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延安模範夫妻,誰料他與前妻舊情復燃,離婚時被周恩來狠批

文/潘彩霞

1937年夏天,“盧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救國高潮在全國迅速掀起。愛國青年都在積極尋找救亡機會,18歲的

甘露也同樣。

從浙江省女子蠶業講習所畢業後,在“戰時青年訓練團”,她與蕭崑相識併成為好朋友。蕭崑是著名詩人、《國際歌》中文譯者蕭三的妹妹,從她口中,甘露第一次聽到共產黨、延安、抗大這樣的字眼。

眼前的迷霧被層層撥開,她下決心要前往革命聖地延安。

他們是延安模範夫妻,誰料他與前妻舊情復燃,離婚時被周恩來狠批

蕭三與甘露

一張白紙好畫畫

1940年,延水河畔的一孔窯洞裡迎來一位身材高挑、容貌俏麗的姑娘,一見面,主人蕭三就激動萬分地說:“盼望已久了!好久了!真擔心你被關進國民黨的集中營,現在好了,到家了。你是我妹妹的好朋友,也就是我的妹妹!”

蕭三剛從蘇聯回來不久,在延安負責文藝界領導工作,妹妹的來信中已經向他介紹過即將到來的甘露。

看著他燦然的笑臉,甘露百感交集。

從浙江金華到陝北延安,歷時一年零九個月,“一個十八歲的女青年,隻身在國民黨統治區旅行,其味之苦,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

她頂著日機的轟炸隨保育院護送過難童,在川北農村養過蠶,被八路軍辦事處因“來歷不明”拒絕後,一邊去陝西農村當教員,一邊請蕭崑給在延安的蕭三寫介紹信。在老鄉的草房熬過寒冬後,終於等來了“家中來信,要你速歸”的好消息。

他們是延安模範夫妻,誰料他與前妻舊情復燃,離婚時被周恩來狠批

青年蕭三

他的熱情給了她溫暖。沒有一絲拘束,像久別重逢的兄妹一樣,她急切地向他談家庭、經歷、愛好,表達了想去魯藝學習的願望。

他安靜地聽完,建議她先去中國女子大學。那天,他還讓她抄了幾首詩稿,一手飄逸的好字令他十分喜愛。傍晚,在給負責機關事務的鄧潔的紙條上,他寫道:“她是一張白紙,可以寫最好的文字,可以畫最好的圖畫。

到“女大”後,性格活潑、自學過京劇的甘露很快成為俱樂部的骨幹。

在紀念“女大”成立一週年慶祝活動上,中央黨校禮堂上演全本《花木蘭》,她被指定飾演花木蘭,修長的身材、姣好的容貌、沉著的表演贏得陣陣掌聲。

會後,甘露受到毛澤東的接見和稱讚,“花木蘭”的美名就這樣在延安傳揚開來。

一曲《花木蘭》給了蕭三驚喜,甘露的純潔無暇、蓬勃朝氣,如春風一樣吹進他的心裡,浪漫的革命詩人不由地心情激盪。藉著樹上的綠、草上的花,他觸摸到了愛情的春天。

蕭三開始經常請甘露為他抄寫詩書稿件,他則指點她如何閱讀進步小說,如何爭取做一個共產黨員。在甘露這張“白紙”上,他有了寫詩畫畫的衝動。

初戀的夢幻破滅了

舉目無親,甘露把蕭三當成導師和兄長。然而,幾個月相處下來,兄妹感情不知不覺發生了變化。一日不見甘露,蕭三如隔三秋;由敬仰、感激到愛慕,甘露也萌發了初戀的夢幻。

“女大”離蕭三住的文化溝只有一條延水之隔,晚飯後,他們常常相約一起散步,兩個人的腳步,把世界走成了愛的風景。

儘管蕭三已經44歲了,但他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瀟灑的舉止、文雅的談吐都吸引了剛滿20歲的甘露,年齡的懸殊並不能阻止感情的與日俱增。

