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為何說:諸葛亮兵出武功,則魏軍危矣,出五丈原,則魏無憂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對決是書中的精華。這兩個人棋逢對手,妙計頻出,讓我們領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所在。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中,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諸葛亮在北伐開始後,和司馬懿交鋒互有勝負,一直處於膠著狀態。諸葛亮為了打開局面,就使出妙計。他讓司馬懿認為自己的後勤基地設在上方谷,引誘司馬懿前來襲擊。司馬懿經過長時間的偵察後,終於忍耐不住,咬了諸葛亮的鉤。

司馬懿為何說:諸葛亮兵出武功,則魏軍危矣,出五丈原,則魏無憂

首先分析演義中司馬懿何時何地有此結論。

他率領兩個兒子和一眾魏軍殺進上方谷,中了諸葛亮的埋伏。諸葛亮放火想燒死司馬懿父子,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突然降下一場大雨,澆滅了大火,使得司馬懿父子得以逃出生天。

不過,雖然司馬懿父子逃得性命,他的大營也遭到了諸葛亮的襲擊。司馬懿在渭水南岸的營寨都被諸葛亮給佔領了。司馬懿只得逃到渭水北岸的營寨據守不出。這個時候,郭淮向司馬懿報告諸葛亮大軍開始移營,準備下一步的行動。這個時候,司馬懿說出了他的判斷:

懿曰:“孔明若出武功,依山而東,我等皆危矣;若出渭南,西止五丈原,方無事也。”令人探之,回報果屯五丈原。司馬懿以手加額曰:“大魏皇帝之洪福也!”

司馬懿為何說:諸葛亮兵出武功,則魏軍危矣,出五丈原,則魏無憂

司馬懿為何會這樣說。

司馬懿能夠在這裡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為在《三國演義》中,司馬懿的處境實在是十分的危險了。諸葛亮在上方谷一戰中,給了司馬懿以毀滅性的打擊。司馬懿雖然逃出性命,可是大營丟失,軍隊損失慘重,士氣低落。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只有固守營寨,根本就無法阻止諸葛亮的軍事行動。

在這時,可以說關中的道路已經為諸葛亮打開了。如果諸葛亮不去理會司馬懿的殘兵敗將,直接甩開司馬懿。那麼他兵出武功,把自己的一個側翼依託秦嶺,另外一個側翼盯住司馬懿。主力突入曹魏的關中地區。這樣一來,司馬懿將陷入極為困難的境地。

司馬懿為何說:諸葛亮兵出武功,則魏軍危矣,出五丈原,則魏無憂

如果司馬懿要阻止諸葛亮前進,他就必須出擊,和諸葛亮決戰。可是在剛剛打過大敗仗的情況下,和諸葛亮決戰可謂凶多吉少。如果不去阻止諸葛亮,那麼就只能眼睜睜看著諸葛亮切斷自己的後方,把自己困死。因此,司馬懿才會說出,諸葛亮出武功,依山而東,曹魏軍將十分危險的話。

而諸葛亮一生唯謹慎,司馬懿出於對諸葛亮的瞭解,心裡還存著一絲幻想。如果諸葛亮謹慎行事,不繞過自己,而是採取先消滅自己的策略,自己還有一線生機。如果這樣,諸葛亮就會選擇五丈原紮營,這樣一來,司馬懿還可能和諸葛亮繼續對峙下去。所以,當諸葛亮選擇在五丈原紮營的時候,司馬懿會高興得對天感謝。

司馬懿為何說:諸葛亮兵出武功,則魏軍危矣,出五丈原,則魏無憂

歷史上司馬懿也有此結論。

以上這是在《三國演義》裡的描述,但是,在現實的歷史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唯一和這件事相似的事是在《晉書》中記載的:

(司馬懿)因謂諸將曰:“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東,若西上五丈原,則諸軍無事矣。”

雖然在歷史上,司馬懿說的話和《三國演義》相似,但是環境是完全兩樣的。歷史上的司馬懿說這話的時候,是諸葛亮兵出斜谷,和司馬懿剛剛交鋒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司馬懿對自己的部下,判斷諸葛亮的下一步行動,說出了上面的這番話。

