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还自然之魅

沉默但不是无声的自然

这个周日是谷雨节气,正是春播的好时候。在阳台的花盆里种下的秋葵、罗勒、紫苏都已经出苗,它们冒出芽来每天都有变化,就像大多数的植物,在春天迅速的生长。

不少看微信的朋友可能已经离土地和耕作有距离了。都市人远离田园自不必说,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也不见得会做农活。中国的城镇化和现代化速度惊人,与现代化相伴出现的就是某种程度的环境恶化,这种恶化是肉眼可见的,还有一种无法直接看到的变化是现代人对于生命和自然感受力的下降。

自然不会说话,无法叙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但沉默并不代表它无声。事实上,如果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即使是高度人工化的大都市也布满了自然的声音,春天的鸟鸣和杨柳絮,夏天的蝉鸣和雷雨……只是这些声音越来越微弱,一方面是人的闭目塞听,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盲目地认为人类可以用自由意志改造自然。于是这些自然之声,变成了雾霾、黑臭水体、公害病……近些年,公众对于空气污染的关注度急剧上升,在最近一次即2018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只有35.8%空气质量达标,而这已经是得到重点关注的项目。还有许多地下水、物种资源等等不太为公众关注的项目数据,更加触目惊心。50多年前,《寂静的春天》作者卡逊(Rachel Carson)警示大家“人类正在毁灭于自己热爱的事物”,现在看来这个警告依然有许多人并未听到。

书·单 | 还自然之魅

作者: [美] 蕾切尔·卡逊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01


人类从来都不是世界的主宰

这些日子席卷全球的疫情让许多人停下来,人们突然发现细菌和病毒可能是自然界的使者,告诉我们走得太远了,抑或说它们才是世界的真实统治者。

细菌和病毒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占领了整个地球,包括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而数目之多、种类之繁、高度的适应性和几乎不可毁灭性,都是人类望尘莫及的。仅仅是看人类皮肤,每一平方厘米就有10万个微生物(其中绝大多数是细菌)。更令人惊讶的是,人体重量的10%都是细菌,其中部分虽然不是与生俱来的,却是生命所必须的。

在中国人的学校教育和心目中,进化论有着不可思议的地位,这当然可能与这一学说兴起时代表的时代思潮和当时中国社会的需要有关,但时至今日,这个学说被扭曲的程度也非常严重,甚至进化这个词就透露了一种正确和权威。

《生命的壮阔》一书中重新讨论生物大历史和进化论,作者说“我们心目中的进化,就是生物沿着一条直线变得更大、更美丽,至少也更能适应环境”,而事实是许多物种都没有变的更复杂、更“高等”,“认为进化具体表现了基本的趋势或力量,可以产生确定的结果,是个错误的观念”,这只是“虚构”了的故事,用人类跃居进化顶点,来面对人类实际上在地球史上生存时间短暂、人类可能在宇宙中并不重要。

书·单 | 还自然之魅

作者: [美] 斯蒂芬·杰·古尔德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1-05


为环境代言

前几日,有个不大不小的新闻:深圳湾巷道疏浚工程环评文件在公示阶段,被爆出抄袭、造假等问题。在这份公示文件中,“湛江市”“湛江湾”等字样多次出现。这种抄作业连名字一起抄、小学生都已经不会犯的错误,却是出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之手。设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本身是希望中立的研究方可以替自然发声说话,却没想到代言人从第一天就被收买。政府作为环境资源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将这样一份作业放在网站上,这中间经手的各位,又是如何看这份报告的可想而知。人民日报4月15日发文质疑“为何环评报告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仍然不少?是一些机构态度上不重视,想要做做样子应付了事?还是违法成本低导致的肆无忌惮?深圳是候鸟迁徙重要的‘中转站’‘加油站’,每年冬季都能吸引10万多只候鸟在此歇脚或越冬,其中不少会聚集在深圳湾。为有效保护深圳湾自然资源,深圳采取严厉措施,在深圳湾设置约23平方公里海域禁渔区。但关于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的这份环评报告,却令人质疑此次环评能否起到为保护生态环境把关的作用。”

很多人都声称自己是环境的代言者,但谁又真正有权代表自然呢?《假如自然不沉默》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自然就是我们所处的地方,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都是可以为环境发声的人,这些声音代表了不同个体和群体的不同视角,绿色环保的公共领域中多样化的声音就是“始于毛细血管的努力”,自然声音被听见之路,是一场每一根毛细血管都要努力才有可能成功的斗争。

书·单 | 还自然之魅

作者: [美] 罗伯特·考克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09


回到自然

这里有一个悖论,我们作为自然的毛细血管,却正在被现代社会削弱对生命和自然的感受力。如何才能恢复这种感受力呢?也许古人能够给我们一些答案,其中特别有象征意义的一位就是陶渊明。

现代社会对于“自然”“田园”和“乡村”的态度暧昧,一方面它们似乎代表着某种原始和落后,一方面又代表了某种安逸和平静。“自然”本来就是有多个面向的,它可能生机勃勃也可能时刻充满危险,它可能荒芜寒冷也可能茂盛温暖。陶渊明的意义在于,他平静地接纳了自己的隐居生活,没有强烈的痛苦也没有格外美化,一切就像自然那么自然,于是虚构的桃花源也因为这种自然,变成了一种真实而可靠的归处。

如今青山绿水,已经不只是个别文人的梦想,而放大为中国人的梦想。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多年前,《为无告的自然》一书作者也是中国第一家民间环保机构的创始人梁从诫先生,用他的文字和他的一生的工作,给出了一个负责任个体的回答“人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有一点追求。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生活”,做环境保护、爱自然就像“地脏了,总得有人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