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送炮彈”——《礦民、馬伕、塵肺病》及其“評論”觀後感

關於“送炮彈”——《礦民、馬伕、塵肺病》及其“評論”觀後感


“送炮彈”一詞最近很火,開始是說方方日記,後來成為一種泛指,被一些網友用來攻擊一切“說中國不好”的人。認為只要說中國不好,就等於給了西方批判中國的依據。這種行為被形象地稱作“送炮彈”。


當然,有“給西方送炮彈”的,就有“給我們送炮彈”的。稜鏡門的主人公斯諾登就是給我們送炮彈的“正義使者”。甚至被部分網友們奉為“世界人民的英雄”。

關於“送炮彈”——《礦民、馬伕、塵肺病》及其“評論”觀後感

……


前不久,一部紀錄片引起熱議。爭議的核心之一,也是在於“送炮彈”。這部紀錄片叫《礦民、馬伕、塵肺病》。


關於“送炮彈”——《礦民、馬伕、塵肺病》及其“評論”觀後感


紀錄片講述的是湖南湘西南的某村,因經濟不活躍,百姓只能選擇要麼出去打工,要麼上山開礦。其間礦難不斷,政府雖努力整頓和規範,但還是不少人非法開採。礦工下礦井常不注意防護,多年後,很多礦工得了塵肺病。


關於“送炮彈”——《礦民、馬伕、塵肺病》及其“評論”觀後感


紀錄片從2010年開始拍攝,直至2018年,攝製週期近十年,直至跟拍的塵肺病主人公趙品鳳去世 ,留下年幼的子女和弱智的妻子。


作為一部獨立紀錄片,影片幾乎沒有任何專業或過度的渲染效果,就是單純的“記錄”。導演本人與片中的人們熟識,這使得拍攝能夠涉及一些較為隱私、“不能見光”的畫面。


比如在片中前半部分,村民們冒著極大危險,不顧政府禁令偷偷開礦開採。導演能夠隨意在礦中走動甚至拍攝,就是由於他與村民們熟識。又如後期趙品鳳被查出塵肺病,導演屢次到其家中探望,拍攝下一些輕鬆的日常對話和村民們的真實想法,也是由於導演充分取得了被拍攝者的信任。


關於“送炮彈”——《礦民、馬伕、塵肺病》及其“評論”觀後感

  • 從方法上講,對於紀錄片導演來說,將鏡頭“化有為無”,採用沉浸式拍攝,而在這一過程中又不對被拍攝者的生活和表達產生影響,這是極難達到的境界。可以說,本片的短暫火爆,是由於導演蔣能傑的個人背景、拍攝慾望及能力,加之客觀的表達渠道允許、外界的觀看需求恰好契合等等因素全部滿足的結果。
  • 從內容上講,本片被認可的一大原因還是它的“以小見大”。從個人的不幸遭遇,可以看到社會和時代發展中面臨的一些必然問題。簡單來說,當時代巨輪快速向前的時候,總有一些“邊緣地帶”被遠遠地遺忘在後頭。巨輪走得越遠,這些邊緣地帶的聲音就會越小。本片的出現,相當於給了一個地區重新發聲的機會,也對於我們現實中的扶貧工作、落後地區的醫療衛生保障工作等有更多啟示。

客觀來說,扶貧是一個宏大的主題,不可操之過急,也不能隨意否定。但是有這樣的紀錄片出現終究是一件好事。正視問題、努力改正,永遠是我們取得新進展的第一步。以上是我對這部紀錄片的一些評價和感悟。但這不是今天討論的核心……


關於“送炮彈”——《礦民、馬伕、塵肺病》及其“評論”觀後感

1.反映問題,並不一定造成仇視


關於本紀錄片,我個人的觀看重點和體會已經在上文表明。說實話,看完之後我並沒有產生對“體制”的負面情緒,也沒有絲毫懷疑過扶貧工作的成就和意義。


我反思的是,一項大規模的、全國性質的工作開展起來必然要面臨諸多細化的問題。武漢大學社會學院研究員呂德文先生長期研究中國農村問題,他在《邊緣地帶的治理》一書中曾經提到過我國傳統基層治理的特點和困境。他把這種“特點”稱作“雙軌政治”:

關於“送炮彈”——《礦民、馬伕、塵肺病》及其“評論”觀後感

簡言之,傳統的基層治理要廣泛依靠鄉村社會中的族老、士紳來完成。這種基層的“間接治理”模式和費孝通先生針對傳統中國社會結構提出的“差序格局”相呼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今天。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便在於:

關於“送炮彈”——《礦民、馬伕、塵肺病》及其“評論”觀後感

而要保障行政體系在“邊緣地帶”有效運轉,很大程度上就要依靠透明、有效的上下層信息溝通。


簡言之,“我得知道你真實的情況,你得真的聽我的話。”


然而根據身邊一些長期開展農村調查、農村研究的朋友反饋,

現在的上下層信息溝通還有很大改進的空間。


具體而言,我的一些朋友曾經下鄉,針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成效與問題做出實地訪談。訪談的“部分情況”是這樣的:


關於“送炮彈”——《礦民、馬伕、塵肺病》及其“評論”觀後感


訪談具體內容和涉及的地區不方便公佈。但很明顯,一些地區依然存在瞞報、敷衍的情況。這也是農業部委託各機構進行細緻廣泛的農村調查摸底的原因。


政策好與壞,產生效果的時效如何,都要在實踐中慢慢檢驗。一些地區的負責人甚至村民只重視眼前利益,對於長遠的改革政策不理解、不領會,扶貧只看“扶錢”,不重“扶智”,也是當前需要重視並儘快改正的問題。


以上的問題,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官方媒體也已經強調多次。“扶貧要扶智”,扶智需通“信”。信息不達,改革怎麼能有效推進?


