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稻草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果蔬】稻草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大球盖菇又名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 属于球盖菇科,球盖菇属 。子实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维生素 、矿物质和多糖等营养成分,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大球盖富含蛋白质、多糖、矿质元素、维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氨基酸含量达1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齐全。大球盖菇子实体粗蛋白含量为25.75%,粗脂肪为2.19%,粗纤维为7.99%,碳水化合物68.23%,氨基酸总量为16.72%,E/E+N及E/N比值分别为39.11%和0.64。矿质元素中磷和钾含量较高,分别为3.48%和0.82%。生物活性物质中的总黄酮、总皂甙及酚类的含量均大于0.1%,牛磺酸和Vc含量分别为81.5和53.1mg/100g。大球盖菇对小白鼠S-180肉瘤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高达70%。

大球盖菇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其栽培技术简便粗放,它可直接采用生料栽培,具有很强的抗杂能力,容易获得成功。其次,栽培原料来源丰富,它可生长在各种秸秆培养料上(如稻草、麦秸、亚麻秆等)。可以当作处理秸秆的一种主要措施。栽培后的废料可直接还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其三,大球盖菇抗逆性强,适应温度范围广,可在4~30℃范围出菇,适种季节长。其四,大球盖菇由于产量高,生产成本低,营养又丰富,作为新产品一投放市场,就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可利用当季即秋季的稻草,晚季稻草生育期较长,草秆的质地较粗硬,营养较丰富,用于栽培大球盖菇,产菇期较长,产量也较高。稻草选用足干,新鲜的。贮存较长时间的稻草,由于吸潮和霉菌作用有些养分已被分解,并隐藏有各种的害虫,这些情况都会严重影响产量。例如,球盖菇在新鲜的秸秆(麦秆)上,每平方米可以产菇12公斤,而使用上一年的秸秆每平方米只产鲜菇5公斤,而生长在陈腐秸秆上每平方米只产鲜菇1公斤。如果在秸秆中加入氮肥、磷肥或钾肥,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反而很差。因此,只要纯稻草栽培即可以。


【果蔬】稻草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稻草栽培球盖菇的操作程序

1、栽培季节选择

江苏和安徽一带可用当季或前一年稻草作基质,利用大棚或是冬闲田栽培,在10—12月播种,3—6月份出菇。10—12月份温度开时下降,适宜播种发菌,在12月份可出菇,保温好的大棚可在1-2月份出菇,12月份播种需在3月中下旬出菇,6月份结束。

2、栽培场地选择

秋冬时期温度较低均以大棚设施栽培为主,在大棚栽培时,首先大棚需用遮阴度70%的遮阳网覆盖大棚,两边膜掀起,使大棚温度达25~28℃;大棚先整地作畦,在栽培场四周开好排水沟,整地作畦的具体作法是先把表层的壤土取一部分堆放在旁边,供以后覆土用,然后把地整成垄形,中间稍高,两侧稍低,畦高10~15厘米,8米宽做3条畦,长150厘米为宜,畦与畦间距离40厘米。若在园林里栽培,可根据园里的地形因地制宜直接在畦上建菇床,为不影响树木生长,可不翻土,将菇床建在两棵树的中间或稍靠近畦的一侧,以便于果园管理。利用菜地大棚栽培球盖菇时,因菜地土壤有机质多,病虫害也较多,在整地作畦完成后尚未建堆之前应进行场地的消毒。在畦上和四周喷500倍的敌敌畏和百菌清,并闷棚10天达到杀虫除菌的效果。

3、栽培料处理

(1)稻草浸泡吸水

现收割下的稻草也需晒到半干时再浸泡。把干净水源引入水沟或水池中,不能用鱼塘的水和臭水沟的水浸泡稻草。稻草先抖开,将稻草直接放入水沟或水池中浸泡,边浸草边踩草,浸水时间一般为2天左右。不同品种的稻草,浸草时间略有差别。质地较柔软的早稻草,浸草时间可短些,大约36~40小时;晚稻草、单季稻草质地较坚实,浸草时间需长些,大约48小时。稻草浸水的主要目的一是让稻草充分吸足水分,二是降低基质中的pH值,三是使其变软以便于操作,且使稻草堆得更紧实。采用水池浸草,每天需换水1~2次,保持水清洁。除直接浸泡方法外,也可以采用淋喷的方式使稻草吸足水分。具体做法是把稻草放在地面上,每天喷水2~3次,并连续喷水6~10天。一边喷淋一边翻动稻草,使稻草吸水均匀。短、散的稻草可以采用袋或筐装起来浸泡或喷淋。

