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

要說二戰潛艇哪家強?滿世界還得數德國。之所以這麼說,德國在二戰中創下的三項世界之最足以說明問題:一是德國製造的潛艇數量世界第一,共建造了1131艘U型潛艇(不包括戰前57艘以及戰中建造了1260艘5—10噸袖珍型潛艇、200枚人操魚雷潛航器),這佔了二戰期間世界潛艇總產量的三分之二強。二是德國U型潛艇取得的戰績是世界各國海軍中最多的,共擊沉同盟國海軍戰艦175艘(包括航母6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6艘),重創戰艦48艘;擊沉同盟國及中立國運輸船3500餘艘,總噸位1468.7萬噸,重創運輸船264艘;U型潛艇的攻擊(含布水雷)共造成同盟國官兵和平民死亡超過10萬人。三是德國海軍潛艇艦隊是各參戰國海軍中作戰最頻繁的,損失也是最大的,U型潛艇損失達784艘(不包括戰敗後自沉的203艘),4萬名潛艇官兵中陣亡了28542人,陣亡率達71%,是二戰各參戰國中陣亡率最高的兵種。如果單純從技戰術的角度評價,二戰中德國潛艇製造引領世界,德軍潛艇官兵精幹頑強,兩者實現完美結合,取得無法超越的戰績。可漢斯們又應了中國那句老話:“出頭的櫞子先爛”,太過耀眼的德國U型潛艇也成了同盟國眾矢之的,更加之攤上個瘋狂作死的元首瞎指揮,最終結局則是悽悽慘慘。

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

點擊看大圖

德國Ⅶ-C型潛艇主要參數:艇長66.5米,艇寬6.2米,吃水4.74米,排水量水面769噸/水下871噸,2臺柴油主機,功率3200馬力,最大時速水面17.6節/水下7.6節,水面續航力8500海里/10節航速,水下續航力80海里/4節航速,最大下潛深度220米,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艇首4具、艇尾1具,備魚雷14枚,備TMA水雷22枚或TMB水雷33枚,88毫米甲板炮1門,20毫米機關炮1門,艇員44—52人。因該型號主要用於大西洋破交戰,也被稱為“大西洋潛艇”。

所謂“U型潛艇”並非技術型號,而是對一、二戰時期德國潛艇的統稱。那時德國海軍潛艇編號是用德文“Untersee-boot”(即“潛艇”)的首字母U加數字組成,該編號塗刷在潛艇指揮塔或艇首處,從一戰前的U-1號一直編到二戰中的U-4718號(其中有大量空號);因英語用“Undersea boat”稱呼德國潛艇(簡稱“U-boat”),中文則翻譯成了“U型潛艇”。

二戰期間德國潛艇的技術型號是以羅馬數字代表,主要生產裝備了Ⅱ型(2型)、Ⅶ型(7型)、Ⅸ型(9型)、Ⅹ型(10型)、ⅩⅣ型(14型)、ⅩⅪ型(21型)、ⅩⅩⅢ型(23型)7種型號潛艇,每種型號又分為A、B、C……若干改進型號。Ⅱ型屬小型潛艇,主要用於潛艇艇員訓練;Ⅶ型是中型潛艇,通用性好,造價僅200多萬馬克,性價比高,共製造了744艘(其中C型626艘),成為至今為止世界產量最大的潛艇型號;Ⅸ型、Ⅹ型同為大型潛艇,前者多用於遠洋作戰,後者主要用於佈雷或運輸;ⅩⅣ型是大型補給潛艇,專為在遠洋活動的潛艇提供補給,綽號“乳牛”;ⅩⅪ型、ⅩⅩⅢ型為一大一小,是二戰後期研製裝備的最後兩型先進高速潛艇,但基本未取得戰績德國就戰敗了。


