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远比我们真诚:不专心的陪伴我不要

孩子远比我们真诚:不专心的陪伴我不要

作者:匣子(爸妈进化论主笔)

01

今早,女儿打了我一巴掌。

三岁叛逆期的孩子打人,本在我的预期中。虽然女儿在此之前从未犯过,但今天的这一巴掌,意义非凡。

事情是这样的:孩子爸爸自复工后,由于堆积的项目太多,回家后经常是3分钟一个电话,今天好不容易周末,早上爸爸答应女儿吃过早餐后一起玩“医生体验组”,可就在早餐中,一个电话过来,接了半个小时,还没停······

女儿可怜巴巴的在旁边守了半个小时,好不容易爸爸完事了,两人玩着,可爸爸明显不专心,玩一下,看下手机,玩一下,回下信息。情绪已至冰点的女儿,翘着嘴巴走出了房间。

我走过去想安抚下,不料孩子根本不买账。”不要,不要,就不要,爸爸老是边陪我,边打电话·····,哼“话音刚落,一巴掌打到我的脸上。

说实话,很生气,爸妈也有不得已啊。一贯的冷静让我把怒火压了下来。孩子是在向我们抗议吗?

我突然想起前几天听樊登讲《忙碌的爸爸也能成为好爸爸》时讲的自己的一个例子,他一边看书,一边盯孩子听写,突然儿子哭了起来,说“爸爸,你根本就不想陪我听写”,他突然意识到,孩子用哭来抗议他的不专心。

他在讲这本书时,特别强调了亲子陪伴的黄金时间,父母不需要一天陪十个小时,工作忙,人之常情。但当真正陪孩子的那五分钟,半小时里,一定要专注,这样不仅自己乐在其中,孩子也能真正感受到父母的爱。

我恍然大悟,孩子对于陪伴的态度,赤诚而简单。

维达2014年的《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调查发现,各年龄段的父母,平均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4.16小时。在陪伴的过程中,有17.8%的父母经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

抛开那些边陪孩子,边看手机娱乐的父母不讲。很多大人的理由是“忙”,甚至一遇到这种情况就拿出“抱起砖头就陪不了你,放下砖头就养不起你”的悲言壮志。

我看,未必!

孩子远比我们真诚:不专心的陪伴我不要

02

我犹记2019年6月份参加某所北方大学的提前批MBA面试,一位女考官问我的问题:作为一个女性管理者,请问你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他的潜台词是:忙工作就顾不了孩子,陪孩子时怎么忙工作?毕竟我是“双重”身份。

“没有平衡,只有取舍,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早点干完,回家了好好陪娃,忘掉工作。” 我想她这么问,一定自己也曾这么困惑过吧。

是的,很多人,把陪孩子这件事想的太复杂了,以至于还没专心陪,就忧心忡忡。其实孩子,每天只需要你那几分钟,一个小时的专注而已。很难吗?

网友“渡渡鸟”的这份自述,可以说是很多大人陪孩子时的特写:

孩子远比我们真诚:不专心的陪伴我不要

而网友的评论,也道出了他们陪娃时的真实状态:陪孩子时,不由自主的想看手机上有没有要回的信息。

全心全意陪孩子实际上是最难的。

说的就是我!

陪娃时,想着老板的信息要回,客户的信息要回,朋友的信息要回;工作时,想着好久没陪孩子玩了,最后就陷入自我纠结中。

这是很多爸爸妈妈常犯的错误,一边是工作不敢怠慢,一边是陪娃的愧疚。

孩子没有我们想的那么脆弱,也没我们想的索取的那么多,央视主持人王小骞在直播时说,由于她工作的原因,手机基本就是当电脑用,跟孩子在一起时可能经常要看手机,但是,她依然每天抽出20分钟全心全意的陪女儿,而女儿给她的回馈是每天都说:”妈妈,我好爱你”。

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日理万机的大人物,依然不会错过下班后陪孩子游乐的每一次约定。

