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人,下月去這裡啃西瓜!又大又甜!甜!甜!

春潮湧動,農耕正忙。

沿著長江西路駕車一路向西,毗鄰312國道7公里處,一幅“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節節高”的鄉村畫卷徐徐映入眼簾。這裡即是肥西縣官亭鎮江夏店社區,所在區域面積約5平方公里,位於合肥市西北方向。

合肥人,下月去這裡啃西瓜!又大又甜!甜!甜!

這裡地貌崗衝起伏,地勢落差明顯,屬於典型的丘陵地帶。如今,江夏店扶貧產業園因地制宜發展稻蝦、桑田、蔬菜瓜果,不僅拉動著當地農業產業經濟發展,讓農業種植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它還在帶動貧困戶就業方面發揮效能,成為扶貧“金鑰匙”。

忙碌

貧困戶帶動貧困戶幹

大家越幹越有勁

4月15日上午9時,在江夏店產業園的蔬菜瓜果大棚裡,村民郭道江正在給西瓜傳粉。記者注意到,最大的果實已有雞蛋那麼大,再等一個月左右,這些雞蛋一般的果實就能長成上市的新鮮西瓜了。

合肥人,下月去這裡啃西瓜!又大又甜!甜!甜!

雖然西瓜授粉並不難,但如何識別西瓜雄花和雌花非常考驗專業性。“花托下面帶個很小的瓜,就是雌花也就是母花。”郭道江一語道破其中的玄機。授粉是一個體力活,需要一個花一個花識別,一個花一個花傳粉。

對花授粉,將雄花的花瓣翻到後面去,在露出柱頭對好雌花之後,對準雌花的柱頭,輕輕塗抹幾下,直到看到柱頭上有明顯的黃色花粉,再輕輕轉一下,這樣方才能夠讓花粉均勻分佈,避免果實畸形。

晴日裡的大棚,溫度明顯上升。不一會,郭道江的臉上出現了細密的汗珠。他卻說,“不怕溫度高。今年早春時候溫度有些低,幸好及時搭了一層小棚,才保住了這些秧苗。”

合肥人,下月去這裡啃西瓜!又大又甜!甜!甜!

郭道江負責的3個大棚,共有60多畝。是從2018年開始,他已經在扶貧大棚幹了兩年。西瓜種三季,秋季還能種一季蔬菜,每畝產值在一萬五至兩萬元。說到這裡,郭道江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貧困戶帶動貧困戶幹,大家越幹越有勁。目前,我們全力開展春耕生產,爭取農民今年的收入不受影響。”江夏店社區黨委書記夏倫廣說。

耕種

加快桑葉轉化利用

增加農戶經濟收入

與西瓜大棚僅一路之隔,連片的桑樹苗生長旺盛,枝頭的新葉長勢十分喜人。

據蠶桑產業園負責人湯立勇介紹,蠶桑產業園發展規模550畝,主要推廣大棚養殖蠶桑。每畝桑樹春秋兩季可養蠶4張紙,一畝收入達6000元左右。可別小看了這片蠶桑產業園,用工高峰期可解決一百多人就業。

合肥人,下月去這裡啃西瓜!又大又甜!甜!甜!

桑樹園內,農民們正在一個檔口接著一個檔口、一來一回地翻土。這樣翻過的土地,肥料和水分才接得上勁,不誤農時。

“用土話來說,挫一次地等於上一次肥。既能鬆動土壤,又有除草的功能。”一旁在給桑樹苗除草的村民徐瑞枝說:“在家沒事做,乾著急,出來忙忙舒服些,都是手面活,累不倒。”

合肥人,下月去這裡啃西瓜!又大又甜!甜!甜!

溼土種田,旱地種桑。產業園充分利用耕地資源,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最大限度地發揮土地生產潛力。這也有效地控制陡坡耕地水土流失,幫助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加快桑葉轉化利用,增加農戶經濟收入。

據夏倫廣介紹,江夏店社區是省重點扶貧村。社區轄43個村民組,總人口7215人,現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1戶110人。

合肥人,下月去這裡啃西瓜!又大又甜!甜!甜!

