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82%拿來分紅,十大股東成大贏家,中公教育80億理財之謎

富凱摘要:大額閒置資金,卻有28億多短期借款,這是什麼套路?

作者|天鵝

十大股東控制88. 51%股份的中公教育,再次壕氣地大比例分紅。

籌碼在誰手裡?

中公教育早期是招錄考試培訓領域起家,之後拓展為全品類職業教育機構,主營業務橫跨招錄考試培訓、學歷提升和職業能力培訓等3大板塊,提供超過100個品類的綜合職業就業培訓服務。

2019年以來,中公教育的股東人數大量減少,從6.51萬戶萎縮至2.46萬戶。

淨利82%拿來分紅,十大股東成大贏家,中公教育80億理財之謎

實際上,這家公司的籌碼集中度相當高。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實控人魯忠芳與李永新為母子關係,合計持股比例高達60%,王振東為總經理,其持股佔比為15.61%。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報還註明:未知上述其他股東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關係或屬於一致行動人。

一般來講,上市公司甚少使用未知二字做出如此模糊性表達。

淨利82%拿來分紅,十大股東成大贏家,中公教育80億理財之謎

此外,十大股東中還有周夏耘、周暉和周麗三人。其中,周夏耘與周暉為父子關係、周夏耘與周麗為父女關係。

實際上,2018年劉永新借殼上市時,亞夏實業直接持有1.53億股,並通過一致行動人周夏耘、周暉、周麗和員工持股計劃,合計持股43.71%,周夏耘為昔日的公司實際控制人。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周夏耘、周暉和周麗三人合計持股佔比3.23%。

此外,最新的十大流通股東中,除了兩隻社保基金組合,還有交銀施羅德的兩隻基金。

據東方財富choice,交銀施羅德基金可謂強勢霸佔籌碼:截至一季度末,七隻基金持倉市值位列最前面,總計佔流通比7.24%。

大手筆分紅

2019年年報顯示,中公教育2019年實現營收91.76億元,同比增長47.12%;淨利潤18.05億元,同比增長56.52%。

淨利82%拿來分紅,十大股東成大贏家,中公教育80億理財之謎

然而,中公教育給出的2019年利潤分配預案為:每10股派2.40元,共計派發現金股利14.8億元。

這意味著一個年度的分紅佔淨利潤比高達82%,這其實還不算“慷慨”。2018年利潤分配中,現金分配14.18億元,佔到2018年歸母淨利潤的123%。

比如,實控人為母子關係的魯忠芳、李永新,2019年分紅分別達到6.12億元、2.72億元,相當於這兩位實控人拿到的現金股利,佔到了公司歸母淨利潤的49%。

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佔比高達88%,直接瓜分14.8億元,僅僅12%的中小股東去搶食剩下的蛋糕,這當中還包括大量公募基金(截至一季度末,總計47公募產品)。

可以看出,所謂的現金紅利最終還是流回了上述“未知”關聯關係的股東手中。

最為重要的是,中公教育在2018-2019年的現金分紅佔當期末可供分配利潤的99%、97%,對此深交所也提出了疑問。

淨利82%拿來分紅,十大股東成大贏家,中公教育80億理財之謎

中公教育的回覆也相當巧妙:公司具備通過大比例現金分紅回報股東及資本市場的能力。現金分紅不會對公司正常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公司以預收學費的方式開展業務,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情況較好。2017至2019年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9.99億元、14.08億元、24.74億元,均超過當年淨利潤。

另一個角度看,正是以預收學費的方式,保證現金流,最終快速地“迴流”給集中度頗高的籌碼手上。

從2019年一季度至今,股東戶數累計消失了4.05萬戶,隨著持股越來越集中,自然就能理解如此慷慨分紅的邏輯。

80億閒置資金,對外借款29億

上文中,我們看到中公教育豪擲現金回饋股東,但截至2019年末短期借款餘額高達28.67億元。

然而,今年3月10日,中公教育更披露了一份計劃在80億元額度內以閒置自有資金進行委託理財的公告。

這不免讓人生疑。

淨利82%拿來分紅,十大股東成大贏家,中公教育80億理財之謎

2019年年報通篇看完,只找到中公教育委託理財投向三類產品,銀行理財、券商理財以及信託理財,並未看到具體投向的底層資產。

由於所謂的委託理財範圍過廣,特別是還有10.8億的信託理財,底層資產的安全性和回收時間,直接影響著公司財務表現。

淨利82%拿來分紅,十大股東成大贏家,中公教育80億理財之謎

上述擔心並非憂慮。據2019年年報,投資者佔利潤總額比例高達12.41%,所謂的可持續性究竟持續多久,有何基礎,表述都異常模糊。

另據今年3月9日的公告,當時中公教育宣佈了不超過80億委託理財的公告,仍是模糊地表述為通過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風險可控的委託理財,包括理財產品(銀行理財、信託計劃、資產管理計劃等)、債券(國債、公司債、企業債、政府債券等)、貨幣型基金等以及其它根據公司內部決策程序批准的理財對象及理財方式。

過往曾出現過部分上市公司大量通過房地產信託進行理財,變相給開發商輸血,一旦風控不嚴格,最終損失恐將轉嫁給極為弱勢的小股東。

免責聲明

富凱財經所發佈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投資風險自擔

本文由富凱財經原創,轉載聯繫後臺,侵權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