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投資型思維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最近在路上用零碎的時間吸收知識時,聽到一個李翔老師音頻,說的是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為自己的未來去儲蓄,比如為了退休儲蓄,為了應對可能的疾病儲蓄的原因。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在情感上,把未來的自己想象成另外一個人。因此,為未來儲蓄,就讓人覺得,像是將錢交給一個陌生人,而不是交給自己。未來的自己,請照顧好你自己吧,我應付今天就已經夠累的了。

聽著聽著,小文走進了一家品牌連鎖店,正好是新裝發行的時間,堆滿了應季銷售的服裝。


擁有投資型思維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這不禁勾起了小文對方面問題的思考,對呢,像買衣服一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大部分人選擇秋季時才買秋裝,冬季時才買冬裝,夏天時才買夏裝的習慣性地解決眼前的需求的現象呢?而不會在夏季當冬天衣服便宜時為未來的自己提前準備好冬季的衣服呢?是簡單的因為把未來的自己當作了一個陌生人嗎?

-1-

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擁有的不同的思維方式導致了不同的行為特點。

很多人的做事方法會習慣性地我們需要什麼時,我們才買什麼,或者眼前遇到什麼問題時,才思考怎樣解決,小文先把這種常見的思維方式叫普通型思維方式

但不同於普通型思維方式,也有一些人會習慣性用更長的時間維度來提前去準備和解決問題,小文把擁有這種會提前準備的思維方式稱為投資型思維

普通型思維方式和投資型思維方式的解決問題的成本相差可以十分巨大的。如果普通型思維解決問題的成本是10元,投資型思維方式可能用1元就能解決同樣問題了。

先回歸到買衣服這個小問題,忽略掉是要跟潮流這個角度,冬天最冷的時候買羽絨服肯定是最貴的,但冬天轉季春天時,買羽絨卻是最便宜的。如果有投資型思維的人,是會選擇在轉季時就提前準備好下年冬天衣服的問題,雖然不是馬上拿來穿拿來用,但卻能用最低成本來解決同樣的問題。


擁有投資型思維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2-

在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那些神秘的Old money家族了。無論是在“貨幣戰爭”一書中提及羅斯切爾德家族,還是比較出名的洛克菲勒家族和摩根家族等都屬於Old money家族。他們除了控股了美聯儲等美國中央銀行外,還有西方很多國家的銀行和產業都是其擁有和控制,這些Old money家族掌握的財富是非常恐怖的,可能比任何一個首富都多,甚至不能簡單地用數字來衡量。


擁有投資型思維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當然這些Old money的思維方式和普通人還是有區別的,他們明白,就算多麼的有錢,錢都有花光的一天,像企業都沒可能永遠基業長青一樣。

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從來都不是想獲得什麼,就直接花錢買什麼,而是會提前佈局,用更低成本和方法來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例如有一塊在市中心的黃金地塊,值100億美金,他們是絕對不會直接拿100億來買這塊地的,因為100億一塊地,10塊下來就已經1千億了,這樣花錢的速度買幾塊地就能把錢花光了,更不要說收購其他公司或者是其他領域的發展了。

那麼他們的實際操作會是怎樣呢?他們會通過先培養一些有潛力的政客作為代言人,例如當時才剛剛從政的奧巴馬,然後等他們成長起來後再通過政治交易來獲得這塊地甚至更多利益,所需要付出的成本絕對會遠低於100億。這就是Old money家族投資型思維的操作方式。

無論是巴菲特投資價值被低估的公司還是天使投資等其實都是這種思維的操作方式。擁有投資型思維的人是不會等商品或者公司的價值真正出現時,才來準備和配備的。

-3-

再舉個例子吧,生老病死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只是出現的時間有早有遲之分而已。有投資型思維的人會選擇用保險桿槓這種類似於培養政治代言人的方法來解決,而缺乏這種思維方式的卻選擇那個類似於真金白銀的拿出這100億的方法來解決。

可能最後治病的結果會一樣,但付出的成本,資源和心力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從機會成本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普通型思維的操作方式相對於投資型思維來說,都是虧錢的投資。

這也是越是資產淨值越高的人越會懂得利用保險這些金融工具來解決醫療支出或者家族資產傳承等問題的主要原因。對於他們來說,他們根本不缺這些看病用的一千幾百萬,但明明用幾十萬就能解決治病的問題,是完全沒必要拿幾百上千萬來浪費的,還要承擔稅務和債務等風險。

無論是投資型思維,還是機會成本思維,甚至是深度思考思維,都可以幫我們從更多維度找到最優方案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希望小文的這些思考對大家有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