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紀實:瘟疫與人類的戰爭「3」


非典紀實:瘟疫與人類的戰爭「3」

中國第一例「非典」病人「1」

我來到廣東省佛山市的那一天,是一個陰雨天。

佛山在廣州的西南約 16 公里處,我從廣東省衛生廳出來直奔佛山,車程也就半個多小時,但在佛山城內尋找佛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簡稱疾控中心,國際上簡稱為 CDC),卻用了差不多一個多小時。由於對「非典」病毒幾乎是一無所知,我在老城區那潮溼陳舊的街道里穿行時,心裡有一種怪怪的感覺:為什麼最早的「非典」病人在這裡出現?

雨,漸漸地下大了,我站在老街上那經年累月的老榕樹下避雨,雨水順著樹葉滴到我的臉上,一股冰涼冰涼彷彿有點刺入皮膚的感覺,我下意識地跳了出來,好像那沾滿塵土的雨水會帶著「非典」病毒侵襲我。

佛山,是一個有著 1300 多年曆史的城鎮。據傳,佛山一名的由來,是貞觀二年(公元 628 年)當地居民在塔坡崗掘得三尊小銅佛,於是人們把塔坡崗稱為佛山。現在的佛山市老城區仍稱為「禪城」。佛山,在歷史上商業鼎盛時期,曾和漢口、景德鎮、朱仙鎮,並稱為中國的四大鎮。佛山,是一個古老的城鎮。

「非典」和古老有關係嗎?

2003 年的春天,是一種什麼樣的「病菌」偷襲人類,在佛山那陳舊的老城中,我開始尋找答案。

佛山市疾控中心在老城區那錯綜複雜的小巷內,我在普群南路找到那幢小樓時,已是中午 12 點 18分。

所謂「疾控中心」就是過去人們所稱的「防疫站」。中心主任黃祖星正在辦公室裡等我。我們都沒有顧上吃飯,就開始了採訪。

隨著黃祖星的介紹,在我的面前展開了中國第一例回顧性的「非典」病人出現的情景:

2002 年 11 月 16 日晚,佛山市禪城區張槎鎮弼唐鄉有一位龐姓鄉幹部突然感到渾身發熱,周身不舒服,一開始以為是一般的「感冒」,並沒有怎麼在意吃了點感冒藥就又睡下了。第二天,症狀有點減輕,龐先生在鎮上負責物業管理工作,他仍然堅持去上班去。但接下來的幾天,「感冒」症狀卻越來越重,體溫也越來越高。

11 月 20 日,龐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就近來到了佛山市石灣區人民醫院就醫。醫院一開始懷疑他是傷寒,後又把他當作由消化道感染引起的恙蟲病疑似病人來治療,給他服用了一些常規的抗生素。但是,病情並沒有減緩。當時,龐先生就住在普通病房裡,沒有采取特別的防感染措施。曾護理過龐先生的一位護士說:「當時幾乎沒有一個人戴口罩,但沒有一位醫護人員被感染。」

後來幾天,龐先生體溫越來越高,到 11 月 25 日已經持續數天高燒 39.7,並且開始腹瀉,病情有加重的趨勢。龐先生被緊急轉送到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

為了更詳盡地瞭解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接下來的情況,我決定去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實地採訪。

黃祖星主任告訴我,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在佛山市的新城區。

當我從老城區的「疾控中心」趕到新城區的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時,彷彿穿行了這座城市幾十年的時空,因為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座非常現代化的綜合醫院。整個醫院的建築都是嶄新的,而且氣派和恢弘,但它是一座已有近百年曆史的老醫院。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務科的周明主任和院重症監護室(ICU)當初醫治龐先生的吳敏主任,向我介紹了病人進院以及後來病情發展的情況。

周明主任告訴我,龐姓患者,45 歲,當天接診時,病人已經有嚴重腹瀉,並伴有高燒不退,由於石灣區醫院一直沒有找到病因,佛山醫院的接診醫生一開始懷疑是急性腸炎,於是收進了感染科。治了兩天,發現病人出現肺部感染,咳嗽加重,並且呼吸急促,一般正常人每分鐘呼吸約在 18 次左右,可這位病人每分鐘呼吸達 40 多次,就像剛剛一口氣爬了 10 層樓般的喘氣,出現典型的「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徵」。緊接著,病人出現血氧飽和度低,面色發紺(即面部發紫),這是一種嚴重缺氧狀況。經 X光透視發現肺部出現了陰影,表明兩肺都受到了損傷。病人病情惡化,趕緊送到醫院重症監護室搶救。