紀錄片反應出了問題,傳遞出了信息。如上文所述,這來源於多種因素的共同推動,這是很難得的事情。我們看到之後應該思考的是,是不是其他地區還存在類似的問題,有沒有改進的空間?而不是很害怕、很憤怒地想要堵上別人的嘴

……


2.“真話是最大的正能量”


現在最可怕的是,有些人動輒就搬出來“送炮彈說”,只要有人提出一點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問題,就是在“給西方送炮彈”。哪怕是像本片一樣溫和的、純記錄性質的片子,也有人說“這種導演應該抓起來!”“是不是收了西方帝國主義的錢?!”

關於“送炮彈”——《礦民、馬伕、塵肺病》及其“評論”觀後感


說實話,我也遭受過類似的指責。


本人之前曾努力闢謠,想讓一些網友不要輕信無良公眾號為了騙取流量編造的“陰謀論”。證據充分,警方的消息、官媒的通告都擺了出來,依然有人罵我“美特”、“替美國人闢謠”……

關於“送炮彈”——《礦民、馬伕、塵肺病》及其“評論”觀後感

(心情是這樣的……)


所以後來我有一個結論:有些人是講不清道理的,除了當面給他們一拳之外,沒有任何多餘的話需要說。


雖然懶得再去“爭辯”,但是看到“是不是收了xxx的錢”這種說法,心裡還是一陣噁心。在一些人看來,只要不符合他們的想法,通通都是收了“敵對陣營”的錢。或者乾脆把別人劃到“敵方陣營”裡去,連錢都不用收了。

關於“送炮彈”——《礦民、馬伕、塵肺病》及其“評論”觀後感


那麼回到主題,我們自己國家的問題能不能說呢?怎麼說就是出於好的目的?怎麼說就是“送炮彈”?


  • 我覺得,當然能說。而且只要說得是實話,是有理有據的擺事實講道理,能夠折射現實引人思考,那就要虛心接受,就算對於現實有所幫助。
  • 要是無端猜忌、惡意誹謗,滿紙激憤一腔私怒,故意“以己之短比人之長”,甚至為了換取某些私利,那必然是真正的“送炮彈”。


怎麼看,這部紀錄片都是前者,與後者毫不沾邊。


著名導演賈樟柯的電影在國際上獲獎無數,在國內卻始終揹著“討好西方”、“給別人送炮彈”的罵名。之前他的電影《江湖兒女》上映並在國外獲獎,受到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先生的批評,指責他傳遞“負能量”。他是這樣回應的:

關於“送炮彈”——《礦民、馬伕、塵肺病》及其“評論”觀後感


我認為其中有一句話我們要記住:

“真話是最大的能量。”


關於“送炮彈”——《礦民、馬伕、塵肺病》及其“評論”觀後感


很多人說“吃水不能忘挖井人”。這句話當然對,它指的是一種道德原則。


但是也要考慮不同的情況,有時候對井水的評價和對挖井人的感激是不衝突的。比如:


  • 如果水有了一點異味呢?是不是要叫村裡有經驗的人來看看,看是不是有微生物繁殖了?是不是被工業排放汙染了?
  • 如果挖井人的兒子朝井裡尿尿,是不是要教育教育?應不應該告訴他這樣做會“傷人一千,自損八百”?是不是要讓他向他爸學習?
  • 如果井水已經不能滿足日常需求,是不是要更換新的、更現代化的用水設施?這樣是不是更能與時俱進、同時節約水資源?

有些人把“吃水不忘挖井人”當成了一句嚴格而不能違反的口號,延伸出“既然挖井人對咱有恩,咱就也不能說井水的一句壞話”,這就犯了邏輯謬誤,同時也失去了讓現實變得更好的機會。好比:


  • 你知道水有一點異味,但是你顧及挖井人的恩情,於是就不說出來。直到有人因為水源中毒……
  • 你知道挖井人的兒子往井裡尿尿,但是你顧及挖井人的恩情,於是就不說出來。直到你喝到尿騷味的水和用它煮出來的尿騷味的粥……
  • 你知道井水已經不能滿足日常需求,也知道現在有更先進、便捷的用水設備,但是你顧及挖井人的恩情,於是強力阻撓先進用水設備的安裝。直到別人家裡都喝上自來水,而你自己被渴死。


最後也插一句題外話,似乎現在能夠被熱議的問題已經有了固定模式:要麼是反映出男女不平等,勾起女權主義者的怒火。比如羅志祥事件;要麼是反映出意識形態矛盾,勾起愛國主義者的怒火。比如方方日記;要麼是反映出階層分化、特權階級搞的“小九九”,勾起全民的怒火。比如許可馨事件……


無論時事、電影、文學、娛樂,能夠激起全民熱議的話題,基本逃不出這些“怒火”燃燒的範疇。不多做評論,只想說:有些事該“火”,有些事需要冷靜下來看看要不要“火”;有些事著急上火也沒用所以無需“火”,有些事不能“火”偏要“火”只能引火燒身。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