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澱邊上的中國仿古石雕文化之鄉

遙看白洋水,帆開遠樹叢。

流平波不動,翠色滿湖中。

白洋淀的傳說和故事非常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雄縣的仿古石雕。

“造型逼真、手法細膩、紋式流暢……一件件石雕半成品,在能工巧匠的妙手之下,經過精雕細琢,變得熠熠生輝,儼然成為精美的古代藝術品”。這說的就是雄縣的仿古石雕。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麼,被譽為中國仿古石雕文化之鄉的雄縣地處平原,怎麼就與石頭打上了交道呢?

水澱邊上的中國仿古石雕文化之鄉

雄縣張崗鄉被稱為中國仿古石雕文化之鄉。

雄縣,古稱雄州,在歷史上是軍事重鎮,三關要地,一方名城。同時也是北宋政府與遼國通商的官辦榷場所在地。起初榷場只交易生活必需品,後來開放了珍玩、香藥、茶葉等互市,從那時候起,各種珍玩就與雄州結下了不解之緣。雄縣的仿古石雕產業也就從宋代開始興起了,並在明代中期形成仿古產品市場,一直延續至今。

水澱邊上的中國仿古石雕文化之鄉

石雕大象憨態樸實。

據瞭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雄縣張崗鄉一帶的農民走村串戶收購古董,到全國各地交易,後在張崗集市上開闢古玩市場,吸引全國各地的古董愛好者來此“淘寶”。後來,根據市場需求,張崗人便開始摸索起了仿古工藝。

據張崗鄉經營石雕生意的李鳳山介紹,雄縣仿古石雕的仿舊工藝是別的地方沒有的,石雕經過風化、打磨、浸泡、拋光、上漆等十幾道做舊加工工序,使一件件不起眼的石雕由生澀粗糙變為滑潤精美的仿古藝術品。

水澱邊上的中國仿古石雕文化之鄉

石雕獅子威武霸氣。

製作仿古石雕是一門深厚的學問,各個朝代的石雕風格、造型、神態、刀法各不相同,再者,年代不同風化度也不同,這些都需要很深的專業知識和歷史知識。不少人說,張崗鄉所生產的仿古石雕已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由此可以看出當地的技藝水平。

下期預告

水澱邊上的中國仿古石雕文化之鄉

京簧竹刻來源於清代宮廷竹簧工藝,興盛於乾隆時期。由於它色澤沉穩,古樸光潤,古代文人形容它猶如象牙一般,所以又被稱為竹象牙,現如今,京簧竹刻已經成為河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下期為您說說非遺項目京簧竹刻。

關於廣播劇《白洋淀故事》

水澱邊上的中國仿古石雕文化之鄉

白洋淀是河北名片之一,古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自古以來,發生在白洋淀的傳說故事很多,而且非常精彩。新華網、新華社河北分社、河北省網信辦、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聯合推出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以廣播和漫畫的形式,帶您穿越美麗神秘的白洋淀,領略魅力燕趙。

好故事仍在繼續,敬請收聽!

策劃:劉曉超

導演:翟曉敏

統籌:魏會博、邢玉偉

作者:宋忠臣

編輯:袁麗娜

配音:馬力

音樂:高毅

美編:張文澤、吳昊楠、溫瑞博

支持:河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