对于浸泡过或淋透了的稻草,自然沥水12~24小时,让其含水量达最适湿度70%~75%。可以用手抽取有代表性的稻草一小把,将其拧紧,若草中有水滴渗出,而水滴是断线的,表明含水量适度;如果水滴连续不断线,表明含水量过高,可延长其沥水时间。若拧紧后尚无水滴渗出,则表明含水量偏低,必须补足水分再建堆。

(2)草料预发酵处理

在白天气温高于26℃以上时,为防止建堆后草堆发酵、温度升高而影响菌丝的生长,需要进行稻草的预发酵处理。具体做法是将浸泡过或淋透的草放在较平坦的地面上,堆成宽约1.5~2米、高1~1.5米的长度不限的草堆,要堆结实,隔3天翻一次堆,再过2~3天即可移入栽培场建堆播种。

预发酵在实际栽培中可通过分步操作结合进行,即浸透的草从水沟中捞起后即将其成堆堆放,一方面让其沥去多余水分,另一方面适当延长时间,让其发酵升温,过2~3天再分开分别建堆。采用此法进行时,应注意掌握稻草的含水量,尤其是堆放在上层的草常偏干,一定要补足水分后才能播种建堆,否则会造成建堆后温度上升,影响菌丝的定植。

(3)建堆播种

早秋温度较高时栽培,草料厚度可以薄些20—30厘米以便散热,12月份播种可建堆30—40厘米。每平方米用干草量25~35公斤,使用稻壳或木屑种用种量600~700克,如用小米菌种每平米只要400克,随着用种量增加,播种期缩短,出菇期提早。建好堆时将种子撒播于草料上,抖动草料让种子撒落于草料间,草料表面可以撒上一层薄土用于保水、遮光和压紧草料。喷水于土层上时应注意以水不渗入料内为度。

4、发菌管理

(1)温度调控

大球盖菇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堆温22~28℃,建堆播种后1~3天,菌种萌发,堆温一般会稍微上升。因此要控制堆温在30℃以内,防止烧菌。当堆温在20℃以下时,在早晨及夜间应加厚草被,并覆盖塑料薄膜,待日出时再掀去薄膜。若因稻草浸水时间过短,或吸水不均匀,在建堆后的2~3天,堆温将明显升高,可能超过32℃。此时,应将草堆的上半部分翻开,再适当洒水,过2~3天后,再把草堆重新整理好,再补种一部分菌种。如果堆温较高,但不超过30℃,只需把覆盖物掀掉,并在草堆中心部位间隔打个洞,洞深到畦底部以利透气散热。

(2)湿度调控

在建堆前稻草一定要吸足水分,这是保证菇床维持足够湿度的关键。播种后的20天之内,补水只是喷洒在覆盖物上或是在大棚土面浇水,培养料的含水量为70%~75%,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85%~90%。

播种20天后菇床上的菌丝量已明显增多,占据了培养料的1/2以上,如菇床表面的草干燥发白时应适当喷水。菇床的不同部位喷水量也应有区别,菇床四周的侧面应多喷,中间部位少喷或不喷,如果菇床上的湿度已达到要求,就不要天天喷水,否则会造成菌丝萎缩衰退。

(3)光线调控

发菌期球盖菇菌丝不需要光线,栽培场要求遮阴度较高,只有在出菇期,可以以散射光照射菇床对子实体形成有促进作用。但是,如果较长时间的太阳光直射,造成空气湿度降低,会使正在迅速生长而接近采收期的菇柄龟裂,影响商品的外观。

(4)发菌期调控

在温度22—28℃阶段,菌丝培养时间25~35天;在温度15—25℃阶段,菌丝培养时间40~50天;因此,在秋季播种要注意降温,在冬季要注意保温升温,保证发菌安全才有产量和质量。