重症監護室吳敏主任接著介紹說,收進龐姓患者後,由於感染科以急性腸炎治療無效,當時見病人表現為又發燒,又發寒,又腹瀉,有些像傷寒的症狀,他們先懷疑是傷寒。

傷寒,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了,流行病學上叫傳統傳染病,至今它仍列在《傳染病防治法》35 種傳染病之中。

在人類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發生的瘟疫,就是傷寒。

被西方人稱為偉大的歷史學家的雅典人修昔底德就是 3000 年前這場瘟疫的倖存者,他後來在《波羅奔尼撒戰爭史》中,以超過半章的篇幅,詳細記下了當時傷寒發生的情景,為後人研究留下了無比珍貴的資料:「……連身體十分健壯的人也突然開始發燒、發炎、眼睛變紅;喉嚨和舌頭上出血,發出異常惡臭的氣息,呼吸急促,還不停地打噴嚏;不久之後,胸部發痛,接著就是咳嗽。以後就是肚子痛,嘔吐出連醫生都不知道的各種膽汁。這一切都很痛苦。大部分時間是乾嘔,身體抽搐;接下來,抽搐時斷時續,雖然身體外表溫度不高,也沒有出現蒼白色,但略顯紅色和土色的皮膚上出現了小膿瘡和爛瘡。身體內部始終高熱不止,就是穿著很薄的亞麻布,病人也不能忍受。許多沒有人照顧的病人只能跳進大水桶裡,浸在冰冷的水裡,以降低熱度、消除不可遏止的乾渴。他們無論喝多少水,總是一樣的渴。他們無法安靜下來,長時間失眠更加惡化了本來就脆弱不堪的身體。這樣持續大概七八天之後,大多數病人死於體內高熱;即使有些患者能熬過這個高溫的危險期,隨後,多半也會因腸胃潰爛和不可控制的腹瀉衰弱而死……」

人類與這一種曾經造成「雅典文明衰落」的傳染性疾病鬥爭了近 3000 年,才逐漸弄明白了致病的原因,從而找到戰勝它的方法。

第一位參加與傷寒搏鬥的醫生,就是被尊為「醫學之父」的希波克拉底。當時,希波克拉底是馬其頓王國的御醫。他得知雅典發生瘟疫後,冒著生命危險前往疫區。在經過種種努力採取了當時已知的很多防治方法都無效的情況下,希波克拉底不氣餒,他忠實於自己的職守,一直堅持工作在疫區一線,經過仔細觀察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在雅典每天與火打交道的鐵匠彷彿與瘟疫無緣。他想,或許火可以阻止這場瘟疫的蔓延。於是,他帶領人們在全城各處燃起火堆,果然瘟疫消退了。

希波克拉底用大火挽救了雅典,留下了激勵後世流傳至今被所有醫生尊為神聖職業操守守則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但希波克拉底並沒有揭開這場瘟疫的真正病原。

直到 20 世紀現代醫學家那裡才得到解答。1950 年,美國堪薩斯大學的醫學史教授拉爾夫.H.梅傑經過研究,認為雅典的這場瘟疫實際上是流行性傷寒。到了七十年代,坦普爾大學的歷史學教授和醫學史專家羅德里克.E.麥格魯經過研究也贊同梅傑教授的結論。

病理學家們經過一代一代人的鍥而不捨的努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傷寒的病原體,才在 1906年被美國病理學家霍華德.泰勒.立克次發現。不幸的是,立克次本人在實驗室裡尋找病原體中感染了斑疹傷寒而不幸逝世。人們為了紀念他,將斑疹傷寒的病原體定名為「立克次體」。隨後,法國科學家夏爾-于勒-昂立.尼科爾在前輩研究的基礎上,探明瞭斑疹傷寒的傳播機理,原來,它是通過體蝨傳播的,在衛生條件差的貧民窟和軍營裡自然容易感染它。法國科學家尼科爾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隨著醫學的進步和發展,如今我們不但已經知道傷寒是由跳蚤所傳播,而且知道跳蚤傳播的是一種「傷寒桿菌」,但人類揭開這個秘密差不多用了近 3000 年的時間,可見人類與傳染性疾病,與瘟疫鬥爭的艱辛和漫長。