他曾说过:”我不可能一辈子当总庭,但会一辈子当父亲”。

何况我们呢?不是我们做不到那么专注,是因为我们没想明白,还在患得患失,还在纠结。

可是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平衡,只有相对的取舍。

专心陪孩子玩一会,信息没回,老板不会炒了你,朋友不会拉黑你。你对自己的信心,就是对孩子的信心。

当然也有些父母,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并竭力做到最好,可也事与愿违。

在北京卫视最新一期的《老师请回答》里,有一个妈妈我至今印象深刻,她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有个9岁的女儿叫兜兜,因为陪写作业,让母女两的关系异常紧张。

可以看的出来,她整个人的状态都是悲观怨恨加委屈的。这样的妈妈或许有很多,因为家庭,放弃梦想,因为孩子,抛弃工作。

美其名曰陪孩子,实际却拿孩子泄愤。他们糟糕的状态,恶毒的语言,都是对孩子无形的伤害。

如果父母们没办法做到全身心陪伴,那就不要勉强,去工作。下班回来,周末时专心带带他们也是可以的。

如果你今天真的很累了,就别强颜欢笑,告诉孩子,你自己去玩会吧。等你觉得自己可以全身心投入时,再陪孩子玩。

最怕的就是“努力想做个好父母,但是状态常常欺骗我”的大人。不要勉强,绝对不要敷衍。只要你足够真诚,孩子会懂你。

孩子远比我们真诚:不专心的陪伴我不要

03

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有的父母已醒悟,有的还在原地踏步。

视频里的这个爸爸,自己在旁边可乐瓜子辣条,丢给女儿一部手机玩游戏,自己是不玩了,可这种没交流,没互动,各玩各的,叫陪伴吗?

孩子远比我们真诚:不专心的陪伴我不要

更讽刺的是这个视频发布者的名字叫“儿童智能陪伴机器人”。

2018年,从北京来青岛旅游的双胞胎姐妹裴元谨,裴元桐在沙滩游玩时走失,警方经过20多小时搜救后,找到时已是两具没有生命体征的尸体。

而照看他们的母亲,事发时在几米外的地方玩手机,看一会手机,看一眼孩子。发个朋友圈的功夫,孩子就不见了。

他们用陪同代替陪伴,明明近在咫尺,却不愿与孩子共乐一秒。他们被那些真正懂得专心陪伴的父母,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犹记2015年,吉林的一位80后爸爸朱春燮,变卖公司股份和房产带女儿小恩环球旅行的事迹一度上了热搜。 带女儿体验农耕生活,亲近大自然,钓鱼,抓虫子,给朋友们写明信片。走过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孩子远比我们真诚:不专心的陪伴我不要

而促使他下定这个决心的初衷,仅仅是觉得自己工作太忙,陪孩子太少了。在这位父亲的眼里,陪伴比赚钱更重要,而专心的陪伴,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自己在专心陪女儿周游的过程中,也收获了许多的商机。与孩子共同得到了成长。

孩子远比我们真诚:不专心的陪伴我不要

台湾妈妈陈美玲,秉承着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把三个孩子都送进了斯坦福。在她诸多分享的育儿经历,我看到了一条:孩子找你玩,问你问题的时候,永远不要说等一等······

她说到有一次,自己正在做饭,孩子跑过来问她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其实当时她并不知道答案,但她当即关掉了火,陪孩子去探索寻找这个问题。

这就是专心。

孩子远比我们真诚:不专心的陪伴我不要

04

我突然想起“人生九百格”

如果把人生按月分成格子,大概会分成900格,刨去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时间,孩子和父母即使天天相见,大概也只占到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

如果一个月见一次,这一生当中,大概也只占到三分之一的三分之二,如果一年见一次面,一生在一起的时间大概只有一个月。

有些泪奔。我们为人父母,常常在忽视中,纠结中。错过了那个只有你和孩子的“专注时光”。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

他们的真诚,让我们羞愧!

这一生或许很长,但孩子需要你的日子其实很短。

孩子远比我们真诚:不专心的陪伴我不要

作者简介:匣子,富书专栏作者,富书亲子营第7期学员,80后爱折腾的少女宝妈。相信明天总比今天美好的乐天派;善于思考,乐于总结,每天都督促自己进步的职场管理人士,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