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意大利畫家Jacopo de' Barbari的《帕喬利肖像》(1495年),現藏那不勒斯卡波迪蒙特宮

撰文 | 劉 鈍

● ● ●

從獨孤信及其印談起

獨孤是南北朝時代北方鮮卑族大姓,金庸小說中有個不曾露臉的武林高手就叫獨孤求敗,不過今天這裡介紹的卻是歷史上的一個真實人物,他就是先後歷經西魏(期間還短暫仕南梁)和北周的大將軍獨孤信(公元502-557年)。獨孤信原名如順,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縣)人,本是西魏八柱國之一。這些“柱國”有多厲害,說出其中的三個人就知道了:第一位是宇文泰,八柱國之首,西魏的實際統治者,其子宇文覺為北周開國皇帝;李虎,其孫李淵是唐朝開國皇帝;李弼,隋末天下大亂時瓦崗軍首領李密乃是他的曾孫。

再說獨孤信,史稱“美容儀,善騎射”,“好自修飾,服章有殊於眾,軍中號為獨孤郎”,某日傍晚歪戴帽子縱馬入城,“詰旦,而吏民有戴帽者,鹹慕信而側帽焉”。清初那個唯美主義詩人納蘭性德就把自己的首部詞集取名為《側帽集》。獨孤信的武功也好生了得,曾經單槍匹馬生擒敵酋。由於戰功卓著,先後任別將、散騎侍郎、郡守、大都督、武衛將軍、驃騎大將軍、刺史、河內郡公、尚書令、大司馬、太保、大宗伯等要職,最後晉封衛國公。

獨孤信共生有六子七女,六子俱任官並封侯封伯,七女都嫁了當時的權貴,其中三位成了皇后(或皇太后):長女嫁給北周第二位皇帝宇文毓,是為明敬皇后;四女嫁給李淵的父親李昺,後來被李淵追尊為元貞皇后;七女嫁給隋朝開國皇帝楊堅,輔佐夫君推行“開皇之治”,這就是以崇儉、篤信佛教而出名的獨孤伽羅皇后。獨孤信一身兼三朝皇帝的岳父,被網友稱為“史上最牛老丈人”。

北周初年,因介入宇文家族的帝位繼承人之爭,獨孤信被權臣宇文護逼迫自盡,時年五十五歲。1953年,獨孤信墓在陝西咸陽市底張灣出土,形制非常簡樸,推測是迫於形勢草葬所致。墓誌銘文16行共220字,記述了墓主的姓氏、籍貫、家世、卒年、葬日、葬地,以及夫人和三個兒子的名字。今存國家博物館。

1981年,陝西省旬陽縣一個叫宋清的中學生,在上學路上撿到一枚規則多面體形狀的印章,由煤精石磨製而成。仔細觀察,印章共有48條基本等長(約2釐米)的稜、18個正方形面和8個正三角形面,其中14個正方形面上刻著楷書陰文,分別是“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啟事”、“大司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國之印”、“獨孤信白書”、“信白箋”、“信啟事”、“耶敕”、“令”、“密”,集官印、上書專印、日常文書印於一身,在歷代印章中還未見過類似物件。現為陝西曆史博物館收藏。

獨孤信於西魏大統十六年(公元550年)奉命出討東魏,還朝後遷尚書令、拜大司馬,而印文中已含“大司馬印”,可以斷定此印製作的時間最早不過那一年。其時獨孤信聲威日隆,不但身為八柱國之一,長女、四女也已分別嫁入豪門宇文泰家族、李虎家族,可謂一時之盛。

這枚印章的形狀是一種半正多面體。半正多面體的表面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全等正多邊形,其稜長則完全相等。共有13種凸的半正多面體,據說是公元前三世紀阿基米德最早發現的,所以它們也被稱作“阿基米德多面體”(Archimedean polyhedra)。此說來自三世紀亞歷山大里亞的帕普士,然而阿基米德現存著作中沒有這方面的內容。現實生活中也極少見到這種形狀的器物,15世紀末意大利畫家德巴巴里(Jacopo de' Barbari)在《帕喬利肖像》(1495)中畫了一個懸在空中的水晶多面體,其構造與獨孤信印完全一致,有人稱其為26面體,更準確點應該是48等邊半正多面體。

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圖1 獨孤信印

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圖2 《帕喬利肖像》中的水晶多面體

古代多面體酒骰及其他器物

1968年,河北滿城發掘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子竇綰之墓,除了金縷玉衣、長信宮燈等眾所周知的珍貴文物之外,後者墓室還出土了一件極為精美的酒骰,《滿城漢墓發掘報告》稱:

銅骰一件(2:3064),與“宮中行樂錢”同出。通體錯金銀。共十八面,分別錯出篆書或隸書“一”至“十六”以及“酒來”和“驕”字(後二面對稱)。“一、三、七、十、驕、酒來”等六面為錯金地錯銀一週,另十二面為嵌銀地錯金一週。在各面孔隙間,用金絲錯出三角捲雲紋,中心鑲嵌綠松石或紅瑪瑙。骰徑2.2釐米。

