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秧田水分管理,宁可旱死不让涝死,这种说法靠谱吗?

神农35


桂南莹姐来回答

今天是5月4号,在莹姐的家乡水稻已经分蘖盖行,进入拔节期。今晚打开悟空问答,题为水稻育秧田水分管理,宁可旱死不要涝死,这种说法靠谱吗?看到这题目,莹姐想说,这种说法是不靠谱的,水稻水稻,名副其实就是种植在水田的农作物嘛,即使是在不需要水分过多的阶段也要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因干旱造成秧苗生长缓慢、缺水而不长或枯萎。


种过水稻的人都知道,水稻育秧田的水分管理是不能旱也不能涝的,早春育秧苗,由于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苗龄一般为22~25天左右,4~5叶时就可以从育秧盘直接拔起抛秧(如果是机械插秧或人工插秧苗龄会相对长些)。在育秧苗的生长过程中水分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1.播后至一叶期,2.二叶一心至四叶一心期,3.移栽前期。在秧苗生长的整个过程中秧苗田所需的水分也各不相同,下面莹姐就水稻育秧苗田的水分管理这个话题来跟大家聊一聊。

育秧田的水分管理

【1】播后至一叶期:众所周知,稻种是经过浸泡、催芽、发芽后才能播种育秧。而播种前,我们当地会把育秧苗的土壤耙成泥浆状,泥浆土的水土结合能够锁住水分,使水分不易挥发掉,保持土壤湿润度有利稻种生根长叶。在稻种萌发出绿叶尖后,适当过一次层面水,过水不保水,1~2小时后及时排掉,防止长时间浸渍幼苗根部,引起根部腐烂。


【2】二叶一心至四叶一心期:在秧苗长至二叶至四叶一心期这个生长发育阶段,根据天气情况、空气湿度来浇过面水,过面水不宜久,1~2小时后及时排掉。晴天阳光充足防育秧苗床发干开裂,可过水一至二次,连续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的可浇一次或不浇,垄沟里要保持有三分之二高的水位,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秧苗生长。

【3】移栽前期:用于抛秧的秧苗苗龄在22~25天左右尤为合适,苗龄过长,根部须根生长旺盛会纠结在一起,抛秧时,难以分开,会造成秧苗分离困难,从而延长抛秧时间。

确定抛秧的大田后,在移栽前的5天放干秧田的水炼苗,这样可以避免秧苗根部旺长,为移栽后壮苗缓苗打好坚实的基础。


总结:综上所述,育秧苗田的水分管理宁可旱死也不可涝死的说法是错误的,在育秧苗的管理期间,除了适当的管理水分外,还要防止秧苗田的病虫害发生,做好防控措施,使秧苗苗全、苗齐、苗壮。


桂农莹姐


水稻大棚育秧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适当干旱的方式壮根、控制徒长以及进行立枯病的防治。但是,这种人工调控水分的管理方式也需要有个度、需要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进行。否则,盲目的进行干旱管理很可能会造成秧苗的细胞脱水、甚至使造成秧苗的干枯、死亡。

东北地区的水稻大棚育秧与南方相比有着较大的区别,南方地区可以采取移栽大苗甚至徒长秧苗。但是在东北地区,由于春季的气温不稳定、气候较差,大苗、徒长苗的返青成活率较差。想要保证秧苗移栽之后的返青成活率,只能是培育壮秧,这就涉及到一个苗床水分管理的问题。

1、壮根。东北地区的水稻移栽大部分都是以机械移栽为主,搭配部分的人工移栽。为了保证机械移栽的效率和效果,对秧苗的高度、根系的生长量都有一定的要求。用我们东北稻农的话讲就是想要秧苗移栽的好,秧苗的盘根质量也要好。而对于如何促进大棚育秧期间的根系生长,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通风和浇水。在浇水方面,可以采取“三看浇水”,即“床土是否发白、心叶是否卷曲以及早晚叶尖是否吐水”这三个苗床的表现来判断苗床的干湿程度。而对于常规的浇水来讲,只要不出现叶片卷曲、叶片颜色没有呈现明显的深绿情况就可以不浇水,以此来促进秧苗根系的生长。

