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億元買兩個披薩,比特幣的來源?

文 | 秦凡

13億元買兩個披薩,比特幣的來源?


比特幣,區塊鏈,去中心化,傻傻分不清楚。相信現在還有很多朋友認為區塊鏈就是比特幣,就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東東,就是一串代碼。其實不然,區塊鏈跟比特幣之間算是母子關係,而這串擁有區中心化技術的代碼,也絕非等閒之輩。

比特幣,現階段稱得上是一種交易貨幣。早在2010年5月18日,一個名字叫Laszlo Hanyecz的哥們就在論壇上發表了一個帖子,大意是希望用1萬個比特幣購買2個披薩,還不忘把自己喜好的口味寫上。4天之後,他如願以償。有人祝賀他這次交易是個偉大的里程碑!用數字代碼產生交易,是繼四大發明之後人類歷史的一次偉大革命。


13億元買兩個披薩,比特幣的來源?


然而,隨著時間向後推移,比特幣的價格一路上漲,直到2017年12月29日,比特幣單價直達巔峰的19666美元,也就是說,按照巔峰市價,這哥們花了市值1337288000元人民幣買了2個披薩!這是繼四大發明,比特幣之後的又一次人類歷史的偉大革命。


13億元買兩個披薩,比特幣的來源?


那麼,比特幣到底是怎麼來的?2008年11月1日,一個名字叫中本聰的密碼極客在網絡上發表了一個比特幣的白皮書。白皮書指出,這是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支付系統(peer to 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相比傳統貨幣,解決了信任的根源問題。傳統貨幣,無論原始的金屬貨幣,紙幣,還是現代的電子貨幣,都需要有政府的信用背書,讓民眾相信政府發行的貨幣價值是穩定的。但這種可信度從來都不存在,如2008年次貸危機,美國政府通過超量發行貨幣還債,最終將導致通貨膨脹,個人財富縮水。而比特幣沒有中心化機構,不由中央機構頒發。其次,比特幣的總量是2100萬枚,永不超發,再者,比特幣的所有交易記錄都是在一個公共賬本中,所有人都可以查看或參與匿名記賬。這麼一來,比特幣系統既保證了整個交易的公開透明,又保證了貨幣不會濫發而導致貶值。

13億元買兩個披薩,比特幣的來源?

泰晤士報頭條


2009年1月3日,中本聰首次挖出比特幣,並在賬本的上記錄了這個歷史性時刻,也就是當天泰晤士報當天的頭條: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 翻譯過來就是,“財政大臣將對銀行進行第二輪救助”,這簡直就是對08年次貸危機的調侃和對政府中心化貨幣模式的諷刺。

13億元買兩個披薩,比特幣的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