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文換帥重組之後,中國網絡文學,如何探索新的文化縱深?

孫佳山 中國藝術研究院

閱文換帥重組之後,中國網絡文學,如何探索新的文化縱深?

號稱“中國第一網絡文學平臺”,旗下擁有近810萬作者,1220萬部作品的閱文集團,近日發佈了2019年年報,再次引發輿論對網絡文學的討論。

  根據《2019年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高達4.32億元。儘管在我國每年近6000億元人民幣總量的網絡文藝的諸多門類中,網絡文學每年僅100億元出頭的份額,在市場規模上事實上僅僅名列末位,但卻因為作為文化娛樂產業鏈條上的重要“原材料”,在近年來獲得了極大的曝光率。

閱文換帥重組之後,中國網絡文學,如何探索新的文化縱深?

  然而,極高的曝光率在為我國網絡文學帶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的同時,也帶來了片面強調網絡文學的“網絡”這一不同於紙媒的媒介屬性,製造網絡文學和傳統純文學二元對立的迷思。也就是說,儘管我國網絡文學擁有高達4.32億的用戶規模、1400餘萬名寫作者、超1600萬種作品,並取得了無可否認的基本成績,但仍並不足以由此而過分誇大我國網絡文學的原生性、獨特性、原創性。

  誠然,新世紀以來,在傳統純文學的創作、傳播、接受江河日下的現實語境下,網絡文學的爆炸式發展,在極大地擴充、拓展了我國當代文學版圖和格局的同時,也鮮活地表徵著我國當代文學多樣性、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但也正是由於網絡文學作為泛娛樂生產鏈條上的初級生產要素,不可避免地為過去十年來不斷湧入文化產業的金融資本所裹挾。

閱文換帥重組之後,中國網絡文學,如何探索新的文化縱深?

由於我國網絡文學的海量特徵,在這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等諸多問題,加之大量IP被改編為以網絡劇、古裝劇為代表的連續劇,以至於公眾對網絡文學、網絡劇的主要印象,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集中在宮鬥、玄幻、穿越等狹窄的題材區間,在其發展的高潮階段所伴生的汙名化問題也正是源於此。在網絡文學內部,除了宮鬥、玄幻之外,懸疑、恐怖等題材和特定類型因為點擊率優勢,同樣造成了大範圍的同質化現象。

  上述汙名化問題、同質化現象深刻地折射出我國國情的複雜性和特殊性。

閱文換帥重組之後,中國網絡文學,如何探索新的文化縱深?

一方面,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的放量式增長模式,在走到第四十年的歷史節點,已經發生了歷史性的翻轉,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僅網絡文學領域,整個網絡文藝乃至整個文化產業,都將和其他行業、領域一樣,進入到長期高速增長之後的平臺週期;另一方面,隨著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農村網民的持續增加,他們在新一輪城鎮化進程中,開始成為網絡文學的新增量、新讀者,這無疑對我國網絡文學的生產、傳播機制,也提出了新的挑戰。

  移動互聯網的媒介槓桿效應,一步步將我國廣闊的縣級市和農村地區的鄉鎮居民、農民,拉昇到主流文化視域內的各個舞臺之後,我們將必須直面這一整個人類歷史上都未曾處理過的文化經驗。

閱文換帥重組之後,中國網絡文學,如何探索新的文化縱深?

我國網絡文學行業,也必須在三四線城市“包圍”一二線城市,通俗文學“包圍”傳統純文學的基礎之上,打破網絡—紙媒二元對立的媒介迷思,調整自身的題材結構,進一步突破城鄉二元格局,走進我國文化經驗的腹地,探索新時期的文化縱深。

  如果我們的網絡文學行業能真正實現去泡沫、去浮躁,打破“網絡”的媒介迷思,完善類型供給,調整題材結構,走進我國當代通俗類型文藝實踐的縱深,那麼不僅更多優秀作品指日可待,當代的中國經驗也勢必將更好地走向世界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