5、覆土处理

播种后30天左右,菌丝已近长满培养料,这时可在草料表层进行覆土。有时表面培养料偏干,看不见菌丝爬上草堆表面,也可以挖开料面,检查中、下层料中菌丝,若相邻的两个接种穴菌丝已快接近,这时就可以覆土了。若是建堆播种时已经覆上一层薄土,第二次覆土时就可在菌丝长透料时再覆土。一般情况下,大球盖菇菌丝在纯培养的条件下,尽管培养料中菌丝繁殖很旺盛,也难以形成子实体,或者需经过相当长时间后,才会出现少量子实体。但覆盖合适的泥土并满足其适宜的温湿度,子实体可很快形成。

(1)覆土材料选择

覆土材料要求肥沃、疏松,能够持(吸)水, 腐殖土具有保护性质,有团粒结构,适合作覆土材料。如果使用50%的腐殖土加50%泥炭土,pH值5.7可作为标准的覆士材料。实际栽培中多就地取材,选用质地疏松的田园壤土。这种土壤土质松软,具有较高持水率,含有丰富的腐殖质,pH值5.5~6.5。森林土壤也适合作覆土材料。碱性、粘重、缺乏腐殖质、团粒结构差或持水率差的砂壤土、粘土或单纯的泥炭不适于作覆土材料。

(2)覆土方法

把预先准备好的壤土铺洒在菌床上,厚度2~4厘米,最多不要超过5厘米,每平方米菌床约需0.05立方米土。覆土后必须调整覆土层湿度,要求土壤的持水率达36%~37%。土壤持水率的简便测试方法是用手捏土粒,土粒变扁但不破碎,也不粘手,就表示含水量适宜。

覆土后较干的菌床可喷水,要求雾滴细些,使水湿润覆土层而不进入料内。正常情况下,覆土后2~3天就能见到菌丝爬上覆土层,覆土后主要的工作是调节好覆土层的湿度。为了防止内湿外干,最好采用喷湿上层的覆盖物。喷水量要根据场地的干湿程度、天气的情况灵活掌握。只要菌床内含水量适宜,也可间隔1~2天或更长时间不喷水。菌床内部的含水量也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菌丝退缩。

6、出菇管理

菌丝长满且覆土后,即转入生殖生长阶段。一般覆土后15~20天开始出菇。此阶段的主要工作的重点是保湿及加强通风透气。

大球盖菇出菇阶段空间的适宜相对温度为90%~95%。气候干燥时,要注意菇床的保湿,通常是保持覆盖物及覆土层呈湿润状态。结合检查覆土层的干湿情况,用喷雾的方法保湿。若覆土层干燥发白,必须适当喷水,使之达到湿润状态。喷水切不可过量,多余的水流入料内会影响菌床出菇。另外,还要抽查草料内的含水量,要求菌丝吃透草料后,稻草变成淡黄色,用手捏紧培养料,培养料既松软,又湿润,有时还稍有水滴出现,这是正常现象。倘有霉烂状或挤压后水珠连续不断线即是含水量过高,应及时采取下述补救措施,防止水分过高。

(1)停止喷水、掀去覆盖物,加强通气,促进菌床中水分的蒸发,使覆盖物、覆土层呈较干燥的状态,待堆内含水量下降后,才采取轻喷的方法,促使其出菇。

(2)开沟排水,尽量降低地下水位。

(3)从菌床的面上或近地面的侧面上打数个洞,促进菌床内的空气流通。在菌床上有大量子实体发生时,更要注意通风,特别是采用塑料保护棚栽培,需增加通风次数,延长通风时间,有时可长达1~2小时。而在柑桔园栽培,空气新鲜,可不必增加通风次数。场地通气良好,长出的菇菇柄短,菇体结实健壮,产量高。

