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線 | 中信證券:預計首批註冊制企業或將於10月左右登陸創業板

4月29日,中信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參考科創板經驗,在徵求意見截止後到第一批公司上市或還需經過4-5個月左右的時間,預計首批註冊制企業或將於10月左右登陸創業板。

中信證券指出,創業板與科創板均實行註冊制,同時漲跌幅政策也基本一致。註冊制試點為本次創業板改革的最大亮點,若註冊制實施後,上市發行由交易所審核後報送證監會,與科創板上市發行的運行模式類似。

此外,本次改革延續了科創板關於漲跌幅的政策,要求“新股前五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後續漲跌幅限制為20%”,此舉有助於加速市場迴歸均衡,減少投機炒作。

從板塊定位看,創業板對上市公司行業的包容性更強。科創板本身突出“硬科技”特色,要求優先支持符合國家戰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企業,而創業板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對上市公司行業的包容性更強。

從上市條件看,創業板上市的財務門檻相對更高。與科創板的思路類似,創業板改革也貫徹了豐富標準包容性、淡化盈利性要求的思路,提出了三套上市標準。但是,一方面創業板第二套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1億元”是科創板上市標準的子集。科創板企業有更多標準可供選擇。

另一方面創業板第三套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億元”本身比科創板在相同收入條件下對市值的要求更高。且根據徵求意見稿,創業板的這一無需盈利的條款目前還要暫緩一年執行。綜合來看,創業板上市的財務門檻相對科創板略高一些。

從投資門檻看,創業板門檻相對更低。推行註冊制會對投資者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次改革提出“增量投資者資產不低於10萬元,A股交易經驗滿24個月”,相較於科創板的“個人投資者資產不低於50萬元,A股交易經驗滿24個月”,創業板的門檻略低。

從跟投制度看,創業板對跟投機制進行了優化。徵求意見稿提出僅對未盈利企業、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紅籌企業、高價發行企業實施強制跟投,相較於科創板的“試行保薦機構相關子公司跟投制度”,創業板跟投範圍有所縮小。

截至發稿,A股共有星網銳捷、華邦健康、江蘇國泰等11家上市公司發佈了分拆所屬子公司至創業板上市預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