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各有什么特色?

卓智哥


这是个好问题,每个书法人都曾遇到过。网上其实能搜到答案,但大多东拼西凑,拖泥带水。

本人学书十余年,基于多年心得在这里来个精简版的吧,希望帮助到你。以下来自《书道拍案惊奇》的回答:

生宣

可以理解为原生态的宣纸,或者未经过处理的纸。主要特点就是吸水性能力强,遇墨即晕化,速度很快。适合追求涨墨枯墨对比,强调墨色层次变化,追求视觉冲击力的作品。多用于国画中的大写意,书法中的大行草。总之,生宣对技法熟练度要求极高,非高手根本无法驾驭,所以不建议新手使用。

熟宣

被明矾浸染过的生宣,简单理解为生宣表层刷了涂层。特点是纸质相比生宣较硬,遇水后,久久不渗化。适合一笔一划皆清楚,着重保留和体现精微的笔触。多用于工笔花鸟,小楷,中楷(智永,褚遂良等),小行草,个别精致的隶书(如曹全碑,礼器碑等)以及小篆。

半生半熟

顾名思义生宣于熟宣之间,二者特点中和状态。不过生和熟并非五五开,也有四六开,三七开等。总得来说既能体现墨色变化,渗墨速度又容易掌控,深受书画爱好者欢迎。

适合书体范围较广,大篆,中楷(个别魏碑,墓志铭等),大楷(石门铭等摩崖刻石),大行草,以及古拙厚重的隶书(张迁碑,衡方碑等)。

个人建议

宣纸质量良莠不齐,价格浮动很大。少则一两百,多则几千上万一刀。重要的是初学者无法驾驭,更无法感受切身宣纸的特点和乐趣。所以,我建议初学首选毛边纸,不仅经济实惠,而且好的毛边纸(纯手工)的书写效果比普通宣纸还要好。

以上来自《书道拍案惊奇》的拙见,原创首发纯手打。更多心得会在今后视频中更新,期待书友们前来交流,共同进步。


书道拍案


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都是指宣纸,其生熟程度不同决定其遇墨洇湿程度不同。

宣纸是书法创作的必备工具和载体,决定着书法作品的优劣

中国的书法历来讲究“文房四宝”兼备,即所谓的“笔、墨、纸、砚。而其中的“纸”就是指宣纸。中国历史上生产宣纸的地方不只一处,但最有名气的要算安徽宣城,因此当地生产的纸也被称为“宣纸”,当然其他的地方也有质量很好的,比如安徽泾县。

宣纸的质量差异很大,好的宣纸可以为书法创作增色,而差的宣纸、或者生熟成分不合适的宣纸则会影响书法作品的优劣。

宣纸的生熟程度要对应不同的书体使用

宣纸因其工艺不同而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半熟宣三种。其中:

生宣,洇湿程度最重,适宜书写速度较快的行草书,草书的成分越高,可用“生”的比例越大的纸。有时,一些现代隶书书家也喜欢用生宣创作,主要也是利用生宣的洇墨效果。

熟宣,不洇墨,很适合书写篆书、隶书和楷书这样的静态书体,无论书写速度多么慢,也不管笔画在一个点上停顿多长时间,都不会出现“墨猪”。

半生半熟宣,洇墨程度随纸的生熟不同而不同。半生半熟宣中“生”的程度高可以用来创作草书,再熟一些可以用作行书、隶书等。有些洇墨程度低的宣纸也可用来书写中楷以上的楷书,但不适合用来创作小楷。

宣纸的价格也随生熟程度不同而不同

一般情况下,同样品牌、同样原料和厚度的生宣,相对于熟宣价格要低一些,这也是很多书家宁可选择生宣创作楷书一类作品的另一个原因。但是,我的经验是,即使创作楷书、隶书这样的静态书法,适当的含有“生”的成份,写字时不仅行笔流畅,写出的字也更加饱满、有质感。


隹谷


对于宣纸,不要说普通书法爱好者,即便是是很多写了一辈子书法的名家,对宣纸也了解不多。

何为生宣?何为熟宣?

宣纸的原产地宣城市泾县,古称宣州,故名宣纸,因工艺不同,分为生宣、熟宣。

生宣由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制成。生宣分三大类,即特种净皮、净皮和棉料。

特种净皮含青檀皮80%、稻草20%;净皮中含有青檀皮70%、稻草30%;棉料中含有青檀皮40%、稻草60%。

熟宣是将生宣经矾水浸制而成,又称矾宣。工序包括加矾、拖浆、填粉、深色、洒金、加蜡、施胶等工序。

熟宣的特点是不洇墨,可以层层渲染。缺点是不能久放,会漏矾脆裂,不易保存。

半生半熟宣介于生宣和熟宣之间,兼具二者特点。

生宣也有“生熟之分”,但与“生宣、熟宣”概念不同。

写字时,常有书法家说所用的字“偏生”,“火气太大”,不好写。这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生宣制作完成后,纸内的化学物质的性质还不稳定,还在与空气发生反应。

宣纸制作完成后,一般要至少放置半年以后,其化学性质才相对稳定,术内称“褪去火性”,这时的纸写起来才“润”。

生宣存放的时间越久,化学性质越稳定,故“老纸”的价格贵,很多老纸具有收藏性了。

不同的纸适合不同的书体

生宣中的特种净皮,一般适合篆书、隶书、楷书的书写。

棉料一般适合行书和草书的书写。

而净皮则是“万金油”。

熟宣则适合创作字体较小的作品,尤其是小楷。而二王一路的小行草也适合用熟宣。

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以淡墨闻名的董其昌,其行书必须在熟宣上创作。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