大球盖菇出菇的适宜温度为12~25℃,当温度低于4℃或超过30℃均不长菇。不同的季节大球盖菇的出菇期表现差异较大。在10月播种,12月份可出菇。而深秋或冬季播种,整个生长期明显延长,其出菇期也会相对延长。为了调节适宜的出菇温度,在出菇期间可通过调节光照时间、喷水时间、场地的通风程度等使环境温度处于较理想的范围。长菇期间,若遇到霜冻,一要注意加厚草被,盖好小菇蕾,二是要少喷水或不喷水,防止直接受冻害。气温低于0℃,菇蕾受到干冷风,特别是西北风袭击,可造成冻害。采用大棚栽培,即使是连续低温一般均不会造成冻害。深秋或冬季播种建堆,菌丝生长显得很缓慢,但霜冻低温对菌丝体来说,并不产生冻害,可以安全过冬。

7、病虫害控制

大球盖菇抗性强,易于栽培。由于发菌和出菇期多处于秋冬春低温季节,病虫害相对减少。但在出菇前,偶尔也会见到一些杂菌,如鬼伞、盘菌、裸盖菇等竞争性杂菌,其中以鬼伞较多见。大球盖菇的栽培过程,较常见的害虫有螨类、跳虫,菇蚊、蚂蚁、蛞蝓等。现将主要防治措施分述如下:

(1)鬼伞常发生在播种于10月份温度偏高,在菌丝生长不良的菌床上或使用质量差的稻草作培养料栽培时发生。

(2)常见虫害的防治措施

①选好场地,不要在白蚁多的地方栽培球盖菇。场地不要连作宜轮作,以免造成害虫滋生。

②栽培场或草堆里发现蚁巢要及时撒药杀灭。若是红蚂蚁,可用红蚁净药粉撒放在有蚁路的地方,蚂蚁食后,能整巢死亡,效果甚佳。若是白蚂蚁,可采用白蚁粉1~3克喷入蚁巢,约经5~7天即可见效。

③蛞蝓喜生在阴暗潮湿环境,因而应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荫蔽度在50%~70%的栽培场。对蛞蝓的防治,可利用其晴伏雨出的规律,进行人工捕杀,也可在场地四周喷10%的食盐水来驱赶蛞蝓。

8、产品采收

球盖菇比一般食用菌个头大,单朵重可达60克左右,最重的可达2 500克,直径5~40厘米。子实体从现蕾,即露出白点到成熟大约需5~6天,随温度不同而表现差异。在低温时生长速度缓慢,而菇体肥厚,不易开伞。相反在高温时,表现朵型小,易开伞。整个生长期可收3潮菇,一般以第2潮的产量最高。每潮菇相间约15~25天。

当子实体的菌褶尚未破裂或刚破裂,菌盖呈钟形时为采收适期,最迟应在菌盖内卷,菌褶呈灰白色时采收。若等到成熟,菌褶转变成暗紫灰色或黑褐色,菌盖平展时才采收就会降低商品价值。不同成熟度的菇,其品质、口感差异甚大,以没有开伞的为佳。

达到采收标准时,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体的下部,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向上拔起。注意避免松动周围的小菇蕾。采过菇后,菌床上留下的洞口要及时补平,清除留在菌床上的残菇,以免腐烂后招引虫害而危害健康的菇。采下来的菇,应切去其带泥土的菇脚。

9、销售加工

(1)鲜销:采收的鲜菇去除残留的泥土和培养料等污物,剔除有病、虫菇,放入竹筐或塑料筐,尽快运往销售点鲜销。鲜菇放在通风阴凉处,避免菌盖表面长出绒毛状气生菌丝而影响商品美观。鲜菇在2~5℃温度下可保鲜2~3天,时间长了,品质将下降。

(2)干制: 脱水干燥的大球盖菇,香味浓,口感好,开伞菇采用此法加工,可提高质量。也可采用焙烤脱水,用40℃文火烘烤至七八成干后再升温至50~60℃,直至菇体足干,冷却后及时装入塑料食品袋,防止干菇回潮发霉变质。

(3)盐渍可以参照盐水蘑菇加工工艺,采用盐渍的方法加工大球盖菇。大球盖菇菇体一般较大,杀青需8~12分钟,以菇体熟而不烂为度,视菇体大小掌握。通常熟菇置冷水中会下沉,而生菇上浮。按一层盐一层菇装缸,上压重物再加盖。盐水一定要没过菇体。盐水浓度为波美22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