潛艇是海軍最為悠久的艦種,最早的潛艇概念可追溯到15世紀意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達芬奇,達芬奇這主兒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文經武略,無所不能,不僅是著名的大畫家,還是天才的發明家,一生大小發明無數,是他最早構思了“可以水下航行的船”,還在手稿中繪製了草圖,可後來達芬奇認為戰爭是很糟的事,所以並沒有著手潛艇的實際設計。但世人受此啟發,開始不斷嘗試研製各種水下潛航器,第一艘成功的潛航器出現在1620年,由荷蘭裔英國人克尼利厄斯·雅布斯縱·戴博爾在倫敦泰晤士河中完成試航。在這之後二百多年的探索中,各國發明家研製出不少潛航器,包括大名鼎鼎的美國軍用的“海龜”號、用水雷炸沉北方軍戰艦的“亨利”號,以及德國發明家威爾亨·鮑爾製成的“烈焰出水”號等等,但受當時科技水平的限制,這些個潛航器下潛、上浮以及在水下航行均是依靠人力操縱,下潛深度小、下潛時間短,水下航速慢,乘員少,嚴格地講是原始的小型潛航器,只能算是潛艇的雛形,但這又是潛艇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個初始階段。

19世紀後期,隨著西方工業革命催生大量的科技成果,蒸汽機(內燃機)、電動機、蓄電池、魚雷、製氧機等技術相繼出現併成熟,真正意義上的潛艇出現了。1897年5月,美國設計師約翰·霍蘭經不斷地改進研製出“霍蘭-Ⅵ”號潛艇,該艇長15米,首次採用雙推進系統,裝有33.1千瓦(45馬力)汽油發動機和蓄電池驅動的電動機,下潛迅速,水下航行平穩靈活,續航力大,能在水下發射魚雷。這艘潛艇已具備了現代潛艇的基本元素,在當時世界範圍是最完善的潛艇,在世界潛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以此奠定了霍蘭“現代潛艇之父”的地位。與美國霍蘭同期,法國潛艇技術也走在了世界前列,並積極為海軍建造潛艇,1898年法軍“古斯塔夫·澤代”號潛艇用魚雷擊沉了英軍“馬琴他”號戰列艦,這是世界潛艇史上用魚雷擊沉戰艦的首例,從而引起各海軍強國的重視,引發全球第一波建造潛艇的熱潮。

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

點擊看大圖

德國正是在這一時期開展潛艇製造,由諾登非厄特在19世紀末設計出最早的德系W1、W2型潛艇。德國人是與生俱來的機械控,這與日耳曼民族生性嚴謹有關,凡是機械製造與加工,德國人一定是出類拔萃的,德國人設計製造的潛艇也迅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1906年,德國日耳曼尼亞造船廠建造的第一艘U-1編號潛艇(見上圖),入役德國海軍序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海軍擁有360艘潛艇(世界第一多),最早以“無限制潛艇戰”成功開展潛艇作戰,不僅擊沉協約國海軍戰艦150艘(包括10艘戰列艦,18艘巡洋艦,20艘驅逐艦和9艘潛艇等),還擊沉協約國運輸船5000餘艘,總噸位1320萬噸,德國U型潛艇真正“一戰”成名,開創第一次輝煌。不過需要說明一點,一戰時期由於反潛技戰術滯後,潛艇攻擊並擊沉敵方艦船相比二戰時期要容易得多。

一戰之後,德國作為戰敗國受《凡爾賽條約》限制不得擁有潛艇,但執著的德國人並沒有終止對潛艇的追求,暗度陳倉在荷蘭、芬蘭仍繼續潛艇研究,不至技術和人才斷層。德國右翼上臺後在1935年宣佈廢止《凡爾賽條約》,德國迅速恢復潛艇製造,德國海軍先後裝備了數型潛艇,但巡洋艦艦長出身的德國海軍司令埃裡西·雷德爾並不重視潛艇,將有限的軍費主要投向大型水面戰艦,以致二戰爆發時德國海軍僅有57艘潛艇(其中24艘是小型近海潛艇),在世界海軍列強中實力最弱,連大陸型國家蘇聯都有218艘潛艇。二戰中德軍潛艇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不得不提起一個人,是他使德國U型潛艇再創輝煌,從最弱一躍成為最強,他就是時任德國海軍潛艇艦隊司令卡爾·鄧尼茨。

