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戏曲文化院诞生记

沐浴着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春风,承载着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期待,同时夹杂着个别人士的疑问,滑县戏曲文化院诞生了。

滑县戏曲文化院诞生记

滑县是一个戏曲大县,戏曲文化可上溯至尧舜时代。据《滑县戏曲志》记载:尧舜时期,滑地已有“讴”之说。元至正年间,滑县已有梆剧班社活动。明弘治年间重修的滑县明福寺碑副碑上也有关于戏剧班社(大弦戏、大梆戏)记载。清乾隆年间,弦戏的“旺”门流于豫北,平调“公兴班”在滑行艺。清末民初,不同剧种的班社在滑县发展为颇有影响的“四大户”,即大弦戏、大平调、大锣戏、大高调。建国前夕,消县抗日民主政府积极举办全县文艺大汇演,对全县文艺队伍的壮大、传播戏曲文化起了很大作用。

滑县戏曲文化院诞生记

建国后,滑县各级党委政府对戏曲等文艺工作更加重视。1950年4月组建“滑县人民剧社”,纳入了政府管理。1954年滑县政府接受民间剧团,组建了同乐剧社(大平调)、民众剧社(大弦戏)、人民剧社(豫剧)、新声曲艺剧社(曲剧)四个戏团。1958年,剧团合并为两个;1969年文革期间剧团解散;1978年四个剧团陆续恢复建制,滑县戏曲迎来了大发展阶段,成绩斐然。滑县大平调剧团于1981年12月底,赴京汇报演出,工人日报、中国农民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2006年以来参加省梨园春演出8次;2013年获省稀有剧种金鼎奖;2017年参加全国互联网春晚;2017年去台湾交流演出七天;2015、2016连续两年受文旅部非遗司邀请,到北京恭王府演出;2018年受邀参加全国百戏盛典(昆山)演出。滑县大弦戏于2001年被省文化厅授于《河南省百佳文化文明经营单位》称号。2004年被列入省“民保工程”首批试点项目,同年11月在荥阳市举办的省优秀少数剧种汇演出、音乐伴奏双金鼎奖和演员个人三金一银的好成绩,居各参赛团队之首。2006年,滑县大平调、滑县大弦戏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豫剧团在滑县举办的四个专业剧团戏剧大赛中,荣获特等奖、一等奖、新华杯、长虹杯、农行杯、舞美奖达三十多次;2012年10月《儿媳招亲》参加“河南省第五届黄河戏剧节”获银奖;2013年9月《好女婿孝媳妇》参加县区级暨民营文艺院团戏剧大赛获文华剧目二等奖;2016年演出的大型现代豫剧《故道情》,荣获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2016年拍摄的戏曲电影《好女婿 孝媳妇》于2017年5月正式上映,并取得了全国新农村院线订购冠军;2017年9月现代豫剧《赶考路上》荣获中共安阳市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滑县戏曲文化院诞生记

万物发展都是波浪式的。十九世纪末以来,由于受歌舞等种类文艺的影响,戏曲文化的发展再次触碰低谷。观众老人化,市场紧缩化,演员老龄化,戏曲无人唱、无人听等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部分专职演员考录到乡镇工作,使原本勉强度日的剧团更加举步维艰,更别说演出质量的保障,如此下去滑县戏曲的品牌将彻底幕落。是温水煮青蛙安稳等死,还是壮士断腕果断改革?县文广体局局党组选择了后者。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推诿,随即决定顺应潮流,整合资源,将四个国有剧团整合为滑县戏曲文化院,通过精简机构,优势优化;通过培养各剧种全能演员,“演员+穿兵”等措施,减少闲差,减轻负担,提高待遇,激发动力,提升演出质量,打造滑县戏曲界的小航母,再铸滑县戏曲辉煌。

滑县戏曲文化院诞生记

新成立的滑县戏曲文化院属县文广体旅局管理的国有企业,按照国有企业政策运行,独立法人,单独核算。公司一套人马四张牌子,即滑县戏曲文化院加挂滑县大平调、滑县大弦戏、滑县豫剧、滑县曲剧牌子。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不同的剧种产品。

新成立的滑县戏曲文化院阵容庞大,设备一流。有自动舞台车5部、道具车6部。有专职演员65人,其中不乏全国戏曲名星、河师大戏曲导师、小梅花奖获得者、红梅奖获得者、常派再传第子、省文华大奖获得者、中国戏曲学院、河南省戏校毕业生等。

滑县戏曲文化院诞生记

滑县戏曲文化院将秉承“爱党爱国,团结协作,面向全国,服务大众,质量第一,德艺双馨。”的团队理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拥抱新时代。

滑县戏曲文化院,作为新的团队,有新的理念,新的作风,新的目标,必将有新的面貌,新的成就。

滑县戏曲航母已经启航,让我们拭目以待!

“老梁趣谈古今”欢迎您关注、留言加评论,共同趣谈古今涨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