他們是延安模範夫妻,誰料他與前妻舊情復燃,離婚時被周恩來狠批

蕭三

可是,夢幻很快就破滅了。

1940年10月的一天,甘露去文化溝取稿,爬上山頭,遠遠地看到蕭三窯洞前的空地上,有個外國女人正在給小孩洗澡。她一下子明白了,那是蕭三的蘇聯妻子

蕭三已經結婚了。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他遠赴蘇聯,在那兒遇到了去蘇聯旅遊的德國籍猶太姑娘耶娃。學攝影的耶娃美貌又充滿活力,而蕭三英俊浪漫、精通多種語言、才氣逼人,彼此一見鍾情。

為了與他結婚,對政治一片空白的耶娃放棄了優越的德國國籍,加入了蘇聯國籍,在當時,這是一個必須服從的前提。

他們是延安模範夫妻,誰料他與前妻舊情復燃,離婚時被周恩來狠批

蕭三與耶娃

抗戰全面爆發後,蕭三一次次向共產國際請願,希望回國參加戰鬥。儘管小家庭溫馨可愛,但他還是常常抱怨:“在這裡,我的筆也乾枯,它需要新鮮的血液。”

在任弼時幫助下,共產國際終於批准,但只准許他一人回國。那時,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孩子。不得已,他只能讓耶娃母子去瑞典,請她的哥哥代為照料。

1939年4月,蕭三到達魂牽夢縈的延安,他立即向黨組織提出讓耶娃來中國的申請。可就在這等待的一年多時間中,多情的詩人又愛上了年輕的甘露。

雖然有些失落,但甘露還是很快調整自己,她稱已經改名為“葉華”的耶娃為嫂子,熱情地幫她料理家務、照看孩子,讓葉華儘快適應延安的艱苦生活。

她理智地剋制了自己的感情,“女大”停辦後,主動遠離蕭三,報名去綏德從事蠶桑工作,並很快和一位工程師結了婚。她所做的這些,無疑都在告訴他兩個字:“我懂。”

甘露的讓步讓蕭三非常感激,在給她的信中,他說:“你顧全大局,決定忍讓。這,你處理非常適當、大方、賢惠,我完全瞭解你,並且十分感佩你!”

到南泥灣採風時,他還以樺樹皮為紙“寫幾行字在這薄層上面寄給你作為紀念”,愉快地與她分享南泥灣美麗的自然風光。

遺憾的是,蕭三和葉華的團聚只有短暫的三年,政治環境、生活背景的不同讓他們漸漸產生了隔閡。

在延安,葉華非常苦悶。語言不通,少有人交流,出於保密需要,蕭三又什麼也不能說;一個攝影師被約法三章禁止拍照,學過的婦幼保健也派不上用場,她感到自己是個“擺設”,是個“多餘的人”。

他們是延安模範夫妻,誰料他與前妻舊情復燃,離婚時被周恩來狠批

葉華攝影作品

從富足的瑞典到清苦的延安,生活也非常不習慣,她經常抱怨:“延安什麼也沒有,沒有吃的,只有小米、土豆,也沒有電,照明只有煤油燈,什麼也做不了,也沒有水洗澡!”

種種因素之下,葉華做出一個衝動的決定:帶著兩個孩子回蘇聯生活。

意外的是,蕭三沒有阻攔。正值延安整風運動,有一個外國妻子,也讓他受到不少攻擊。政治的險惡,他沒有辦法解釋,或許分開,對誰都有好處。

葉華離開的時候,為了順利穿過國統區,他們辦了離婚證,上面有周恩來總理的親筆簽名。此一去,兩人都深感前途難料。

她再次選擇讓步

與葉華的落寞不同,甘露的工作正紅紅火火。養蠶是她的專業,作為“邊區蠶桑考察團”團長,她在綏德創辦了養蠶育種室,將科學養蠶法和新蠶種推廣到了整個陝甘寧邊區,毛澤東參觀了她的“蠶絲展覽室”,稱讚她為“我們的養蠶姑娘”。

沒想到的是,她的工程師丈夫在整風運動時被隔離審查,在黨組織的干涉下,甘露被迫離婚。

蕭三得知後,馬上向中央請求將甘露調回延安。初戀的痕跡難以抹平,甘露同意了他結婚的請求。

婚禮非常隆重,在祝酒時,毛澤東說:“子暲(蕭三的字)啊,祝你和這個中國的養蠶姑娘白頭偕老!