鄧尼茨1910年加入德國海軍,一戰時曾擔任德國海軍U-25號、U-68號潛艇艇長,海戰中擊沉過6艘敵方艦船。1918年10月鄧尼茨被英軍俘虜,1920年返回德國繼續在海軍服役,1935年7月鄧尼茨領命重建德國海軍潛艇部隊,次年擔任海軍潛艇艦隊司令。二戰之前鄧尼茨一直致力研究潛艇集結戰術(是英國人最早稱為“狼群戰術”),隨著特高頻無線電通信技術的發展,使水下潛艇之間密切配合成為可能,鄧尼茨即狠抓潛艇集結戰術模擬實戰訓練,不斷提高潛艇官兵的軍事素質。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二戰爆發後,經鄧尼茨一手訓練的“深海殺手”甫一亮相即名聲大振。1939年9月3日英國對德宣戰當天,德軍U-30號潛艇在蘇格蘭沿海擊沉英國1.35萬噸的“雅典娜”號遠洋客輪;接著德軍U-29號潛艇在英格蘭布里斯托爾海峽擊沉英軍2.25萬噸“勇敢”號航空母艦;德軍U-47號潛艇又潛入英國皇家海軍最大的基地斯卡帕灣軍港,擊沉3.15萬噸“皇家橡樹”號戰列艦,造成英軍分艦隊司令、艦長在內833人喪生。招招見血的德國U型潛艇創下二戰中擊沉第一艘船舶、第一艘攻擊型航母、第一艘大型戰列艦三項記錄,成為轟動一時的世界三大事件。這既打懵了英國,也引起德國統帥部的高度重視,這才決定重點發展潛艇艦隊,潛艇製造得以迅速提速。而得到源源不斷潛艇補充的鄧尼茨則如虎添翼,由此拉開人類歷史上一場最大規模、最長時間、最殘酷的潛艇大戰。


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

點擊看大圖

雖然鄧尼茨以一己之力改變了德國統帥部的看法,卻無法改變德國海軍的痼疾,最終也無法改變西線海戰的結局。首先德國海軍先天不足,戰中投入乏力。二戰爆發時,德國海軍艦船總噸位僅有35萬噸,與老牌海軍強國英國的130萬噸相去甚遠,與新興的海軍強國美國的143萬噸、日本的106.8萬噸也沒法比。客觀上德國因沉重的戰敗賠償負擔,對燒錢大戶海軍投入不足,海軍成為三軍中的短板,一戰時德國海軍還是世界第二強,可到二戰時基本不入流了;主觀上德國統帥部更偏重陸軍、空軍的建設,雖說“五年陸軍,十年空軍,百年海軍”有些誇張,但理兒是對的,可納粹德國等不得,只要有強大的陸軍和空軍就立馬實施“閃電戰”開疆拓土,這與賭徒幻想一夜暴富的心理是一樣的。其次是德國海軍各兵種發展嚴重失衡,作戰指導思想大大滯後。德國統帥部仍停留在一戰時“鉅艦大炮”思維,二戰爆發後,按照德國海軍艦船建造優先級別由高到低的順序是:戰列艦、潛艇、驅逐艦、巡洋艦、航母。可在自大狂傲的德國空軍司令戈林的掣肘下,海軍一艘航空母艦也沒有建成,沒有航母即沒有艦載航空兵,這倒也罷了,海軍竟然也沒有陸基航空兵,海軍艦艇出海作戰很難得到空軍戰機的保護和支援,徒增許多無謂的傷亡。辯證地看,德國潛艇的世界第一其實是畸形發展的產物,代價則是在極其不利的條件下孤軍奮戰,最終獨木難支,慘遭盟軍聯合反潛力量的強力獵殺。

