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名吃之朝天鍋

朝天鍋是山東濰坊地區傳統名吃,屬魯菜系。特色是,烙餅卷肉,吃的時候沒有鍋。起源於清代乾隆年間的民間早市,流傳至今。濰坊朝天鍋經過不斷改進於 朝天鍋1997年分別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2013年朝天鍋製作技藝入選山東省級非遺名錄。2014年山東十七地市地市代表菜評選活動朝天鍋代言濰坊菜。

濰坊朝天鍋與北京的鍋燒餅(即雜碎燴火燒)、西安的葫蘆頭(即雜碎燴餅)、長沙的火宮殿(即雜碎湯加辣椒)等都是異曲同工的中華飲食文化。

豬下貨煮熟後撈出切好備用,麵餅擀好烙熟後也放到茅囤子中備用。所配小料也很講究,蔥段需切成長短一致的小段,鹹菜疙瘩切好後再重新調汁醃製;鮮湯配以蔥末、香菜末、醋、胡椒粉、辣椒麵等小料。

朝天鍋以“逢二排七大集間,白浪河畔人如山。寒流雪翻火正紅,下水香鍋面朝天”聞名,朝天鍋肉肥而不膩,湯清淡而不渾濁,加以薄餅卷食,其味無窮

朝天鍋由來:朝天鍋據說是鄭板橋所創。清朝乾隆年間,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擔任濰縣(今山東省濰坊市)縣令時,對民間疾苦十分關心。某年臘月,他微服趕集以瞭解民情,見當時濰縣趕集的農民吃不上熱飯,便命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鐵鍋,為路人煮菜熱飯,鍋內煮著雞肉、豬的肚與腸、肉丸子等各色肉品和豆腐乾等。湯沸肉爛,顧客圍鍋而坐,由掌鍋師傅舀上熱湯,加點香菜和醬油,並備有薄面餅,隨意自用,因鍋無蓋,人們便稱之為“朝天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