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當年看《繡春刀》裡,陰惻惻的魏忠賢初一露面,跟張震扮的沈煉對戲,生死之際,話語高低起伏,笑聲飄忽,跟燭影一樣叵測。

稍後跟聶遠對戲時,情緒穩健些了,談吐便換了風格,穩健流暢,幾無起伏,大局盡在掌中。

那時我稍微一愣神,“這語調,耳熟!”

看演員表:噢,金士傑先生啊!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為什麼要反應一下呢?

因為我之前老覺得,金士傑先生就該是《貞觀之治》裡,那個端正剛直,近於迂腐、侃侃而談的魏徵。

所以認不出來,不只是魏徵和魏忠賢氣質不同,連說話方式都不同。金士傑的魏忠賢,那就是聲音沙啞,高低起伏,陰惻惻冷笑,節奏忽快忽慢;魏徵,那就是一本正經,字句平正。

根本就是兩個人。

是所謂演技。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金士傑先生曾經的好搭檔李立群,也演過魏忠賢,但那就容易辨別多了。

《新龍門客棧》電視劇裡,魏忠賢說話輕描淡寫,威而不重,暗藏機鋒,好聽;可是李立群聲音太易認,而且到哪部片子裡,都是如此厚重。

金士傑就藏得深些,一如他倆說相聲,金士傑是那個故作笨拙的、接話的、總是恍然大悟的,捧哏。話不多,藏在暗影裡,你都認不出他來。

當然,李立群也能從陰險邪惡的魏忠賢隨意轉換到儒雅隨和的田教授,不露痕跡。

1993版《倚天屠龍記》裡,他還演過朱元璋。那是我見過最好的朱元璋,讓小時候的我覺得,“張無忌鬥不過他,真不奇怪。”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有些角色,就是需要你認得出來。

比如,姜文如果缺了他獨一無二的氣派,《讓子彈飛》整個的獷悍之氣都會消弭。

陳道明在《唐山大地震》裡如果不表現出他中年之後日益帶有個人色彩的英銳之氣,而是使《圍城》裡方鴻漸的儒雅氣,他打陸毅的角色那一耳光,就無法讓觀眾解氣。

這就像1990年代,香港所有導演都會讓周潤發朝小馬哥和賭神方向走,露出那帶殺氣的笑臉——觀眾是為了這點才肯買票的。

這幾位是腕兒,是角兒,是譚鑫培《定軍山》裡舞花刀不掀背旗的獨門絕技,是海報上的那張臉。

電影觀眾在這方面,有種奇怪的執拗:他們既希望看到好演技,又希望看到自己心愛角色的招牌面孔——這兩者有時,簡直是矛盾的。

但還是有另一種人的:他們演得好,演得太好,好得有時認不出來。

比如,魏宗萬老師

我是看過了他的司馬懿,後來也熟悉他的高俅。

可是後來《三毛從軍記》的老鬼,《孝子賢孫伺候著》的舅舅,我第一眼看,沒認出來。

後來《投名狀》,我是為了看他和王奎榮老師,才看完的。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比如,呂中老師。她老人家演的《走向共和》慈禧,盡人皆知。

但我得提醒一句,1987版《紅樓夢》里老太君,是她配的音——我根本沒意識到。

比如,李明啟老師。她老人家的容嬤嬤不提了,但《我愛我家》裡的李大媽、《水滸》裡的王婆,《家有九鳳》裡的那位,真是各不相同。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比如,張矩老師。

《走向共和》裡的翁同龢,誰認出了他也是《三國演義》裡那個毒舌張松呢?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比如,吳剛老師《潛伏》裡的陸橋山和《風聲》裡的六爺,除了聲音相似,有一點相似之處嗎?都讓人毛骨悚然,卻是不一樣的方式。

至於後來更成了李達康,這就更加是另一種性格了。

還不用提他的聞一多。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比如,石小滿老師。

《三國演義》裡巧舌如簧的許攸。

《武林外傳》裡結巴木訥的何掌門。

《大宅門》裡的人販子。

演的性格全然不同,而且您都未必能聯繫得到一起去。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比如,劉洵

《新龍門客棧》裡的賈廷大檔頭,《九品芝麻官》裡的李公公,《一代宗師》裡面的形意拳賬房先生,《黃飛鴻》裡黃飛鴻他爸爸……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比如,畢彥君老師。

《三國演義》裡面,他一人演倆角色。

換個造型就是反派李儒和正派楊修。

《大宅門》裡溫懦的白二爺。《梅蘭芳》裡開頭戴枷巡遊可憐巴巴的人兒。

楊修的自信和白二爺的苦楚,在他一個眉宇變化之間,都出來了。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比如,李天柱老師

