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行人】找工作的困惑:有“真正的自己”这回事吗?

想谈一个一度困扰我很久的话题。

我这个问题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同感,或许有的人早就想明白了,也有可能很多人还从没思考过。又或许有人正在因此备受煎熬,所以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启发。

这个问题,就是关于寻找“真我”的问题,说直白点,就是想要发现,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自己的核心特质适合做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我。

这个话题听起来有点硬核,有点哲学味。但是对我来说,这是我在前两年真实遇到的心理困境,甚至一度有些因此消沉。

事情的诱因是研究生临近毕业,需要考虑找什么工作。我就上网查,怎么找到理想工作,基本观点都说要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自己喜欢做的,这是第一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得好,做得有动力。这个听起来很合理。

然而问题来了,当我仔细开始思考这一命题时,我发现我似乎并没有一个特别喜欢做的事。其实我并不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相反,我感兴趣的事情好多,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生物物理,经济人文,电影体育,文艺手工,等等等等

虽然兴趣很多,但如果你让我挑一个自己特别偏好的,或者说特别痴迷,特别专精的事情,我却说不出来。我觉得都挺有意思的,可我总不能啥都干吧。

于是我就开始纳闷了,为什么自己长久以来不去发现真正的自我,直到要走向社会了,才急匆匆地去思考。我开始自责,大学忙东忙西,心没有沉淀下来探索自我。高中时埋头做题,没有好好思考未来。进一步想到初中、小学都没去着重培养自己特别的兴趣。

除了自责,我还怪教育制度,“定体问”嘛,一定是体制的问题。初高中应试教育,让我专心做题,没有做好自我开发。大学教育不够创新,让我没有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抱有这样的想法。

这期间,我找别人聊,问他们是怎么找工作的,好像大体上都很随缘。我还去咨询了顶级的职业规划咨询师,当然,在那段最困惑的时间里,那位咨询师还是在很大程度上给了我宽慰的。方向也是对的,就是说你要去试,什么都去做一做,才能发现自己真正兴趣所在。她还举了一些曾找她咨询的一些顶级企业高管的例子,有些人干到年薪百万,确不开心,觉得那不是自己真正想干的事,最后跳槽,降薪做了自己更喜欢的事。

尽管接受了职业咨询,其实也是某种程度的心理疏导,我的心态也有所松弛。但并没有从思想层面解决我的困惑,就是说,我还是相信,有一个固有的,真实存在的真实的我在哪里等着我去发现。

让我真正豁然开朗的,是一个偶然看到的TED演讲,在看完这个短短12分钟的演讲之后,我才真正的,从思想层面的,由这个困惑之中解脱出来。这个演讲来自于英国哲学家Julian Baggini,标题非常直白,也直击我的问题,“Is there a real you.”,真实的自己存在吗?

这是个挺早的视频,拍摄于2011年,那时我刚上大学,一切都很新鲜,根本没有这方面探索的需要,也从来没注意过这个演讲。其实时至今日,你会发现,无论内网、外网,这个视频的点击率也并不是很高。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我并不清楚,到底多少人和我一样,有类似寻找真我的困惑。

我就直接从最击中我的点说起了。就是他举的瀑布的例子,我当时就震惊了。他说,这条瀑布真实存在,瀑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没有什么永恒的特质。它是一个过程(process),是许多东西的集合。

这个洞察太智慧了,我们用这个模型来看待自己,非常的贴切,我们从出生到刚才这一刻,经历多少的事情,认知、观点、喜好、性格,不知道被洗刷、重塑了多少次。今天的你和半年前、一年前、三年前的变化,大家去体会一下,变了多少。

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现在看来,寻找固有的真我,是一种消极的,荒唐的,必定不会成功的尝试。你如何才能找到黄河、长江、泰山真正的样子?

而人和瀑布相比,显然更具开放性。虽然我们无法超越自己固有的限制去做到任何事,但至少,我们能在自己可以达到的边界内,尝试、规划、塑造、改变我们的人生。

我现在依然同意我那位咨询师的话,多试一试各种事情,但我会给这句话赋予新的意涵,尝试不是为了寻找我“固有”的特质,而是不断探索、塑造我自己,让自己变成可以成为的、想要成为的人。接受现在的自己,所有的经历都是有意义的,无论是那些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快乐的、还是沮丧的。

未来也不应被所谓“真我”的追求所禁锢,“我”是不断变幻的,充满着令人兴奋的可能性。就算真的存在一个真我,那也应该是一个一边发现,一边创造的我。

就像在演讲中引用的佛教里的一句话:“水人调船,弓匠调角,巧匠调木,智者调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