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認為:“讓孩子那麼優秀幹嘛?將來他只會離你更遠”,你贊同嗎?是否有科學依據?

一切隨風 จุ๊บ


說這話的人極為自私,把孩子看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養兒防老的老思想佔據著這些人的頭腦。

孩子優秀,事業成功,一個最現實的情況就是會離父母越來越遠。這也就是這種父母最擔心的問題所在。

來說個我身邊的例子吧。

我所在的學校,住的幾乎都是老師,在學校裡走動散步,常常見到白髮蒼蒼的老老師。薛老師夫婦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對。他倆四個孩子,都非常成功,我們是山東的一個內陸小地方,他家的孩子最近的在北京,遠的在美國加拿大,都是超級學霸出去的頂尖人才。2000年的時候,學校賣最後一批福利房,老頭老太太最豪氣,拿出的都是成沓的美元,一出手就是院裡最多的錢,在那個年代,老師們買房子連500塊錢都借的情況下,簡直是閃亮了我們普通老師的眼。

後來,老兩口相依相偎,身邊一個孩子也沒有,過得也是快樂自在,年齡再大點,兩口子請了住家保姆,給老人做飯洗衣服,最近,薛老師還買了電動汽車,開著玩。晚年生活有錢自在。

另一個老師的例子是,兩口子年輕的時候不注意孩子的教育,三個孩子也都成了家,但是整天來。不是你不理我,就是他不理她,很少有齊全的時候,都心思著老兩口的退休金,怎麼摟到自己口袋裡多點,沒人考慮怎麼幫老人多幹活啥的。我常常見兩個老人在門口疲憊地坐著。其實,就老頭一個有工作退休金,他的退休金除了生活必需外,再給兩口子買藥看病,幾乎所剩無幾了。

兩個老師的例子,說明了什麼問題,子女優秀,能走多遠就讓他走多遠,至少他是自立的,人一旦自立了,就不會再貪圖老人的錢財,他就會走的越來越好,眼界越來越寬,讓他像風箏一樣盡情的飛吧。攔在身邊的子女,就困住了,倒是天天能看著,可是,天天鬧得雞飛狗跳,也是惹人生氣不順心呀。

這其中有個關鍵點,就是養孩子的標準是自立。這樣,不管是他優秀的能上天入地,還是隻是一個平頭百姓,他都不會給父母帶來累贅,自己過得好,也能讓父母享受天倫之樂。彼此有點距離,想見面還能見面,父母老了的時候,能盡力照顧,即使不能盡力照顧,也能保障老人優良的生活質量。

做父母的的應該放開心思,把孩子儘量往優秀裡養,實在不優秀了,就是在街上送快遞打燒餅也得能自立,那樣的老年生活才有幸福可言。


思齊老師


坊間有句話:優秀的孩子是給別人養的。關於這觀點,先分享一個案例,從孩子和父母兩方面分析一下:

我有一個同事,兒子從小就是學霸,優秀的孩子是母親的驕傲,同事姐姐就一直在旁人的羨慕中生活著。直到兒子出了國,好幾年看不見人影。前幾天聽說,兒子借到上海出差的機會,回到了小縣城。第一天,同事把親戚聚在一起,全家吃了頓接風宴。接著的幾天裡,就見不到兒子的影子了,各種應酬。終於,老孃拿出了娘威,才在要離家的兩天,兒子陪了老孃幾天。


1,從孩子來說:優秀的孩子們都是大城市甚至國外讀了書了,他們見了世界,開了眼界,他們認知讓他們對外面的世界更加嚮往,他們的水平也決定了他們有能力在外面過得更好。

2,從父母來說。我們這一代,家裡更多的是獨生子女,唯一的孩子是父母唯一的情感寄託。孩子離家遠了,我們更多要考慮一下是自己老了怎麼辦。過年過節,家裡冷冷清清怎麼辦?很多現實的問題就在眼前。

但是,孩子不是我們情感的附屬,養兒防老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迫切需要的是學會愛和強大,唯一的選擇只能是幸福著孩子們的幸福,快樂著孩子們的快樂。

至於老了去養老院還是僱保姆,等老了再考慮吧,把自己保養好,其他的,順其自然吧。


靜待花開122293612


鄉下老家村裡的孩子多數都不太想讀書,不願讀書,或者說,也不太會讀書。

於是,自從三十幾年前出了我這個早已過氣的老大學生後,村裡再也沒有出過第二個真正的大學生。

毫無疑問,二、三十年前,村裡走得最遠的,自然是我。從一個窮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山溝裡,走到了千里之外的邊城它鄉,距離不可謂不遠。在那沒有電話、更沒視頻,聯繫只能靠筆和紙的年代裡,親人間的思念不可謂不深,擔心和牽掛更是不可謂不多。

後來大學畢業了,我把父母接到了自己身邊,了卻了自己對父母以及父母對自己的掛念。直到前些年,父母親都年近八十,落葉歸根心切,於是重新修建祖屋、修整院子,才讓老人回到鄉下,重新過上村民的日子。

說這事,並不想要表白自己有多優秀。而是想說,作為子女,只要父母心在,就再遠也不遠,而如果沒有父母心,就算近在身邊也猶如相隔天涯。

所以,像題主所聽到家長說的、“讓孩子那麼優秀幹嘛,將來他只會離你更遠”這類的話,作為農村出生的我,覺得是十分狹隘、十分愚昧的、十分可笑。

客觀地講,農村老人得不到身邊兒女應有照顧的情況司空見慣,尤其是三兩個兒子的,有些人為了推卸照顧老人的責任,兄弟間大打出手的情況也不少見。

更有甚者,老人去世了,身邊的兒女們為了誰多承擔一點費用、誰少承擔一點費用,留下的祖屋誰那間大、誰那間小,分的地誰那塊肥、誰那塊瘦,等等,吵得不可開交的也比比皆是。

所以,農村裡往往存在這麼一種怪像:一些家庭,父母在,一大家人表面上都還好,而一旦父母親都去世了、走了,名下的兒子,即兄弟間基本很少往來。

俗話不是說兄弟情深、血濃於水的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子女都沒出息,都留在了農村老人身邊,三幾十年相處,三幾十年的矛盾、衝突積累,最後往往積重難返。老人尚健在,兄弟間也不多言語,一旦老人撒手人寰,兄弟間便再無言語。

我來自農村,我說農村事。對題主所聽說的這種話,我只能表示呵呵了。

農村的父母們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多讀書,多學科學,多長知識,盡最大努力讓他們優秀起來。這對子女們好,對老人們好,對家族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