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鑑定家丘小君說收藏:收藏書籍成造假指南,每塊瓷片都是老師

古董鑑定家丘小君說收藏:收藏書籍成造假指南,每塊瓷片都是老師

丘小君接受美國《世界週刊》記者曾慧燕採訪錄

  在假古董大行其道的今天,許多以為「拾到寶」的收藏愛好者,花錢買了贗品而不自知,在專家指出珍藏多年的「古董」是贗品時,在感情上都難以接受,有的更患上「談瓷色變」的假古董恐懼症。

  在中國大陸文物商店研究鑑定骨董30餘年的骨董鑑定家丘小君,以20多年來沒有穿過一雙乾淨鞋子的代價,換來收藏數萬古瓷片的豐碩成果,並練就一雙「金睛火眼」。去年1月他從香港移民紐約後,意外發現許多被收藏者視為「國寶」、「真品」的陶瓷器和古書畫等,高達80%是仿品。

  丘小君生長在古城西安,家就在西安東邊城牆下,那裡有一段建於明朝的古城牆,童年的他喜歡在城牆下嬉戲玩樂。有一天,他在牆邊捉蟋蟀,無意中被腳下一塊刻有牡丹花的耀州窯碗底殘片吸引。不久,他又撿到一件唐代的獸紋瓦當,瓦當上刻著「長生無極」等字形,令他為之著迷。此後,他開始留心尋找那些漂亮的瓷片、古錢幣和瓦當等,對不明白的圖案字形,他常常去請教別人,或自己去圖書館查資料。


  晚上做夢都是撿瓷片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西安,到處大興土木,大量珍貴古殘片在挖土機轟隆隆聲中出土。「當時有一種說法,西安城的工地往下挖6公尺左右是唐宋,1公尺左右是明清。」丘小君在泥土中意外發現,遍地都是各種碎瓷片,對研究古陶瓷是非常重要的實物佐證。從此,只要發現那裡有工地,他就奔到那些泥土中去翻尋。

  每天起早摸黑,不放過任何機會,撿回來的瓷片髒兮兮的,還要清洗分類,每天都累得一頭栽在床上就入夢鄉。「那段時間,連晚上做夢都是撿瓷片」。

  為了撿瓷片,20多年來,丘小君沒穿過一雙乾淨的鞋。隨著他家裡堆積的殘碎瓷片越來越多,他鑑定的功力也與時俱進。1969年,丘小君從西北大學畢業後,立志投入骨董研究領域;1978年,調到西安市文物商店工作,負責當地的文物收購鑑定工作;兩年後開始擔任國家文物局陝西省文物鑑定小組成員,直至1990年。10多年來曾為國家收購鑑定數千件珍稀文物,從遠古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到戰國至歷代銅器、瓷器和玉器等,大有收穫。

  丘小君後來以其鑑定古董的靈氣和慧根,被有「瓷聖」之稱的中國古陶瓷鑑定泰斗耿寶昌看中,成為他的入室弟子,窮10年心力,協助撰寫《明清瓷器鑑定》一書。此書最先以上下冊教材的形式發給全國文物商店和博物館系統使用,然後再付梓發行海內外,是流行經年的「耿氏鑑定法」最早使用的範本,迄今仍是中國古陶瓷領域權威性的學術專著之一。

  在協助耿寶昌撰書的10年間,丘小君跟隨耿寶昌走遍全國各地窯址、博物館和文物基地,系列瀏覽文博系統的陶瓷藏品,終身受益。收穫最大的是觸類旁通,從研究一個窯口旁通到歷代玉器、陶器及字畫等,因為許多收藏品都互有關聯。

  1994年,丘小君赴香港定居,在香港骨董市場集中地荷李活道開設藝苑東方骨董店,衣缽傳人是他的女兒丘安妮。2002年1月,丘小君全家再從香港移居紐約。

  丘小君去年9月連續10天在位於曼哈坦上西城的新店與收藏人士「共話骨董經」,除了演講近20年古董市場概況、仿古真偽驗證外,並免費為收藏愛好者鑑別古董真偽。許多收藏者鄭重其事攜來自稱是「國寶級」的藏品,經他鑑定其實是民國初期的仿品,有些年代雖然遠至清朝,但收藏價值不大。還有一些「古玉」和銅器,都是現代工藝品,一些「明清官窯」瓷器,則是現代科技的高仿品。

古董鑑定家丘小君說收藏:收藏書籍成造假指南,每塊瓷片都是老師

  仿古作偽談瓷色變

  本來古瓷是價值不菲的文物,摔碎一件少一件,可是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偽造贗品氾濫成災。名牌用品可以假,證件可以假,鈔票可以假,關乎生命健康的藥物也可以假,更別說假書畫、假古董了。現在大陸製造仿品的技術越來越先進,甚至動用高科技,使許多喜歡收藏又缺乏鑑賞能力的人上當受騙。

