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學習高手,絕不會做這件事

下午要找同事問一個問題,剛站起來就遲疑了,因為我忽然被自己腦海中一閃而過的念頭嚇到。

這類問題之前有“一本正經”地請教過同事,問過之後忘記了,現在又需要用時想不起來只能再厚著臉皮去重問別人,我感到十分尷尬,而且羞愧。

或者,以前處理過一些很棘手的問題,而今同類型的問題出現時,由於當時沒有及時總結記錄,如今又要重頭摸索一番。

想一想自己是否有類似的經歷?

真正的學習高手,絕不會做這件事

再反問自己:當別人一而再、再而三向我問他們之前問過的問題時,首先我感到十分不被尊重,繼而非常不耐煩,並對重複提問相同問題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認為他們沒有認真的聽我之前的解答、完全浪費自己的時間。

如果長期如此,可能會漸漸失去很多原本樂意回答我們問題的人,就算還有,也不那麼認真周全的回答了。

我忽然想到:真正的學習高手,應該抓住機會一次弄明白要了解的問題,即便在時下有疑惑,也可趁熱打鐵追問,直到自己清清楚楚能夠融會貫通方可罷休。同樣的問題絕不能重複問,這也是一種基本的學習素養。

如何做到?這兒有三大神招。

真正的學習高手,絕不會做這件事

01 「打破砂鍋問到底,抓住對自己有用的方法」抓住問題的本質,從最底層處解決

舉出一個問題提問之前,先問自己想了解什麼信息,問題得到答案之後,再問自己一遍:我真的完全弄懂了嗎?

記得我剛畢業出來工作那會兒,比我有經驗的一位前輩帶著我,中大畢業工作一年,邏輯思維能力很強。前輩教人的方式很獨特,至今我仍受益匪淺,每次教我新的東西、回答我的疑問之前她必說的一句話是:你認真聽,我只說一遍,有不懂的今天內可以問。

跟她交流時比較有壓力,但是在她那兒得到的知識和解決方案也最牢固。一來我很怕聽不懂,所以來講時抓起本子快速做筆記,二來也擔心以後用到時上不了手,所以學完之後我要逼自己快速總結和思考,試著預測之後實際操作時會有什麼困難,在當天趁熱提問。

後來我帶小團隊,也學習她這個方法,效率確實特別高。講師自己省事,同樣的問題不用回答很多遍,聽者也很用心認真聽,參與進來討論之後提出的問題相關性也高。

叔本華曾說:一個明智的人就是一個不會被表面現象所欺騙的人,他甚至預見到了事情將往哪一方向變化。

看不透事物的本質,最後結果就是白用功。

真正的學習高手,絕不會做這件事

02 「找最專業的人,尋找最全面的回答」

抓住領域專家,從多個緯度思考

在棒球運動員中,有兩類擊球手。

一類是什麼球都打,每次擊球都全力以赴,力求全壘打,但這需要耗費很多體力,很多人甚至不惜服禁藥來保持體能。

另一類人則是聰明的擊打者,他們並不強求全壘打,而是隻打高概率的球。世界排名前十的擊球手,都是後面這類人。

這個故事給我帶來的啟發是:學習高手一定懂得找到最專業的人,針對不同領域進行精準提問和索取信息。

當有一個問題在眼前,你是希望找好說話的同事問問,但是她“好像也不太確定”,還是願意找比較嚴肅的領導諮詢,得到最肯定的“經驗指導”?我永遠會選擇後者:比較不容易、卻事半功倍的方式。

無論想要了解什麼,首先要知道的就是:要想將一個問題得到妥善解決、要把一件事做到極致,首先要學會找到這個領域的專家,這能有效防止我們走很多彎路。

真正的高手都具備一種深思熟慮後,做選擇的戰略能力——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真正的學習高手,絕不會做這件事

03 「學以致用,加深理解」我真的懂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了嗎?試試舉一反三

學習沒有捷徑,因為學習本身就是捷徑。如何在提問之後全面掌握?試試舉一反三法。

百度最年輕的副總裁李叫獸有一個廣為流傳的學習方法:當學習一個新知識後,他要求自己找出該知識能運用得上的至少五個場景。通過這樣的聯想思考,他就馬上掌握了新知識。

美國管理大師斯蒂芬·蓋斯在他的暢銷書《微習慣》中提到過:

“我們總是急於責怪自己沒什麼進步,卻無法及時意識到是策略出了問題,之後,我們又會重蹈覆轍,還幻想著能看到一些成效。可是問題在於,如果一種策略已經失效好久了,那就該試一試別的了。”

我們總想著一口就吃一個大胖子,定目標的時候熱血沸騰,但是堅持不了幾天,還是回到原來的老樣子。

真正的學習高手,絕不會做這件事

李小龍曾經說過:“不怕會10000招數的人,我只怕把一招練習10000次的人”。其實,在練習當中不斷思考、糾錯、調整才是進步的關鍵。

總結一下,學習高手講究策略,不做重複性的無用功,辜負他人的時間和耐心,也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