2、控制徒长。东北地区的水稻由于是采取机械移栽,常规国产插秧机以及进口的高速插秧机都对移栽秧苗的高度有一定的要求,3.5-4叶龄的秧苗高度控制在10-15厘米以内比较适合常规的插秧机作业。秧苗过矮,插植台上的挡苗板不能有效的格挡秧苗;秧苗过高,则容易出现“倒栽葱”情况,即叶片被插到地里、根系却暴露在外。而且,移栽的秧苗高度过高,返青的速度和成活率也会受到影响,后期的补苗工作量比较大。所以,通过调控苗床的水分,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秧苗徒长的作用。

3、立枯病的防治。东北地区由于春季育秧期间经常会出现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非常容易造成秧苗在苗床期间受到立枯病的侵染。对于立枯病的防治,可以从通风、调酸、喷施杀菌剂以及控制苗床水分这几个角度来进行。所以,在育秧期间出现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保持苗床的适宜土壤湿度,甚至使保持苗床适度的干旱,也会直接的有益于立枯病的防治。所以,在出现低温、持续阴雨的气象条件时,不建议苗床浇水。

4、盲目控制水分对育秧造成的不利影响。如果盲目的进行苗床的水分管理,会出现很多的负面情况,比如说出苗晚、出苗不齐、秧苗生长速度过慢、秧苗的细胞脱水甚至使死亡的情况发生。

4.1出苗晚、出苗不齐。准确地说,水稻育秧期间的水分控制从齐苗之后才开始,也只有齐苗之后才能通过控制水分来控制秧苗不徒长。如果在芽种的出苗期就盲目的进行干旱管理,很容易造成芽种出苗的不一致,出现“老中少”三类苗,对秧苗素质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其次是出苗不齐。通常情况下,在芽种立针超过50%的时候就可以对苗床浇水,补充芽种立针、鞘叶萌发所需的水分。如果苗床干旱、水分不足,已经立针的秧苗会继续的生长、进行叶片的分化。但是尚未立针的芽种生长速度就会大幅度的延迟,从而出现芽种萌发不一致、长势不一的情况。

4.2秧苗生长速度慢。秧苗的生长需要温度、水分和养分三方面因素的参与,如果温度和养分的条件满足,但是水分条件不满足的话,也会影响到秧苗的正常生长。导致秧苗的生长速度过于缓慢、且因为水分的缺失而影响秧苗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导致秧苗的整体长势不良。

4.3秧苗细胞脱水甚至是死亡。一旦苗床过于干旱,秧苗的心叶就会卷曲、叶片颜色呈现深绿的状态。在出现这种状态时,秧苗已经出现了细胞轻微脱水的情况。此时及时的浇水就可以很快的缓解这种情况,叶片重新伸展、恢复绿色;如果不能及时的浇水,土壤过于干旱,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差,秧苗的根系也难以继续的生长,有可能造成秧苗的严重脱水,甚至死亡的情况。对于叶片出现严重卷曲的秧苗来说,即便是浇水,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对秧苗的生长速度、长势以及根系的生长有着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

所以,育秧期间的苗床水分管理需要科学、管理的进行,而不是盲目的进行干旱管理,很容易造成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在南方,这种说法还算靠谱。

南方水稻育秧在农历三-六月,播种前二天,把秧田平整,略厢,秧田出水口基本上平厢或略低,不会堵口,仅厢沟有点点水。播种后,待秧苗破土都已扎根,堵出水口,厢上漫水保持5cm左右,并加固出口,定好水位,加强田间管理练苗。农历三-六月,南方进入雨季,洪涝灾害频发,淹没稻田,造成农作物死亡,是常有的事。而因干旱死秧苗,未曾见过。田埂上,野外潮湿地,常见有野生水稻,从秧到稻谷生长全过程,无人管,照样生长茂盛结谷。

题主这句,还有一个意思可以解读,播种后至苗未扎根,水深不但影响稻谷种子发育,扎不稳根,可能造成稻谷种子堆积,甚至被暴雨或大流水将种子冲出秧田。所以秧田前期要控水。退一万步,发现缺水,可以及时灌溉,不可能干旱致死。

农业生产无小事,田间管理非常重要,稍有疏忍,损失无法弥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