  連執牛耳的兩家國際性拍賣公司,也在八○年代末、九○年代初,連續叄年拍賣了數目驚人的贗品,二三百年的商譽,毀於一旦。近年兩大拍賣行的拍賣目錄,仍不時出現一些中國高仿的「官窯瓷器」,有的及時發現後取消拍賣。

  九○年代是「談瓷色變」的高峰期,拍賣公司在修訂的拍賣規則與法律上,甚至載明「如果閣下買到贗品假貨,恕不負責」,購買者只好自求多福。

  丘小君舉例,香港有位富豪愛好收藏,「國寶」堆滿一倉庫,有次請丘小君的老師耿寶昌和另一位鑑定大師徐邦達前往鑑賞,「一看真是哭笑不得」,無一真品。

  最慘的是一位珠海私人企業家,自以為收藏了很多「龍泉窯瓷器」,「件件精品」,經鑑定,全部「精品」都是同一個窯成品仿製出產。

  丘小君指出,中國大陸古董仿古作偽之風,正在經歷百年以來的第二次大浪潮,第一次浪潮是民國初年至1938年前後,近20年來則是第二次大浪潮,並且正在繼續發展擴大,「其仿古作偽已達到空前絕後的歷史巔峰」。

  如何判別一件古物是真品還是仿品呢?古董商人或鑑定專業人員一般是由古物的形狀、材質、物品上鏤刻的紋飾或文字等作初步判斷。但如果偽造的人是個大行家,功力可能比專業鑑識人員還要高深,所偽造的假貨唯妙唯肖,就連一些專家都能騙倒,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他以自己在香港古董市場的所見所聞及親身經歷指出,當今的假陶瓷製作水平,已由初級的低水平,逐漸發展提高到高水平,尤其是高科技介入仿古作偽後,使人們簡直無所適從。大陸各地湧現一批數量可觀的仿古作偽的能工巧匠,其技法手藝幾達古人水平,各個窯口的假陶瓷均有幾可亂真的高仿品。

  其他品種亦出現一批出類拔萃的仿古高手,如銅器、玉器、金銀器、木器傢俱、書畫和雜項等,在大陸各地競相湧現。不過,經過這些年的耳濡目染和以手觸摸,他對一些層出不窮的作假把戲和障眼手法已瞭然於心。

古董鑑定家丘小君說收藏:收藏書籍成造假指南,每塊瓷片都是老師

  收藏書籍變造假指南

  收藏愛好者如何避免購入假古董?丘小君指出,因為人類貪圖便宜的天性,使得初學收藏的人,在開始時容易走入買假古董的誤區,在走過一段彎路、付出一定代價後才會醒悟。他認為,一個精明的收藏家,在決定購買骨董前,最好聘請專家幫助鑑定把關,或光顧信譽良好的骨董店,藉助他們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鑑定功力,以免被人當「冤大頭」,花錢買氣受。因鑑定家經過多年實物的目鑑經驗,往往練就一雙「金睛火眼」,較易識破仿品的馬腳,幫收藏家把關,精益求精,杜絕贗品。而資深古董商往往重視口碑,愛惜聲譽,不大會出售贗品。

  丘小君忠告新入門的收藏愛好者,收藏大忌是便宜莫貪,不可心存「揀漏」的僥倖心理。更忌按圖索驥,因許多收藏書籍,已變成作偽者的「造假指南」,作偽者往往根據書中的文字提示和圖錄特徵仿製贗品,當初入門者對照書本去覓寶時,正好撞到作偽者的槍口上。

  他以自身經驗指出,鑑定更多的是一種技能和實踐經驗,而不僅是一門學問,單靠書本知識,很容易「白交學費」。另外,收藏另一大忌是切勿輕信人言,賣假古董的人,幾乎都會為貨物來源編造故事來打動人心。

  他指出,雖然俗語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在古玩界,眼見也未必是實,有心行騙者,可以事先將贗品埋在古墓地,然後誘騙購買者一起到達目的地,當面挖出「古董」,使受騙者信以為真。

  

每塊瓷片都是老師

  中國古陶瓷文化博大精深,丘小君建議有志學習陶瓷鑑定的人,最好從研究瓷器殘片入手。他推崇「精識一窯,一通百通」的鑑定方法,多年來他曾親手採集十數萬耀州窯殘片、洪武窯殘片,甚至包括河南寶豐出土的宋代汝窯殘片。他深信,殘片撿多了、看多了,才能學到東西,找到旁證,「見殘片就像見到老朋友一樣親切」,由此才能掌握窯口的內涵及製瓷工藝時代特徵,觸類旁通。

  他說,耿寶昌老師非常重視對瓷片的收集研究,曾對他說:「每一個瓷片都是一位老師。」因從殘片的斷面,可以看到胎質,從外表看到釉彩、圖案、紋理以及形狀,每一時代的殘片都留下當時手工的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