2016年,江夏社區在興橋片實施了三千畝土地集中整治,基地設施完備、水電路暢通,在做好土地流轉的同時,社區預留了部分土地用於產業發展。2017年,選址在興橋小學以東的20畝土地上,建設江夏店社區扶貧產業園。該項目建設有高標準連棟大棚1000平方米,總投資178萬元。2019年,引進肥西縣明煌綜合水產養殖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產業園生產運營,大力發展種植瓜果蔬菜等農產品。

目前,產業園帶動江夏社區61戶貧困戶戶均每年分紅收益500元以上,增加江夏店社區集體經濟收入6萬元左右。根據收益情況,再輻射帶動江夏社區周邊其他村(社區)貧困戶和廣大群眾,激發內生動力,促進共同發展產業。

收穫

水質不斷改善

蝦質肥美非常

“收蝦子,收蝦子!”

4月15日清晨六點鐘不到,在江夏店社區村頭的龍蝦集散中心,一筐筐載裝滿滿的小龍蝦擺滿了路兩邊。一邊,排隊等待賣蝦的農民排起長長的隊伍;一邊,收貨員熟練地進行人工分揀。

合肥人,下月去這裡啃西瓜!又大又甜!甜!甜!

青蝦殼軟,分銷附近,紅殼蝦殼硬,長途運輸。打眼一瞅,這些小龍蝦多肉質飽滿、平均一個蝦子有一兩五左右,色澤紅豔。八點半左右,成筐的龍蝦裝滿兩輛貨車。

在江夏店社區,像這樣的集散中心有4個,每天收蝦合計五六千斤。再過半個月左右,小龍蝦迎來上市熱潮,預計一天可以收購近兩萬斤。

合肥人,下月去這裡啃西瓜!又大又甜!甜!甜!

“早上收了十二三斤,個頭都很大。”村民周德滿對早上一個多小時的收穫很滿意。去年,他承包了四畝田。光養蝦賺了近兩萬,加上水稻豐收,收成接近3萬。

“像這種蝦子肚子白、殼泛青,白白的肚皮下都是肉。”周德滿說,跟一般養殖的龍蝦不同,蝦稻田的蝦之所以受市場認可,與不打農藥息息相關。因此,稻子是綠色的,蝦也是“綠色”的,為食品健康更添一道保障。

近年來,隨著這裡的水質不斷改善,蝦質也越來越鮮嫩光亮、肥美非常。這充分印證了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繫。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不僅為子孫後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也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道路。

合肥人,下月去這裡啃西瓜!又大又甜!甜!甜!

從7年前開始引進到如今,江夏店產業園的蝦稻養殖模式形成氣候已4年有餘。如今,光是官亭鎮就有3萬8千多畝蝦稻田。這種因地制宜的種養模式,不斷輻射官亭鎮周邊,為附近的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這片土地的未來鋪就新的希望。

記者手記

你有多久沒有見過連片的田地?你有多久沒有呼吸過鄉村的空氣?或者,換一種方式問問自己,上一次走在鄉間的小路,可還停留在遙遠的記憶?

這裡沒有都市的繁華,只有簡單的自然風光。沒有喧囂,只有寧靜。走在田間地壟,腳下的土是軟的,拂面的風是柔的,心頭的瑣事也彷彿鬆快了起來。

合肥人,下月去這裡啃西瓜!又大又甜!甜!甜!

走,下鄉去。在這裡,在這個春意盎然的季節,你分明可以感受到全然煥發的生機——它在一叢叢的綠葉上,在一片片綠油油的大棚裡,在一個個忙碌的身影中。

在勤勞的雙手中,貧困不再是一個不可解的難題。今天你幫我,明天我幫你,聯合作業形成幫扶合力,讓面對外部風險的農業種植業增強自身“抵抗力”。

不獨農時,萬物皆是如此。在春光中迸發生命的力量,向著炙熱的夏、收穫的秋,進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