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霧非霧

白居易的詩,大多質樸通俗,直白顯露,但唯有一首小詩,隱晦而婉曲。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花非花,霧非霧

有不少人認為,這首《花非花》是白居易暗寫歌舞妓的詩。他們的理由如下:

首先,白居易生活的時代,官宦人家喜歡畜養歌舞妓,以供府中主君娛樂。這些歌舞妓實際上扮演著姬妾的角色,因忌憚著不能違背寵妾滅妻的禮儀,所以,晚上偷偷去侍寢,辰時早早離去。

白居易晚年也養了不少歌舞妓。他之所以一反往常通俗直白的詩風,如此隱晦暗寫,皆因感嘆與愛妾的偷偷摸摸。

其次,詩中有憑據。

“花”比喻妓的容顏,所以不是真的花;“霧”諧“婺”,女宿星,暗指官妓,所以非真霧;“夜來明去”表面說星宿,實際指人。

花非花,霧非霧

這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不以為然。

如果按照這一詩解來推測,白居易簡直成了一個浪漫多情、纏綿悱惻的小男人了。但白居易真是這樣嗎?

縱觀白居易的一生,可以清晰地分為“兼濟”和“獨善”兩個人生階段。

白居易少年苦讀,身懷兼濟天下的高遠志向,他寫了大量的詩歌表達對下層人民的熱愛與同情,亦寫了很多諷喻朝政的詩,他是一個胸懷闊志的封建大男人。

但這樣一個封建大男人,為什麼會寫《花非花》這樣的隱晦之詩呢?是他突然性情大變沉溺兒女私情了嗎?

自然不是。

白居易的《花非花》更傾向於表達人生一切美好事物如花如霧,短暫易逝,不能長久的遺憾。

花非花,霧非霧

《花非花》與《簡簡吟》同卷,而且編次在其後。二者抒發的情感類型應該有些相似。

我們先看看《簡簡吟》

簡簡吟

作者:白居易

蘇家小女名簡簡,芙蓉花腮柳葉眼。

十一把鏡學點妝,十二抽針能繡裳。

十三行坐事調品,不肯迷頭白地藏。

玲瓏雲髻生菜樣,飄搖風袖薔薇香。

殊姿異態不可狀,忽忽轉動如有光。

二月繁霜殺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

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

恐是天仙謫人世,只合人間十三歲。

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蘇家的小女兒美麗靈秀,十一歲能對鏡點妝,十二歲能抽針繡裳,十三歲能調絲品竹。髮髻、鳳袖皆異美飄香,疏姿異態,無法言盡。如此美好的一個豆蔻少女,卻在要嫁人的前一年香銷玉殞了。

白居易為蘇家十三歲早夭的簡簡寫了一首悼亡詩。

詩的結尾一句“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道出了他中晚年“獨善”之時,一直縈繞在心間的哀愁情緒。

“蘇簡簡”、“彩雲”、“琉璃”都是世間“好物”,但好物卻總不長久。白居易對美好事物,極盡珍視,目睹它們的零落消逝,非常傷感無奈。

《花非花》的寓意,與《簡簡吟》是十分相符的。也是白居易中晚年在詩中一貫表達的人生遺憾。

花非花,霧非霧

這種人生遺憾還有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就是對美好青春逝去的嘆惋與無奈。

晚年的白居易,更傾向於獨善其身。他彷彿頓悟了似的,開始大肆享樂,放任悠然性情。玩賞歌舞,釀酒會友,遊山玩水,田園閒居……漸漸從官場解脫出來的江州司馬發現,生活竟然如此歡樂有趣兒,只可惜韶華易逝,人生已進入暮年,能享樂的日子還剩多少呢?

所以,白居易對美好年華的逝去、身體的衰老一直耿耿介懷。他的後半生幾乎活在一方面盡情放縱享樂,一方面嘆老無奈的矛盾中。

這可以從他寫的眾多嘆老詩中得到印證。

1.少年辭我去,白髮隨梳落。(《嘆老三首·其一》)

2.夜鏡隱白髮,朝酒發紅顏。可憐假年少,自笑須臾間。(白居易《自詠》)

3.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傷神。(白居易《為薛臺悼亡》)

4.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草樹八回秋。(白居易《夢微之》)

5.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白居易《除夜》)

……

白居易必是一個十分熱愛生活的人。所以,他十分留戀青春韶華,當看著身體髮膚一天天衰老下去,且疾病不斷,便非常傷感,總忍不住哀嘆美好逝去的無奈。他將世間這種無奈抽象出來,寫成了人生哲理詩《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

《花非花》表面上隱晦婉曲,實際上仍舊延續了白居易的直白詩風。

花,是花,但又“非花”,既然非花,那便是直白地告訴世人,“非花”即指花的象徵義,霧,也如是解。

所以,《花非花》是一首直白的象徵詩。所傳達的情感,仍舊是白居易對美好事物易破碎,無法長久的哀嘆。

花非花,霧非霧,唐代詩魔白居易也逃不了“美好易逝”的日銷月噬,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

花非花,霧非霧

若說我們非要在這種人生無奈中尋找一個最恰當的自處方式,那便是:

早日覺醒,早日珍惜。莫要辜負每一個醒著的日子,莫要辜負一切美好的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