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半生緣》

品《半生緣》

從第一次接觸到張愛玲的作品,就深深的被她筆下對現實生活的描述淋漓盡致和對人世的冷暖滄桑一覽無餘二深感欽佩。瓊瑤的小說,對尚處在花樣年華,對愛情充滿了無限期待和幻想的人,那無疑是一種理想國度的烏托邦。亦舒的作品,更偏一種理性的思維,有一種喚起女性獨特的自我認知。其他的就不一一討論,當然我本人是更偏愛張愛玲。

第一次接觸到張愛玲的作品,是電視劇《半生緣》,看完之後,不僅僅是感嘆命運的瞬息萬變和世態的滿目瘡痍,還有思想的束縛所帶來的人為的悲劇。

品《半生緣》


曼璐是顧家的長女,父親的突然離世,徒留一個傳統的家庭婦女和兄弟姐妹等一家數口。當時的社會背景,她被迫無奈,墜入風塵養家餬口。眾人皆鄙視和輕賤風塵女子。如若可以,誰不想冰清玉潔溫良恭儉得人讚賞,攜一生所愛與世無爭。可她的犧牲有誰懂?她的傷痛有誰縫。自己家人的態度裡,都為有她的存在而蒙羞。

她與豫謹,本是親梅竹馬的戀人。當選擇一條不歸路起,就彷彿註定了一個無言的結局。再多的不捨、再多的惋惜、再多的難過,也只能願往生各自安好,你我無恙。

品《半生緣》


拿的一首命運的好牌,是運氣。能把一首爛牌打的精彩,才更需要勇氣和智慧。經歷苦難仍然內心有光,心存善良。才有機會獲得命運的垂青。曼璐的悲劇,也源於她遭受不公導致的心理扭曲。

祝鴻才,雖身性放浪,她們的婚姻,本有很重的各取所需的成分。對於這樣的浪子,想去收服他的心,本就不能太較真。而曼璐本性倔強好強。這樣的男人本身修養素質就不過如此,對他期望太過高也無疑是自掘墳墓。祝本是也是愛她,很多時候,曼璐是有臺階也不懂得自己下。要懂得迂迴戰術,以柔克剛。會不會又另一翻景象。不願認命,又不無力改變,放不下自己的傲氣。

品《半生緣》


對妹妹曼楨,她有不可逃脫的責任。論才論貌,她都不遜色於妹妹。今日曼楨的端莊優雅,也有曼璐的犧牲。自己的犧牲能換來家人的改變,她的付出是值得的,靈魂依舊是高貴的。其實她們兩姐妹的關係還是不錯的。可是後來,得知自己的初戀男友,現任老公都情繫曼楨。是妒忌、不滿、憤怒還是無處宣洩的醋意,曼璐心裡的魔性讓她失去理智,從而葬送了曼楨的一生。

對於曼楨和沈世鈞的悲劇,只能說是不夠愛。因曼璐是舞女的身份,世鈞在自己的父母對曼楨的接納這一關,他自己本身就模稜兩可,沒有絲毫的立場和態度。愛著曼楨,卻又絲毫不敢違背父母的心意。曼楨被囚禁在祝家,飽受身心的折磨。他真的有用心去尋找嗎?曼璐三言兩語的打發,就讓他信以為真。是對自己的不自信,還是對曼楨的不理解和不堅定。

品《半生緣》


曼楨一生都在等待,都在期盼。不是飛鳥飛不過滄海,只是滄海的那一頭早已沒有了等待。她在失心裂肺的生產時,他卻和本不愛的妻子洞房花燭共渡春宵。多年後的重逢相遇,那一個奮不顧身的擁抱,是多麼的讓人內心奔潰,那份痛苦如五臟俱焚,是悽苦,更是悲憤。

最後那一句“世鈞,我們回不去了。”有太多太多的話想說,卻梗嚥到嘴邊只有這一句話。這也是唯一能對這段感情最好的終結和詮釋。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我願生死相許,奈何你都不曾伸出擁抱的手。向來緣淺,奈何情深?這份深情,誰人能懂?誰人可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