二戰之初,德國曾制定登陸佔領英國的“海獅計劃”,終因德軍缺乏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能力,於1940年9月推遲行動並被迫放棄。自此,德國海軍的主要作戰任務轉向針對英國的海上破交戰,由於德國海軍水面戰艦實力不濟,鄧尼茨領銜的潛艇艦隊則充當了破交戰的主力,而U型潛艇也最適合破交戰。德國這一海上戰略重點的改變可謂直搗英國的命門,英國作為一個海洋型的帝國,本島資源有限,平時即極度依賴海上運輸,戰時更是如此,大量美國援助的戰爭物資要走海路。假如英國的海上航線被全部切斷,不需多日英倫三島就會變成死島,德國正是想以此招逼迫英國屈服或投降。從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是德國U型潛艇的熱身階段,此時德國潛艇的數量尚不多,主要以單艇在英國近海實施機動伏擊或陣地伏擊,在海岸附近及港口周邊實施佈雷,仍取得不小的戰果,共擊沉同盟國及中立國運輸船242艘,總噸位85萬噸。同時,鄧尼茨還按照戰前的設想與訓練,不斷嘗試“狼群戰術”的實戰運用。所謂“狼群戰術”,即是在同盟國船隊可能出現的海域,用5—12艘潛艇一字排開組成水下“艇幕”,其中一艘潛艇發現目標馬上召喚其它潛艇靠攏,進入攻擊陣位後同時用魚雷實施近程攻擊,得手後再迅速撤離。1939年11月17日,德國統帥部對破交戰的種種限制全部取消,鄧尼茨和他的U型潛艇頓感手腳放開,全面開啟“無限制潛艇戰”,可不用事先警告,攻擊一切來往同盟國的任何國家的船隻。

從1940年6月開始,隨著新潛艇不斷入役,德軍破交戰漸入佳境,開啟一個“黃金時代”。在德軍相繼佔領法國、比利時、挪威、荷蘭等國後,原來德國海軍基地位置閉塞、航線不暢的問題迅速改觀,德國U型潛艇基地的範圍擴大到歐洲各地,使U型潛艇進出大西洋、地中海、北海、挪威海更加便捷。德國還在U型潛艇基地廣泛修建堅固的洞庫,可使“狼穴”抵禦盟軍的大規模轟炸。此時,鄧尼茨將潛艇的主要力量部署在大西洋封鎖航線,小部分力量派往地中海、北海遊弋,遠派至印度洋、太平洋與日本海軍協同作戰;隨著德國與蘇聯、美國開戰,部分U型潛艇前往北冰洋航線、美國東海岸開展破交戰。一時間,德國U型潛艇遍佈世界各大洋,“狼群戰術”也日臻成熟,大開殺戒的U型潛艇取得的戰績節節攀升,1941年共擊沉同盟國運輸船432艘,總噸位217.5萬噸;在1942年11月德國潛艇取得單月最高戰績,擊沉運輸船119艘,總噸位74.3萬噸;1942年則創下德國潛艇年度最高戰績,共擊沉運輸船1160艘,總噸位高達626.6萬噸,幾乎掐斷大英帝國的命脈,造成英倫三島生活生產資料全面緊缺。鄧尼茨也因潛艇艦隊的出色表現,在1943年1月接替辭職的雷德爾元帥,成為德國海軍總司令,並晉升為海軍元帥。