如今我們除了有較為準確的檢驗的方法,也有療效很好的治療方案。傷寒雖然未像天花那樣被人類徹底消滅,但它已經很難再形成瘟疫大面積的傷害人類。

診斷一個人是否患了傷寒,最準確的方法就是檢驗病人的血液,從中尋找傷寒桿菌。於是,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生對龐姓患者進行了血液檢驗,通過對病人的血培養,沒有檢驗出傷寒桿菌。

在病人的血液裡找不到傷寒桿菌,說明病人患的不是傷寒。

仍然找不到龐姓患者的病因,於是,有醫生懷疑是「禽流感」。

這可是讓大家都不敢掉以輕心的一種傳染病。

禽流感,這些年來,讓香港人談「雞」色變,讓香港政府傷透了腦筋。

禽流感是一種由 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種從呼吸病到嚴重性敗血症等多種症狀的綜合病症。也就是民間所說的「雞瘟」。禽流感也是一種古老的禽類傳染病,我所查到的最早文字記錄是1878 年暴發於意大利的禽流感,當時的家禽染病後有 80%以上在幾天內死去。禽流感主要通過染病家禽的分泌物和糞便等感染家禽,一般較少傳染給人類。

但 1997 年在香港發生了大規模的傳染人類的禽流感,造成 6 人死亡,而且病人都正當壯年。後來研究得知,造成人類感染的是一種新的禽流感病毒,人們把它叫做 H5N1。為了切斷禽流感的傳染源,當年香港政府痛下決心,宰殺了 300 萬隻雞。2001 年 5 月,香港再次發現禽流感,5 月 16 日香港特區政府漁農署宣佈,在香港三個菜市場裡出售的活雞,發生高致病性的 H5N1 禽流感,隨後,香港特區政府決定銷燬全港 120 萬隻家禽。接著,澳門特區從鵝中分離到 H5N1 禽流感病毒,也採取了類似的措施。2003 年初,香港又相繼發生了散發的禽流感病例,但未造成感染流行。

禽流感的發生,不僅僅是對人的傷害有多大,而是由於當時香港傳媒的充分報道,人們已經對它把香港鬧得「雞犬不寧」而印象深刻,因此它的再次出現對人們心理的衝擊恐怕大於它實際的危害,從而影響社會和經濟穩定。

佛山離香港不遠,幾乎每天都有香港人往來於香港與佛山之間。懷疑病人感染上禽流感是有一定道理的。於是醫生給病人做了採咽拭子培養化驗,即用棉籤從病人的咽喉部採集分泌物,進行培養,然後化驗。結果沒有發現能傳染給人的 H5N1 禽流感病毒。

香港大學的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H5N1 病毒的基因完全來源於鳥類,由於這種病毒的基因組中不含有人類的基因,因此禽流感一般不會人傳染給人。

龐姓患者病情的發展,後來完全排除了是禽流感的可能,因為他後來傳染了五位家人。

龐先生的病情繼續惡化,由於呼吸困難,很快就上了呼吸機。一連多日,醫生一直找不到他的病因。

接著,一系列情況的發生,讓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生們警覺了起來。

11 月 27 日,一直陪護龐先生的舅母病倒了,也是發燒、咳嗽和呼吸困難;

11 月 30 日,舅母的丈夫病倒了,症狀仍然一樣;

12 月 1 日,龐先生的妻子也因發燒住進了醫院;

12 月 4 日,被感染了的舅母 21 歲的女兒也病倒了。

所有的人,病情基本一致,只是症狀程度輕重不同而已,都是發燒不退,咳嗽,肺部有陰影。

病得最重的是陪護在龐先生身邊時間最長的舅母,她和龐先生一樣出現了嚴重的呼吸系統衰竭症狀,也被緊急送進了重症監護室,和龐先生同在一間病室裡搶救。

經驗告訴醫護人員,這不是一般的肺炎,它具有一定的傳染性,醫院方面一邊告械醫護人員採取必要的防感染措施,一邊根據我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向佛山市疾控中心報告。