報告沒有提及“在各面孔隙間,用金絲錯出三角捲雲紋”的個數,實際上共有8個,因此這個酒骰共有26個面,與獨孤信印幾何同構;只要把錯有數字與文字的18個面視為正方形,把錯有三角捲雲紋的8個面視為正三角形,就是一個標準的48等邊半正多面體。

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圖3 竇綰墓出土錯金銀銅骰

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圖4 竇綰墓出土錯金銀銅骰線圖[李零2016,454頁]

李零新著《萬變》中有一節專門討論古代酒骰,內中提到具有相似結構的文物,目前已知的至少還有四件,它們的形制基本相同,而且都是西漢年間物品。他還指出:“這種賭具,有四面體(每面為三角形)、六面體(每面為正方形)和增加切削麵因而近似球形的多面體。……出土發現,戰國秦漢的骰子多作十四面體或二十六面體,屬球形多面體。增加切削麵,目的是增加選擇的機遇。”

其他四件26面體西漢骰子分別是:(1)臨淄大武齊王墓隨葬坑出土西漢銅骰,1978年在山東淄博大武鄉窩託村齊王墓隨葬坑5號坑出土,共兩件,分別標數字“一”至“十六”以及“驕”、“畏妻”字;(2)山東省博物館藏西漢銅骰,舊屬清代金石學家、山東濰縣(今濰坊市)人陳介祺;(3)海外收藏的錯金銀西漢銅骰,此為麥肯齊等編著的《亞洲遊戲:競爭的藝術》(Colin Mackenzie & Irving Finkel.2004. Asian Games: The Art of Contest,New York: Asian Society.p.43)一書所錄,與滿城漢墓所出最為相似;(4)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長沙相利倉之子墓隨葬漆骰,1973年出土,所出漆木盒內還有博局、博棋、博籌等物。

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圖5 其他四件西漢骰子(上起:上述編號1-4)

作為一位人文學者,李零指出以上五件酒骰形制相同並聯繫到獨孤信印,其觀察是十分精準的;從文物考古的角度來看,說這五件西漢酒骰“屬球形多面體”也不為錯。至於二十六面體怎樣切削,不是他關注的要點。《萬變》一書給出的兩幅骰子表面展開圖也只是示意圖,圖6中的諸圓面與正三角形面無法拼出多面體來。

從數學上講,以上五件酒骰皆與48等邊半正多面體同構,其表面展開圖應如圖7所示。

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圖6 竇綰墓出土銅骰表面展開圖[李零2016,454頁]

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圖7 竇綰墓出土銅骰表面展開圖[劉鈍 2018]

除了上述獨孤信印和西漢酒骰外,筆者還注意到另一件呈48等邊半正多面體的古代器物。 2016年11月,筆者在中國科技大學博物館參觀古代玉器特展時,發現展品中有一枚玉珠,有關說明稱:

稜面珠:白色,燈籠形,通天孔,另一面打孔為方形開口,應為便於安裝固定之需。周身起愣若干,甚為罕見。

其來源未明,據云系唐代物品,與一瑪瑙質地的馬球置於一處;其形制與獨孤信印完全一樣而近似於上論西漢酒骰,是一個標準的48等邊半正多面體。

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圖8 唐代48等邊半正多面體玉珠

梅文鼎與孔林宗的半正多面體工作

在群論誕生以前,從幾何結構上對半正多面體進行研究的不多。根據英國著名的希臘數學史家希斯(Thomas Little Heath, 1861-1960),保存在梵蒂岡圖書館的一份帕普士手稿的評註片段,包含一種通過正多面體截面獲得某些半正多面體的方法。德國天文學家刻普勒在《宇宙的和諧》(Harmonices Mundi,1619)中也提到了這種方法。此外,意大利數學家阿爾伯蒂、帕喬利也研究過半正多面體,後者的《神聖比例》(Divina proportione,1509)一書包括若干半正多面體框架圖,據悉出自大畫家達芬奇之手。

清代康熙年間數學家梅文鼎通過明末來華傳教士編譯的《測量全義》等書,獲知正多面體的零散知識,他又自撰《幾何補編》對有關問題進行考察,內中涉及兩種半正多面體,分別命名為“方燈”(24等邊半正多面體)和“圓燈”(60等邊半正多面體):前者由正6面體(或正8面體)切割而來,後者由正12面體(或正20面體)切割而來,方法都是經由各稜的中點作截面,如圖9、圖10所示。

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圖9 梅文鼎之“方燈”[劉鈍 1990,196頁]

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圖10 梅文鼎之“圓燈”[劉鈍 1990,196頁]

梅文鼎在該書自序中稱:“壬申(1692)春月,偶見館童屈篾為燈,詫其為有法之形。”說明他是由兒童戲耍的燈籠之構造獲得靈感,從而研究這兩種規則立體的。“方燈”在中國、日本都比較常見,製法也相對簡單。1984年2月16日元宵節夜,筆者在泉州開元寺觀賞燈會,亦曾親睹一具“圓燈”和眾多“方燈”。可見梅文鼎“館童屈篾為燈”之說不是虛構。