二戰海戰十大明星兵器

點擊看大圖

在頻繁作戰的德國海軍潛艇艦隊中,湧現出一批王牌艇長,以擊沉艦船總噸位計算,有32位U型潛艇艇長的戰績超過10萬噸。雄踞榜首的是U-23號、U-99號艇長奧拓·克萊齊默爾中校,擊沉44艘,計26.22萬噸,這一“噸位之王”無人能敵;亞軍是U-9號、U-138號、U-43號、U-181號艇長沃爾夫岡·盧斯上校,擊沉47艘(擊沉艦船數量第一),計22.67萬噸,只是盧斯死於酒後誤事,在回軍港時答錯口令,被值班哨兵開槍打死;季軍是U-47號艇長岡瑟·普里恩少校,擊沉33艘,計19.72萬噸,這位艇長曾單艇偷襲英國斯卡帕灣軍港,擊沉二戰中第一艘戰列艦。單艇單次最高戰績紀錄被岡瑟·赫斯勒中校摘得,他指揮的U-107號潛艇在1941年6月創下一次戰鬥巡航擊沉運輸船14艘、總噸位8.67萬噸的記錄。單艇累計最高總戰績由U-48號潛艇創下,在舒爾策少校與勒辛中校兩任艇長指揮下,共擊沉護衛艦1艘、運輸船54艘,總噸位32.2萬噸。這些潛艇作戰最高記錄,既是德國的,也是世界的,因為這些記錄其他國家根本無法超越。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二戰中與德國同為軸心國的意大利海軍和日本海軍,潛艇擊沉艦船總噸位分別是93.2萬噸和77.6萬噸,德國的死對頭蘇聯海軍潛艇擊沉艦船總噸位是46萬噸,這些國家4—5年取得的戰績也只相當於德國潛艇1—2個月的戰績,這甩開有十條街了吧。對早期的潛艇戰,英國式的紳士們持不屑的態度,認為潛艇是上不了檯面的陰損海盜武器,艇員被俘後是要被處死的。傳統海軍強國與這傳統觀念交織,英軍的潛艇總是紅不了的配角,二戰中英國保持著一支規模不大不小的潛艇艦隊(自制222艘),取得的戰績不大,損失則不小(90艘)。能與德軍“海狼”媲美的似乎只有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美軍二戰中擁有315艘潛艇(戰中製造了203艘),共擊沉日本運輸船1113艘、日軍戰艦201艘,總噸位531萬噸,總艘數、總噸位雖不及德軍,可紙面作戰效率比德國U型潛艇還要高,但不能簡單說美軍潛艇就更強,因為這主要與日本海軍反潛力量尤其是反潛機太弱雞有關,美德潛艇作戰的對手、條件和環境等差異太大,基本不具可比性。

人怕出名豬怕壯。德國的破交戰使英國首相丘吉爾倍感壓力山大,他乘坐英軍“納爾遜”號戰列艦時也差點命喪德國U型潛艇。丘吉爾力促成立英美反潛特別聯合指揮部,將加拿大也拉入其中,調集一切力量消除這一心頭大患。隨著美英加海空軍聯合反潛力量的迅速增強,德國U型潛艇主宰大西洋日子在1943年5月出現反轉,整個5月活動在大西洋上的德國U型潛艇有118艘,作戰中損失41艘,戰損率高達34%,只擊沉50艘運輸船,計26.4萬噸。在此之前,德軍每損失1艘潛艇平均可以擊沉運輸船10萬噸,而在5月每損失1艘潛艇驟降至6400噸。5月24日鄧尼茲在日記中無奈寫到:“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損失已經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因此,5月被德國稱為“黑暗的5月”,這也意味著猖獗一時的“噸位戰”和“狼群戰術”開始走下坡路,德國U型潛艇開啟“虧損”模式階段。整個1943年,德國U型潛艇損失237艘,擊沉運輸船466艘,約220.3萬噸,僅有1942年取得戰績的約三分之一。1944年是德軍潛艇部隊最沮喪的一年,隨著諾曼底戰役的失利,德軍在地面、空中、海上全面處於劣勢,U型潛艇全年僅擊沉運輸船131艘,總噸位急劇下降到51.1萬噸,損失潛艇卻高達264艘,每損失1艘潛艇平均擊沉運輸船僅有1935噸。從1945年1月至德國投降的5月,是德國U型潛艇的消極彌留期,自保成為主題,已組織不起什麼大的行動,只擊沉54艘運輸船,總噸位約22.3萬噸,損失潛艇62艘。德國舉手投降前U型潛艇在各地尚存近400艘,背鍋的鄧尼茨成了德國新元首,可他的老部下們依然桀驁與固執,只有157艘U型潛艇向盟軍投降,竟有203艘(一說220艘)U型潛艇選擇了自沉(60%以上是新潛艇),重現一戰公海艦隊“彩虹”行動。

