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簡單易行的“漏泡法”,搖身一變成為茶藝大師!

總有些茶難以泡得好

作為一名資深的茶葉愛好者,閱天下名茶無數,是否有時也會被一款茶的沖泡給難住了呢?有沒有感覺有些茶葉在沖泡時真的很難操控呢?

當提及這個問題,我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對一款茶葉著實感覺無從下手,好像無論用什麼方法都難以對其做到比較好的沖泡操控,經常是一泡濃一泡淡的,總找不到一種隨心而泡的安然與愜意,把喝一道功夫茶本應很享受的事情變成了一種習茶的歷練,這道茶喝得實在有些太累!

學會簡單易行的“漏泡法”,搖身一變成為茶藝大師!

其實遇到以上這個不易操控問題的茶大多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這些茶基本上是都具有內涵豐富、營養物質浸出速度較快、比較耐沖泡等特點,或者說是都是一些相對優質的茶品,那些泡上半天都出不了滋味的茶肯定不會出現難以操控的問題。

茶童多年來在工作中經常被問到難以操控的茶葉大多是以下幾種:陳年普洱熟茶佔比最大,其次是正山小種等緊細型重揉捻紅茶,再者便是如江北茶區的一些耐泡度較高的重揉型綠茶。

學會簡單易行的“漏泡法”,搖身一變成為茶藝大師!

這些茶究竟怎麼個難泡法

如上所述的這些茶葉,我們以普洱熟茶為例來看看沖泡操控的難度。

先說杯泡法,按我們通常的茶水比慣例,假如往200ml容量的杯子裡投放3-4g茶葉,我們會發現當水溫從沸水注入後下降到50℃左右的適口溫度時,茶杯內的茶湯已變成了深褐色甚至醬油般的褐黑色,從觀感上講已難以給人以視覺上賞心悅目的享受,茶湯滋味也給人以粗澀之感,醇和順滑回甘難覓蹤影,香氣上看本應具備的溫潤陳香也顯得呆滯低沉,所以從色香味上難以給人以享受之感,而且再泡第二道尤其第三次沖泡時會感覺這道茶像換了一種茶一樣,無論湯色、香氣還是滋味,都與前兩泡大相徑庭,甚至已是乏淡無味啦;但若刻意地把投茶量降低,又會發現若第一泡的色香味都還不錯的話,第二泡直接會出現透水泡乏了的感覺,使人覺得這茶難以成品,雅興頓消!

學會簡單易行的“漏泡法”,搖身一變成為茶藝大師!

再看工夫泡法,無論用紫砂壺還是用蓋碗沖泡陳年普洱熟茶,相信茶友大多會有同感,那就是如果投茶量偏少,操控上相對容易些,但往往是沖泡出的茶湯感覺滋味偏淡薄,香氣欠飽滿,但若要達到滋味厚滑醇和香氣飽滿必須保持足夠的投茶量,可一旦投茶量稍微大些,整個沖泡過程中的“注水-加蓋-放壺-出湯”這一系列的操作搞得實在有些手忙腳亂,不然一不留神就會泡出“醬油湯”來,在客人面前實在尷尬。

當然除普洱熟茶之外,上面所講的其他紅茶、綠茶等幾種茶葉也是容易遇到此等問題。

學會簡單易行的“漏泡法”,搖身一變成為茶藝大師!

如何解決沖泡難題

那麼有沒有一種比較適合於這些茶葉的沖泡方法呢?當然答案是肯定的。茶童在多年的茶葉沖泡實踐中,針對這些內含豐富、浸出速度較快又相對較為耐泡的茶品總結出了一套專門的沖泡技法-漏泡法。此種泡法適合於所有茶類的內涵豐富型高質量茶品,所需茶藝器具簡單,對場地要求寬鬆,沖泡技術易於掌控,出湯效果極佳,普適於廣大茶友日常品茶所需,非常適於在單位辦公室或家庭書房飲茶時使用。茶童曾於1997年提出“至簡茶道主義”理念,此沖泡方法為繼《至簡家庭茶藝:四君子茶藝》後又一至簡茶道主義流程,茶童命名為《至簡書齋茶藝:“漏泡法”》。

學會簡單易行的“漏泡法”,搖身一變成為茶藝大師!

《至簡書齋茶藝:漏泡法》

一、適合沖泡茶類:所有茶類中內含豐富、浸出速度較快、耐沖泡優質茶品

二、茶藝主要流程:

1、備具:基本茶藝用具是茶漏斗、透明玻璃茶杯、煮水器或熱水壺,輔助器具有漏斗座、公道杯、品茗杯等;

2、置茶:向茶漏斗中放入適量幹茶,一般建議放置5g左右為宜;

3、醒茶:用沸水採用迴旋手法由外到內澆淋幹茶,以完全浸潤幹茶為度,切忌過度衝淋;

4、品香:手持茶漏斗嗅聞醒茶香,此時品香能相對容易地感受到茶葉香氣的優劣,無論存在異味還是高雅優秀香型此時表現都相對明顯;

學會簡單易行的“漏泡法”,搖身一變成為茶藝大師!

5、沖泡:品香結束進行正式沖泡,沖泡時的注水方式根據注水點位的不同分為壁泡、側泡與中心泡三種注水方法;壁泡法可降低茶湯濃度,中心泡法可增加茶湯濃度,側泡效果介於二者之間,故在沖泡過程中通過合理選用三種沖泡點位的合理調控可隨時掌握沖泡出的茶湯濃度;

6、鑑湯:沖泡完畢,將漏泡好的茶湯直接用玻璃杯飲用或分斟至品茗杯品飲。

學會簡單易行的“漏泡法”,搖身一變成為茶藝大師!

此種極簡主義的茶藝流程對茶藝器具及場地要求都非常低,每一道程式都極易操作,且對泡茶技藝不夠精深的普通茶藝愛好者來講更容易沖泡出高質量的茶湯。

茶友們,若總是好茶泡不出好味道,您不妨也來試一試簡單易行的“漏泡法”吧,相信您稍加練習,就一定能很快地掌握好這道簡單的茶藝流程啦!

學會簡單易行的“漏泡法”,搖身一變成為茶藝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