《紅色》和《甄嬛傳》裡,市井氣十足的金哥和妥帖穩重的蘇培盛,壓根就不像一個人。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比如,蕭芳芳。《女人四十》和《方世玉之風雲再起》,兩部對照看:前者酸楚苦,後者奔放颯。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比如,郎雄。《推手》、《飲食男女》不提了。

倒是我第一次看《臥虎藏龍》,愣是沒認出貝勒爺是他!——聽聲音才聽出來的。

比如,李雪健老師。

《焦裕祿》不提,那是經典。

《幸福時光》裡趿拉著鞋的工人,太地道了。

《刺秦》裡他的始皇帝,是我見過最好的始皇帝。

那部戲他強到,任何人跟他對戲,都讓我覺得略尷尬,只有王志文(嫪毐)跟李雪健對戲,還算打個平手的感覺。

明明是同一張臉,為什麼一個是人民幹部,一個是焦慮帝王,就能讓人覺得都妥帖呢?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直說一句:

有些片子,比如老四大名著,比如《大宅門》、《我愛我家》、《北平無戰事》、《走向共和》,隨便找一個龍套演員出來,都比現在某些劇組任何一個人都會演戲。

爛片是爛演員扎堆,好片是好演員扎堆。

想想《我愛我家》幾位主演就不提了;客串的角色,明、張瞳、郭冬臨、夏力心、王奎榮、葛優、鄭振瑤、英若誠、劉威、謝園、金雅琴

。哪個不是戲骨通透?

《一代宗師》裡,趙本山唸叨,有的人得做面子,有的人得做裡子。電影,從它開始成為一個商業工具後,就得有面子,有在海報上露臉的人,有在訪談裡陳述的人,有在電影關鍵場合提供一些英俊樣貌、帥氣場景和經典臺詞的人。

但也得有人在作品裡,貼補著,揉搓著,粘合著一些東西。

民國年間京劇演員團常有此等底包:不比角兒,不能靠一齣戲混飯吃,於是這個班的戲演完了,坐黃包車去另一個戲園子,現場換頭臉,再上另一齣戲,有時會忙到忘記自己的詞是什麼。他們會的戲最多,但平時吃飯喝茶時不愛出聲,聽票友們說自己會多少出戲,就笑笑。

票友們會的大多是頭牌二牌的戲,而這類底包卻從舉旗的提槍的翻跟斗的,都會。

他們才是戲,是讓一場戲結實圓滿的細節,只是不顯罷了。

《殺死比爾》裡,慄山千明青葉屋大戰烏瑪·瑟曼那場戲,是慄山千明人生永遠的巔峰。從此,她簡直無法擺脫從《大逃殺》到《殺死比爾》裡那招牌的前劉海和日本女生校服。那是昆汀·塔倫蒂諾為她量身打造的輝煌形象。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但很少有人提這個:

那幕戲之前,為烏瑪·瑟曼打造日本刀的服部半藏,就是千葉真一,《風雲雄霸天下》的雄霸幫主……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更加沒人注意的是,在慄山千明出廠前,被殺掉的幾個蒙面殺手中,有一個是北村一輝……

是的,魅惑狂狷的北村一輝,沒有臺詞,沒有臉(因為矇住了),就在我們所有人認出他之前,被烏瑪·瑟曼一刀解決了。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最後,得額外多誇一句趙麗蓉老師。

說到她老人家就話多。

一般趙奶奶的小品臺詞,大家都倒背如流,我想說的是,她老人家演技通神,不止小品,也不止是《西遊記》的車遲國女王。

《過年》,她拿了東京電影節影后。然後《孝子賢孫伺候著》,她演了個性格截然不同的老太太。

這兩個作品的基調,就在她老人家一個眼神裡,都出來了。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孝子賢孫伺候著》,是個演技比拼的金字塔。

陳佩斯、倪大宏、丁嘉麗諸位,那演技,自然都是頂尖。

可是他們幾位,站魏宗萬身邊,就顯得魏宗萬老師格外油滑自如,比他們幾位要嫻熟。

可是,魏宗萬老師跟趙奶奶一比,多少還能顯出“在演戲”。趙麗蓉老師的演出,經常讓人覺得她就是本色演出,就是在拍紀錄片。那是入神坐照了。

大家習慣她寶坻腔調,一口唐山味了。但其實她老人家當年,可以是這個氣質:

演得太好了,都沒認出來

有的人得做面子,有的人得做裡子。

這樣的裡子,才配得上“演員”兩個字。

接昨兒那個,翻出一篇舊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