綜觀德國U型潛艇在二戰中走出一個“n”型,起點不高卻能攀上頂峰,達到高點又急劇滑落。這其實揭示了一個道理,長期戰爭的勝負,主要取決於戰爭的正義性與綜合實力。德國這兩方面都不佔,失敗就是遲早的事。德國U型潛艇的群狼利齒是厲害,可對手是盟軍5000餘艘反潛戰艦、3000多架反潛戰機,德軍始終無法破解盟軍全天候、全方位的立體撒網圍剿。德國U型潛艇面對同盟國無自衛能力的運輸船時,是狼與羊的關係,可要碰上盟軍反潛戰艦尤其是反潛機時,則變成兔子與老鷹的關係,一旦被鎖定幾無勝算。德國人搞機械是世界翹楚,可要論電子技術比英美就要略遜一籌,綜合科技的世界最高水平更是非美國莫屬。英美軍在反潛作戰中大量運用最新科技成果,在無線電定向、雷達、聲吶、反潛深彈、反潛魚雷等方面全面領先德國,使德國U型潛艇總是處在被動的“裸奔”中,等鄧尼茨搞明白英美採用了什麼新技術而反制時,英美那邊又有新玩意出現了,漢斯總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加上德國海軍潛艇艦隊幾乎得不到其他軍兵種的支援保護,在制海權、制空權盡失的惡劣環境下作戰,豈有不敗之理?

德國U型潛艇雖然在二戰中慘淡收場,但其先進的技術還是得到了傳承。德國1944年6月入役的ⅩⅪ型遠洋潛艇可謂傲視群雄,首次採用發動機通氣管,首次採用模塊化生產,首次水下航速(17.2節)超過了水面航速,取消了甲板炮,航行噪音小,電池容量大,水下航程遠,自動化程度高,被稱為世界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潛”艇(相同技術建造的ⅩⅩⅢ型為適合淺海的縮小版)。因為之前的所有潛艇大部分時間是在水面航行,若攻擊沒有武裝的商船等目標是在水面用甲板炮,一般只在被攻擊或偷襲時才潛航,潛航時間短、航速慢(一般7節左右)。而德國ⅩⅪ型潛艇開啟了潛艇以水下航行為主的時代,使潛艇更具隱蔽性和攻擊性,代表了潛艇技術發展的方向。德國戰敗後,為數不多的ⅩⅪ型、ⅩⅩⅢ型潛艇淪為盟軍的戰利品,蘇聯甚至將未完工的潛艇裝船運回國內,二戰後各國在設計潛艇時都廣泛借鑑了德國這兩型潛艇的長處。




蘇聯海軍二戰中的主力C級潛艇源自於二戰前的蘇德軍工合作,具有德國U型潛艇的血統,新中國海軍裝備最早的2艘中型潛艇即是駐旅順蘇軍1954年移交的C級潛艇C-52號、C-53號(後又移交同級2艘);蘇聯在二戰後推出的首款潛艇613型(W級),則基本是德國ⅩⅪ型潛艇的仿製品,共製造了236艘大量裝備蘇聯海軍,曾在1950年代向新中國出口5艘,並有償轉讓圖紙及設備,我國江南造船廠組裝了21艘,稱為6603型或03型;蘇聯後又在613型的基礎上發展出633型潛艇(R級),1960年代初我國引進後共生產了106艘,稱為6633型或033型(見上圖)。這三型源自德國U型潛艇技術的潛艇,自1950年代直到21世紀初構成新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的中堅力量,併成為我國自行研製新型潛艇的基礎,033型潛艇還先後向阿爾巴尼亞、巴基斯坦、朝鮮、埃及、孟加拉等國出口。如今中國海軍僅保留少量033型潛艇用於訓練,世界範圍也只有朝鮮海軍還作為主力艇使用。

1954年當時的西德加入北約組織後,獲准重啟潛艇製造業,有深厚底蘊的德國軍工相繼製造出201型、205型、209型、212型、214型等中小型常規潛艇,用以裝備德國海軍及出口。德國這些現代潛艇與U型潛艇是一脈相承的關係,性能先進,工藝精湛,價格還可以,中小國家也買得起,在世界軍火市場上銷路一直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