然而,事與願違。時隔五年,葉華又出現了——蕭三途經莫斯科到布拉格參加世界和平大會時,蘇聯方面為他們安排了一次“鵲橋會”,在氤氳的咖啡香氣中,舊情復燃。

他們是延安模範夫妻,誰料他與前妻舊情復燃,離婚時被周恩來狠批

蕭三與葉華在莫斯科

在莫斯科,蕭三給甘露寫信:“葉華在這裡生活很苦,她願去中國做事,比較有益,她聲明決不妨礙我你的家庭生活,決無‘挖牆腳’之意。她只願兩個孩子感覺到有父親,並能常見面,她和我也維持同志和朋友的關係,她就滿足了。

善良的甘露表示理解和信任,她熱情地說:“立昂和維嘉都是中國共產黨的孩子,理應讓他們回到中國來,回到革命的隊伍裡來!”

1949年7月,一個大雨傾盆的深夜,甘露正為蕭三校對《毛澤東同志青少年時代》的書稿時,蕭三滿身雨水回到家裡。他的身後,是葉華和她的兒子們。

他們是延安模範夫妻,誰料他與前妻舊情復燃,離婚時被周恩來狠批

蕭三、葉華與孩子們

把葉華母子安頓在裡間,蕭三出來抱著甘露痛哭,他坦承,在蘇聯他們已經複合了。

如晴天霹靂,甘露震驚地說不出話來。看著蕭三,她既憐又恨。就在他們準備休息的時候,葉華在裡屋突然放聲大哭。

“三人行”被指指點點、議論紛紛,羞憤之下,甘露請周恩來出面處理。可是不幸來得那麼快,“四方會談”時,蕭三決絕地說:“我要和甘露離婚,和葉華復婚!”

不顧周恩來“一騙黨中央、二騙蘇聯政府、三騙甘露同志”的嚴厲批評,蕭三接二連三地給甘露寫“絕絕兒”的信,要求她同意離婚。

誓言已變質,等待成絕望,萬分痛苦的甘露,在周恩來安排下避走上海。在車站,蕭三痛哭流涕地對她說:“我一萬個對不起你!”

往昔的難分難捨已成過去,甘露再次選擇讓步。當蕭三陪著葉華在大連的海濱盡情浪漫時,29歲的她整日抱著兩個幼小的兒子以淚洗面,“

我們的家庭破裂了!在西柏坡被同志們稱讚的‘模範夫妻’分離了。

他們是延安模範夫妻,誰料他與前妻舊情復燃,離婚時被周恩來狠批

甘露與兩個兒子

愛情成了鏡花水月,傷和痛長成身體的一部分,頑固地不肯離開。離婚後,蕭三寄給兩個孩子的生活費,甘露悉數退回。她說:“我不希望他再來打擾我們,接孩子,錢啊,信啊的,永遠斷絕了吧。”

從此,無情也無殤。

此後,甘露的感情生活並不順遂,每每想起當年的“四方會談”,便會號啕大哭。

以她的痛苦為代價,蕭三與葉華充滿浪漫的“世紀之戀”得到世人稱頌。而甘露,始終剋制自己,在《甘露自傳》中提到他時也僅是寥寥幾句一筆代過。

1983年2月,蕭三去世,甘露“懷著同志的友誼”參加了追悼會。她面容平靜,沒有人知道,對他,她還存著怎樣的感情。

四年後,她離開時,人們在遺物中發現了她和蕭三的合影,那時,他們分開已經近40年了。

錯愛一人,註定要寂寞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