孔林宗是梅文鼎的朋友,對數學也有濃厚興趣。在梅氏兩種“燈體”的啟發下,他又提出五種多面體,皆由正4、正6或正8面體切割而成。梅文鼎刻書時將他的結論作為“附記”收入《幾何補編》,其文為:

四等面體,又可變為十八等邊體:為六邊之面四,為三邊之面四,凡十二角。

(四等面體),又可變為二十四等面體:面皆三邊,凸邊二十四,凹邊十二,十字之交六,凡八角如蒺藜形。

六等面體,又可變三十六等邊體:為八邊之面六,為三邊之面八,凡二十四角。

八等面體,亦可變三十六等邊體:為六邊之面八,為四邊之面六,凡二十四角。

(六等面體),又可變為四十八等邊體:為四邊之面十八,為三邊之面八,凡二十四角。

除第二種之外,其餘四種都是半正多面體,即:

(1)18等邊半正多面體,由正4面體切割而成:共有4個正六邊形面和4個正三角形面,18條稜,12個頂點。

(3)36等邊半正多面體,由正6(或8)面體切割而成:共有6個正八邊形面和8個正三角形面,36條稜,24個頂點。

(4)36等邊半正多面體(又一種),由正8(或6)面體切割而成:共有8個正六邊形面和6個正四邊形面,36條稜,24個頂點。

(5)48等邊半正多面體,由正6(或8)面體切割而成:共有18個正四邊形面和8個正三角形面,48條稜,24個頂點。這就是獨孤信印和本文討論的西漢酒骰以及唐代玉珠的理想結構。

孔林宗提出的第二種多面體不是凸多面體,因此不滿足歐拉定理。它是兩個正交的正4面體之公共部分:共有24個凸的正三角形面和12個凹的正三角形面,24條稜可組成6個正交十字,8個頂點,如同蒺藜一般。蒺藜本是一種草本植物,明代兵書載有多種以蒺藜命名的冷、熱兵器和路障,多數是正多面體的變形。

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圖11 孔林宗提出的蒺藜形多面體

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圖12 《武經總要》中的鐵蒺藜圖

48等邊半正多面體作圖法

孔林宗雖然明白48等邊半正多面體可由立方體(或正8面體)切割而成,但並未提出具體的作法。中國古代的工匠也是憑著經驗和對平衡對稱的追求,製作出酒骰、信印等物來的。筆者在這裡提供一個精確的幾何作圖法。

將立方體連同其內含的48等邊半正多面體置於立體直角座標系內,如圖13。關鍵是在立方的六個面上作出半正多面體的諸頂點A、B等。

設立方稜長為1,半正多面體稜長為a,在圖13中,有

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圖14表示立方體上B點所在的平面,以正方形頂點為圓心、對角線之半為半徑作圓,交正方形之邊於C、E等點,過C、E等點作邊的垂線,垂線的交點B1、B2等就是所求48等邊半正多面體的頂點。這是因為

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圖13 直角座標系中的立方與48等邊半正多面體[劉鈍 2018]

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圖14 諸頂點B的幾何作圖法[劉鈍 2018]

附錄 13種半正多面體

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上圖採自《蘇聯大百科全書》(Больш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第3版第27卷,其中P2、P7分別為梅文鼎討論的“方燈”和“圓燈”,P1、P3、P4、P5分別為孔林宗提出的第一、四、三、五種多面體,最後這一種P5也是本文討論的獨孤信印等器物的幾何同構。獨孤信印與秦漢酒骰的幾何學

參考文獻

1、Heath, Thomas L. 1921. A History of Greek Mathematics. 2 vol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李零.2016.說骰——從滿城漢墓出土的酒骰和“宮中行樂錢”說起.萬變.北京:三聯書店.455-463.

3、劉鈍. 1990. 梅文鼎在幾何學領域中的若干貢獻.梅榮照主編.明清數學史論文集.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82-218.

4、王彬、張沛.2001.淺析獨孤信煤精組印的特點及印文.陝西曆史博物館館刊.第8輯. 西安:三秦出版社.292-296頁.

5、王長豐主編.2016. 厚德載物:200件中國古代玉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07 .

6、魏子元.2016. 側帽風流想象中.源流運動公眾號.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10月27日.

7、張沛.1985.旬陽出土的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文博.第2期. 95-96.

8、張豔鴿.2014.南北朝、隋唐時期獨孤家族興衰探析——以獨孤信為例. 荊楚學刊.第3期. 24-28.

9、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處.1980.滿城漢墓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71-273.

10、[唐]李延壽.北史.卷六十一.列傳四十九.獨孤信傳.

11、[唐]令狐德棻.周書.卷十六.列傳八.獨孤信傳.

12、[清]梅文鼎. 幾何補編. 梅氏叢書輯要. 卷二十五至卷二十八. 乾隆二十四年承學堂刊本.

原載《數學文化》2018年第9卷第1期

製版編輯 | 皮皮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