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養老與養兒的關係

說說養老與養兒的關係

養老,曾幾何時開始變成一個異常沉重的話題,似乎失去了夕陽紅的浪漫,增添幾分空巢的寂寞與空虛。(我這裡說的養兒是指生育兒女)

夫妻A培養了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就一路開掛,成為別人父母家庭教育中的“別人的孩子”,夫妻也一直是別人羨慕嫉妒的對象。孩子從國內頂尖大學畢業後選擇出國深造,最終孩子定居國外,夫妻兩人倍感幸福與驕傲。兩位老人計劃退休後每年可以去不同的地方旅遊看看世界,偶爾去國外的兒子家小住一段,人生何其瀟灑哉!可理想很美好,疾病很殘酷,患病後的無法自理,空巢的危機和生命的重荷,徹底擊碎了夫妻倆所有的人生設想。遠在異國的兒子只能通過電話“爸媽,我愛你們,缺錢就說一聲,我請保姆照顧你們。”,可親情的陪伴又豈是金錢能完全替代呢?鄰居們在羨慕夫妻倆的兒子優秀之餘,免不了感慨:“那麼優秀有什麼用呢?自己病了一點都指望不上。”

夫妻B的小孩從小就讓人頭痛,不僅學業無成,而且不務正業,快四十歲仍然是孤身一人,從沒往家裡拿過錢給老人用,還經常逼迫老人拿錢買房買車。夫妻倆經常嘆息“上輩子做的孽啊這輩子還”,住在敬老院的五保戶成為他們羨慕的對象。


夫妻C的小孩一直平平庸庸,上學時候成績中等,考的大學是一般本科,找的工作也是馬馬虎虎,過的日子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一輩子生活在一個地方,屬於沒有雄心壯志的普通人。夫妻倆以前覺得這個孩子太懶了,不肯為父母的期望奮鬥,真是“恨鐵不成鋼”,但當自己老了病了,感受著孩子在身邊的噓寒問暖,才領悟生活是自己過著舒服,不是過給別人看的。夫妻倆唯一的擔心是自己遇上大病,如果過度救治的話,有可能讓孩子一夜回到解放前。

所以,社會上有一句俗語,“太優秀的小孩是給社會培養的,不成器的小孩是養來討債的,只有養個‘中不溜’小孩的父母最幸福。”但一切幸福幸福的前提是身體健康,老人的身體健康不僅是自己的財富,也是整個家庭的財富。

截至去年底,我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約2.49億,其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占了近七成,達1.67億。深度老齡社會正加速到來。養老困局撕扯著無數家庭,子女與父母各有各的難,也成為困擾社會發展的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