司馬懿為何說:諸葛亮兵出武功,則魏軍危矣,出五丈原,則魏無憂

我們知道,當時諸葛亮發動的第五次北伐,是諸葛亮一生中最後一次北伐。在這一次北伐前,諸葛亮因為身體問題,知道自己已經時日不多。所以他在這一次北伐中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當時蜀漢所有的兵馬不過十二三萬,可是這一次諸葛亮就動用了十萬。而為了這一次北伐,諸葛亮專門積蓄了三年的糧草,並用木牛流馬運輸,解決了後勤保障問題。

到了和司馬懿交戰的時候,諸葛亮放棄了以往的穩紮穩打的戰術,採取了機動靈活的戰法。奪渭南,搶北原,攻陽遂,打得司馬懿手忙腳亂,摸不清頭腦。他的手下也感覺到諸葛亮這一次的攻勢咄咄逼人。就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說出了上面的話,評價諸葛亮不是勇者。

司馬懿為何說:諸葛亮兵出武功,則魏軍危矣,出五丈原,則魏無憂

諸葛亮是不是勇者,不是司馬懿說說就能夠判定的。在旁人看來,如果說諸葛亮不是勇者,那麼司馬懿就更算不上勇者。他根本就不和諸葛亮交鋒,只顧死守。就算諸葛亮給他送去女人穿戴的巾幗,他都能夠忍耐不發。最後,諸葛亮公然在戰場上展開了屯田,這樣的戰爭奇觀,如何能夠評價司馬懿是勇者?自己是這樣的表現,還去評價別人,不是滑稽嗎?

其實,司馬懿說這話的時候,他就已經判斷出,諸葛亮不可能出武功向東。

這是因為,諸葛亮的軍隊大部分是步兵。他的步兵在山地作戰還有一定的優勢,可是如果出武功向東進入關中平原。諸葛亮的步兵既要側面遭受司馬懿軍隊的威脅,隨時可能遭到切斷後路的可能。在戰場上還要和司馬懿優勢騎兵決戰。這樣危險的形勢,不要說是一生謹慎的諸葛亮,換做司馬懿來統帥蜀軍,他也不會出武功向東。

司馬懿為何說:諸葛亮兵出武功,則魏軍危矣,出五丈原,則魏無憂

那麼,司馬懿揣摩諸葛亮的心思,就會判斷諸葛亮最可能的行動就是在五丈原紮營。不過我們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既然司馬懿判斷出諸葛亮要紮營五丈原,他為什麼不搶先佔據五丈原,迎頭痛擊諸葛亮呢?

這是因為,司馬懿是沒有能力佔據五丈原的。他心裡清楚,如果自己將軍隊拉到五丈原,就正中諸葛亮的下懷。諸葛亮的優勢的山地步兵會給自己沉重打擊,很可能會讓自己吃敗仗。所以,司馬懿只能眼睜睜的看諸葛亮佔據五丈原。

既然司馬懿無力左右諸葛亮的行動,那麼司馬懿還要說出這樣的話,評價諸葛亮是不是一個勇者。這有什麼含義呢?

司馬懿為何說:諸葛亮兵出武功,則魏軍危矣,出五丈原,則魏無憂

其實說起來也很簡單,無非也就三個含義。一是顯示自己未卜先知,對局勢有著明確的掌控。諸葛亮的一舉一動都在自己的預料之中。二是說諸葛亮不是個勇者,他依然是過去那個穩紮穩打的對手。他雖然改變了戰法,但是本質是沒有改變的。依靠防守的辦法,依然可以挫敗他。三是為自己的部下加油打氣。這一次諸葛亮的攻勢很猛,使得司馬懿的部下心生怯意。司馬懿故意這樣說,是為了提振士氣,增強部下的信心。

在現實中,諸葛亮是在和司馬懿交鋒無果的情況下上的五丈原。而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是在大敗司馬懿的情況下上的五丈原,兩者的情勢是不同的。不過,《三國演義》是一部依託三國曆史的小說,作者雖然在細節上可以虛構,但是不能偏離現實太多。所以,諸葛亮最終還是壯志未酬,病死在了五丈原上,給世人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