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新副主任醫師:小心,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

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正走著路,突然開始腿疼,一定得歇歇才能繼續走路,再走走就又開始疼。這樣,只能走走停停,好似跛足間歇性發作,十分難受。其實,這是下肢動脈在「亮紅燈」啦,告訴大家,下肢動脈出現了病變。

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是個啥?

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是一種很常見、但也容易被大家忽視的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主要是指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簡單來說,就是下肢動脈「塞車」了。

大家都知道,我們身體內的動脈血管,是人體內血液運行的必經之路。然而對於糖尿病患者,這條路並不平坦。

高血糖時,血液變得粘稠,血栓也極易形成,聚於動脈管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斑塊,堵塞動脈。如果還有高血脂,脂類物質也在動脈沉積成斑塊,無異於火上澆油。此外,高血壓也可加重動脈「擁堵」狀況,使情況進一步惡化。

從外觀看,這種斑塊是黃色的,像稠粥一般,所以得名「動脈粥樣硬化」。

糖尿病患者發生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機率較大,且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

同時,該併發症發病較早,許多動脈都可能受到影響,所以,帶來的後果也比較嚴重。

別忽視下肢動脈「塞車」

一般來說,血液流經動脈後,才能抵達器官組織,為其提供營養。一旦動脈「塞車」,它們營養的器官組織就會缺血甚至壞死。舉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心臟和大腦的動脈病變可引發冠心並腦梗塞。

而當下肢動脈「塞車」時,下肢的皮膚、肌肉和神經缺乏足夠的營養,也將出現皮膚破潰、神經病變。隨之而來的,是糖尿病足以及截肢的風險明顯增加。

在發病原理上,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與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並腦梗塞等類似,因此,臨床上這幾種病變常同時存在。雖然下肢動脈病變不會立即致命,但冠心病所致的心肌梗塞以及腦梗塞常常危及生命。

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是這些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信號,需儘早防治,切莫忽視。

哪些症狀是「塞車」信號

在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早期,大多數患者並無症狀。只有 10%~20%有症狀,可能表現為:

行走後下肢疼痛、酸脹,必須休息才能好轉,方可繼續行走,即間歇性跛行;

下肢發涼,肢體抬高時蒼白,足背動脈搏動減弱;

趾甲粗糙易斷,下肢皮膚乾冷龜裂。

到疾病中晚期,這些症狀愈發明顯,甚至在休息的時候,也會出現下肢疼痛,甚至破潰、壞疽。

一旦感覺自己有這些症狀,大家要立即到醫院就醫檢查。醫生會結合踝肱指數(ABI)、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下肢經皮氧分壓、下肢動脈血管造影等檢查排查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

未堵先防,做好這幾點

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是不能逆轉的,所以,對於下肢動脈,要未「堵」先防。

最重要的,是嚴格控制導致下肢動脈病變發生的危險因素,包括:

1.糾正不良生活方式

吸菸、飲酒和肥胖均加重下肢動脈病變,糖友一定要戒菸、限酒,控制體重。

2.嚴格控制血糖、血壓、血脂

遵醫囑,合理應用降糖藥、降壓藥、調脂藥等。

3.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年齡50歲以上者,尤其是合併高血壓、肥胖、蛋白尿、高血脂等疾病的糖友,如無藥物禁忌證,都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以預防疾病發生髮展。

4.及時篩查

50歲以上確診的糖尿病患者,應該立即常規進行下肢動脈病變的篩查。

如合併心腦血管疾病、高血脂、高血壓、吸菸或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應該每年至少篩查一次,以早發現、早治療。

堵後疏通,有這幾招

如果已經確診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除了採取上面的措施外,還要注意這幾點:

1.適度的運動鍛鍊

下肢動脈病變,常常帶來腿腳乏力,疼痛,讓人不願意運動。

但是,還是建議大家適度運動,每天至少半小時,每週至少5天。有能力的話,可以適當運動更長一點時間,鍛鍊方式以慢走為主。

運動不僅僅能幫助控糖,還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環,減輕腿腳疼痛和乏力的症狀。

2.用血管擴張藥物

常用的有口服的西洛他唑、貝前列素那片、鹽酸沙格雷酯片,靜脈注射的前列地爾,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3.血管重建手術

如果內科保守治療無效,可以進行外科血管重建手術,可以明顯降低截肢率,改善生活質量。

手術治療的方式有許多種,可以放入支架,擴張動脈,緩解「塞車」難題;或者直接取出血栓,暢通血管;或者再用人工方法,為血液循環開闢新道路。

4.及時篩查心腦血管疾病

最後要提醒大家,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常常是心腦血管疾病,比如心梗、腦卒中的患病危險信號。

所以,一定要及時篩查心腦血管疾病,如果發現心腦血管疾病,需要積極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