位。

反观辽宁省,从29%到26%稳步下滑,和北京、上海两个超一线最发达城市同列为固投比最低的省级行政区。


东北振兴有多难?短板与展望


东北振兴有多难?短板与展望


可见投资力度用数据说话,最为明显。

3.内分泌失调

东三省发展的内分泌失调主要体现在两点,首先辽宁省的国有经济占比超过30%,吉林省超过40%,黑龙江省超过50%,均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同东南沿海省份相比,东北地区民营经济严重滞后,截至2014年底,东北地区民营经济比重最高的辽宁省也只有69.7%,且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大多是生产经营上的依附关系和体制上的“寄生”关系,真正意义上的混合所有制关系尚未形成。

其次,人口红利不断流失,2014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的出生率分别为6.49‰、6.62‰和6.86‰,大幅低于全国12.37‰的平均水平;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0.26‰、0.4‰和0.78‰,大幅低于全国5.21‰的平均水平。

东北的兴起和衰落与香港的兴起和衰落都是特定历史条件的结果,如今东北还有勤劳的人民,老工业的底子,较高的教育水平。恢复东北的往日辉煌,需要执行力的配合,真金白银的投资和一代人的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