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佛教学者道安,一生的传法事业,为佛教发展奠定了基础

道安,是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

,俗姓卫,常山扶柳人,生于西晋怀帝永嘉六年,卒于前秦苻坚建元二十一年二月,年七十四岁。他十二岁出家,后成为佛图澄弟子。他对“般若学”研究最为得力,首次编纂汉译佛经目录,规定僧人以释为姓,制定僧尼轨则,培养了大批学德兼优的弟子。他一生传法事业,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东晋佛教学者道安,一生的传法事业,为佛教发展奠定了基础

道安一生中最主要的佛教活动和佛教思想是:组织翻译,整理和介绍佛教经典。道安为擦究经文的奥秘而注释佛典,他致力于《般若经》的研究,为《光赞般若经》进行注释,写了《光赞折中解》和《光赞抄解》等著作。

此外道安还写了其它二十余部注释书应该说道安真是佛典注释之祖。道安在注释佛典的同时,还写了许多经典的序文,以阐述佛典翻译的由来、佛典的题解和自己的见解,这些都是他的经验之谈,为后来的译经工作指出了正确的道路。

道安的著作现存的不多,对他的治学方法和学说只能知其梗概,他所提倡的“起尽之意”,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科判”。

东晋佛教学者道安,一生的传法事业,为佛教发展奠定了基础

道安是我国开始在佛学上,创立学源的第一批佛教学者中最重要的代表。他对从印度传入的佛教各派思想是兼收并容的,其中对“般若学”研究最为精力,其次是对禅学的研究。道安所从尊师佛图澄以“神变”见称,而“神变”出于“禅修”,他受其师影响,始终注重“禅定止观”的义理,并开创了“本无宗”。

东晋佛教学者道安,一生的传法事业,为佛教发展奠定了基础

道安为宣法传教,培养弟子,扩大佛教地盘作出了不懈地努力,周武帝在位时,曾先后七次令臣下辩论儒、道、佛三教先后。周武帝的基本国策是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对于佛道二教,则企图扬道贬佛。

早在公元五六九年,武帝就想确定储教为先,佛教为后,道教为上,因为大家争论不休,未能最终决断。到了次年,道安呈上“二教论”详细评论儒、道、佛三教之优劣,破斥道救十分剧烈。

东晋佛教学者道安,一生的传法事业,为佛教发展奠定了基础

直到建德三年武帝才下令禁止佛教,同时也不得不禁止道教。此时,道安怕遭到不幸,潜逃于山林。周武帝下令搜访,道安被执诣王庭,武帝为了笼络他,亲自相趣,并赐予牙笏,丝帛和官职,但均被道安拒绝。

道安是我国东晋时最博学的佛学家,由于他有广博的学问和丰富的文学素养,成为当时长安一般衣冠子弟请教的导师,并流传有“学不师安,义不中难”的谚语,可以想见他被社会推崇的情形。

因此当苻坚要想进攻东晋时,朝臣劝谏无效的时候,想到道安为苻坚所信用,于是共请道安见机“为苍生致一言”。道安在一次和荷坚同车的机会中进言规劝,苻坚不听,终至败亡。

东晋佛教学者道安,一生的传法事业,为佛教发展奠定了基础

道安在培养弟子,扩大佛教影响方面认为“教化之体,宜令广布”他在华北和襄阳时都有弟子僧众数百人,是当时我国最庞大的僧团。弟子中有继道安之后的佛教领袖慧远等。道安为适应晋王朝南下的需要,注意扩大佛教在南方的据点,东到扬州西到四川,南至长沙,长江流域都有他的弟子。

东晋佛教学者道安,一生的传法事业,为佛教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对佛教势力由北向南推移,由黄河流域扩大到长江流域,起了重大作用。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为此,道安为奠定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基础,具有重大的功绩,和卓越的见解,成为一世之师表,受到人们的尊敬。他不仅在中国的佛教史上是个杰出的学者,而且也是

“完人”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