我國各級疾控中心的主要職責,就是對各種傳染病的疫情進行監測和流行病學的調查。它是從原衛生防疫站的基礎上分離重組的。中國的衛生防疫機構是 1954 年開始逐步建立的,當時學蘇聯叫做「衛生防疫站」,國家一級的叫做「預防醫學科學院」。後來根據 1997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於衛生體制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從 2000 年開始將原衛生防疫站一分為二,防疫站的衛生監督和監測職能分離。衛生監督部分成立了「衛生監督所」,行使行政衛生監督職能;疫情監測部分成立了「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這家人出現的病情具有傳染病的特徵,所以屬於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職責,根據國家制定的《傳染病防治法》,任何部門發現懷疑有傳染病跡象都必須向各級疾控中心報告。

佛山市疾控中心接到報告後,立即派出中心副主任和負責流行病調查和疾病控制工作的科長趕到了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經過調查,發現這種病有家庭聚集傳播性,就和醫院的醫生一起分析,排除了傷寒、流感、禽流感等傳染性疾病。但這種病和《傳染病防治法》中所規定的 35 種必須上報的傳染病任何一種都不吻合,所以當時就把它當作呼吸道傳染病,建議對醫務人員採取必要的防感染措施後,並沒有向上報告。

2002 年 12 月 11 日,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邀請了廣州的專家前來會診,專家們也沒有找到具體的病因。

後來,醫院用抗病毒藥利巴韋林,加上糖皮質激素、丙種球蛋白對龐先生和他的舅母進行綜合治療。龐先生和他的舅母症狀逐漸趨緩。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龐先生終於在 2003 年 1 月 8 日病癒出院,他的 4 位家人也相繼康復出院。

在被請來為龐先生會診的醫生中,有一位中山三院傳染科的名叫鄧子德的副教授,他後來參加了省衛生廳組織的「不明原因肺炎專家調查組」,在 2003 年 1 月 23 日赴中山市調查的途中,回憶起這一病例,當時領隊的廣東省衛生廳的同志立即在車上給佛山打電話,調來龐先生的病歷進行比較,認為症狀與「非典」相同,所以把他稱為中國第一例回顧性發現的「非典」病人。當然這位專家當時赴佛山會診時,並沒有診斷出龐先生就是「非典」,因為那時就是這位傳染病方面的專家也還沒有清楚地認識到,有一種新型傳染病的發生,這種新型傳染病後來才被定名為「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在佛山的採訪解開了我心中的一個謎團,也是當時在社會上甚至世界上的一個疑問,這個疑問曾經衍生了不少誤會和指責,即: 2002 年 11 月 16 日就發生了「非典」,為什麼一直要到 2003 年 2 月政府才向外公佈!

中國第一例報告發現的「非典」病人

結束了在佛山的採訪,我立即動身趕往河源市,因為中國真正的第一例報告發現的「非典」病人,發生在廣東省的河源市。

我是從佛山市直接驅車到達河源的,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城市。無論其經濟基礎、文化語言、地貌氣候包括飲食習慣都不相同。

河源市距佛山市有約 200 公里之遙。佛山市在廣州的西南面,而河源市在廣州的東北面。佛山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基本上是個消費性的城市,境內地勢多為丘林和平原。改革開放以來,佛山的經濟發展很快,境內有很多外商辦的工廠,交通非常便利,除了火車、公路交通發達,境內還有多條高速公路通過,前往香港、澳門、珠海、深圳、廣州這些中心城市都非常便利。所以,境內流動人員很多,外來人口遠遠超過本地人口。《未來的災難》一書作者說,「如果沒有高速公路、卡車和噴氣式飛機,艾滋病仍會繼續藏在中非的一些小村莊裡。」這就是說,人口流動量的大小,對於傳染性疾病的傳播範圍將起一定的作用。

河源市,版圖面積為 4413 平方公里,79.4% 面積為山地,為了保護境內的萬綠湖、新豐江水源,嚴格控制有汙染源的工廠發展,所以這裡山清水秀,一條穿城而過的新豐江江水碧綠清澈。河源是一個汙染較少的城市,其氣候與佛山也有很大差別。我離開佛山的時候,那種溼熱的亞熱帶氣候,使我感到憋悶而身上總是汗津津的。可車一進入河源境內,一股清新涼爽的清風撲面而來,讓人感到精神為之一振。河源境內連一條高速公路都沒有,流動和外來人口相對佛山要少得多,因此,傳入疾病的幾率相對也應該小一點。

但,就是在這兒,出現了中國第一例報告發現的「非典」病人。

「未完待續...」

【搜索關注公眾號:老山羊故事會,收看更多精彩小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