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杯茶,古人饮过,直到今天

有一杯茶,古人饮过,直到今天


雨送黄昏,独倚斜栏,念起那杯唇齿萦香的茶,名唤普洱。


普洱,这两个诗意散淡的字眼,首见于李时珍《本草纲目》,下此以往,沿用至今。《本草拾遗》载“普洱茶味苦性。解油腻牛羊毒,逐痰下气,刮肠通泄”。古医籍的普洱茶,本就是产自普洱古府的茶;普洱古城,是云南一个道州。记得普洱有座普洱山,所以称这里的茶为普洱茶。


茶,从古至今,吃出味道,喝出茶道。有一杯茶,古人饮过,直到今天,我们用纤玉的妙指接过,品下千年的脉络,经历千年的沧桑。


有一杯茶,古人饮过,直到今天


那杯茶,是苏东坡独待“苏门四学士”的“密云龙”。苏轼爱茶,“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缥缈无寄的他,便在内心寻找禅心惠骨,秀水灵山。黄州城东郊斜坡的数亩荒田,早被他的创伤抚平,他最快意陶渊明的归去来兮,也学他归园田居,落一“雪堂”。他亦不忘种上几株茶树,煮茶悟禅,金山寺的晨钟暮鼓早令他脱胎换骨,佛印大师的智慧使他冷静睿智。便是应了这些,他称自己“东坡居士”。


这杯茶,是曹雪芹《红楼梦》里绽雪锁梦的茶。记得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与众夫人并丫鬟们撑两只棠木舫,渡荇叶渚,进衡芜苑,往藕香榭。酒令点心后又散至栊翠庵,休坐东禅堂,妙玉煮茗接待。贾母不吃六安茶,妙玉用旧年蠲的雨水烹来老君梅。又另唤宝黛于耳房内,另泡一壶茶。给了宝钗“点犀䀉”,递与黛玉“分-瓜瓟斝”,并用自己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收的梅花雪水亲自滚水烹茗。当知道,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雪水却是妙玉自己都舍不得吃,唯独舍与宝黛喝。妙玉自是修道之人,可是却放不下心底的轻浮与虚妄,如何能够见性修佛,遁入空门?只有一杯茶,帮她饮下一切因果,洗净尘灰。


有一杯茶,古人饮过,直到今天


犹记得,红楼里也有普洱!第六十三回里,掌灯时分,林之孝家的查上夜至怡红院,恰逢宝玉未睡,原是吃了面怕停住食,多顽一会儿,林之孝家的便向袭人笑说:“该沏些普洱茶喝。”袭人晴雯二人忙笑说:“熬了一吊子女儿茶……”当明了,这女儿茶应是普洱茶中的其中一种。


想来我与女儿茶亦是有千崖万丈的情深,许是命定,纵用几程山水,也换不去,我的一往情深。日子静静流淌,但一杯普洱,就足以消抵一日的光阴。


我出生在这个妙漫的普洱茶都,这本身就是一种缘分,兴许是前世修因种果,对饮青山盼来的,也未可知。自我降生之日起,我的父母便开始做起茶叶生意,其中就有女儿茶,或称玉女茶。开始只是为了生计,多年后,更添了一份热爱与执着,直到今日,依然不愿舍去这份幸福,想来是普洱茶,带来了我们家庭的美满生活,写就了昨日的传奇。


有一杯茶,古人饮过,直到今天


小时候,总是喜欢亲自采茶,那时只知,采来的茶可以轻松地换来不菲的钱币,装点朴素的生活。后来,普洱成了我馈赠亲友的一剪明月清风,我将如烟似水的普洱柔情与他人诉说。四年前,觉得工艺花茶舒影横斜,暗香浮动,便用灵心和巧手制作了一盒精美雅致的茶,原是打算送那心上之人,可流光容易把人抛,转个身,她已不在那灯火阑珊处,留有一逸普洱花茶的玉骨冰肌,淡淡回忆,也不曾舍得吃,收藏不取。一年前,我又将那盒工艺花茶取出,只是皓腕霜雪频频忆,余一人,波澜不惊。


两年前的大年初一,父亲决心踏寻普洱困鹿山皇家古茶园,一家同往。困鹿山林木茂密,山势复杂,就连辨路清晰的鹿群也不免困在其中,故称“困鹿山”。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困鹿山茶园被清政府定为皇家御用茶园,金瓜贡茶被赐为御茶。贡茶的采摘和制作均由官府派兵监制,秘而不宣,外人很难得知贡茶制作的方法,但贡茶的原料,却是春茶女儿茶。如今饮女儿,还能尝到清朝王国的落日余辉,烟草秋波。


在普洱邑城,荷畔家乡,茶与酒总是共话月明,舞弄轻柔,一段茶话便是一桌酒事。老普洱邑人们好酒,无酒不成席,爱到沉醉,几乎每落每户的人家,都藏有几壶好酒,收有几副酒具,等待有缘人,起坛摆器,把酒言欢,推杯换盏,觅得甜酣。茶也不舍不弃,总是用来散解酒冽,温稳寸肠。待到酒醒人清,便赶着月光的隙,摇摆回家。这时主人家便开始“追酒”,总是追拉劝阻,不忍分离,情愿饮到天明星落,青丝成雪,但明知道,他,会走去……


有一杯茶,古人饮过,直到今天


我不曾那番戏耍过,只怕家规严格,我也不敢恣意昏沉。普洱俗约里,小孩是不能随随便便吃酒的……如今我已长大,虽喜乐小说中的海棠诗酒,快意恩仇,只怕没有那个酒量,只能埋些桂花佳酿,闻品稻米花香,举弄普洱茶情。


依稀记起,酒过伤身,所以后来饮酒的人也就少了,再没有追酒的人。却是茶,那杯普洱,一直没有淡别邑人的世界。不久前,四叔提出以茶代酒的说法,一时间茶风大兴。四叔喜欢普洱茶,宅落里藏有普洱的影子,他的普洱,是名贵的困鹿山古树茶,为难求的金花普洱茶,还有我叫不出名的珍藏茶。只有遇上大庆节日,四叔才舍得洇来品尝,我也才能饮入,放不下;舍得,悲欢离。


喝普洱要懂茶具,茶与具就是木石姻缘,没有良配,便是可惜。陆羽《茶经》里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衙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他只爱那青青柳色的瓷杯,认为以此配绿茶,才算雅致,可得绿液琼浆,碧波烟水。其实,不管什么样的茶具,需要的是,饮茶人,带心。


风也有影,它的味道是清欢,吹着普洱香,唤起,眼泪,回归,故事。


带我饮烟波江上,带我饮寒江暮雪,普洱,带我洇踏莎春溪,潇湘茶话。愿你舍得,我亦有心。


有一杯茶,古人饮过,直到今天


作者:李春树 | 弘益茶道美学撰稿人


•排版编辑✎ 兮浅

•图片来源:弘益茶道美学图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