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中考試題評價|歷史:培養歷史能力,實現育人目標

2020年河北省中考歷史試題依據課程標準進行命制。全卷直接考查14個學習單元,覆蓋面廣。試題的結構、題型和難度等方面保持穩定。試題落實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引領河北省初中歷史教學。

一、落實知識與能力目標,考查主幹知識

歷史課程標準提出普及歷史常識的課程理念。所謂“歷史常識”,是相對於高中和大學的歷史學習內容而言的,初中歷史課程的學習內容是常識性的歷史知識,是基礎性的國民教育中必備的歷史知識。歷史主幹知識主要包括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以及體現出的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即歷史發展線索和主要的歷史發展時期和階段等,是學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知識。

2020年河北省中考歷史試題涉及的考點主要有:鴉片戰爭、洋務運動、義和團運動、中國共產黨的創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新中國的外交、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明治維新、工業革命、納粹德國的統治與侵略、歐洲的聯合、冷戰、殖民體系結束等,都體現了歷史課程標準要求掌握的主幹知識和能力要求。

二、落實過程與方法目標,考查歷史學習能力

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掌握及應用,需要一定的學習能力;歷史學習能力又以歷史知識為載體,兩者缺一不可。所以,教學時應注重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會並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逐步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且能夠根據學習的需要調整學習策略。因此,2020年的中考試題在注重主幹知識考查的基礎上,更突出對歷史學習過程與方法的考查,使學生掌握歷史學習能力,為高中階段的歷史學習打下基礎。

1.考查依據史料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過程。

歷史學科的本質是求真求實。認識歷史只能分析現存的史料,史料是通向歷史認識的橋樑。歷史課標明確提出:初步學會從多種渠道獲取歷史信息,瞭解以歷史材料為依據來解釋歷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證據的歷史意識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初步學會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

今年的試題拓寬了歷史材料的選擇範圍,既確保了材料的權威性,尤其是所選材料的政治性和科學性,又豐富了材料類型。試題呈現以論著、人物宣言、老廣告、圖表、郵票、文獻、文件等形式,通過運用材料創設新情境,使學生與“過去”對話交流,引領學生通過對歷史材料的閱讀、分析、思考,在正確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歷史學習與探究過程。

如13題,通過1920年代歷史上著名的“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為背景,構建問題情境,結合材料中的“信奉馬克思主義,主張對外反抗西方列強,對內反對封建軍閥”“採取俄國布爾什維主義的活動方式,秘密組織政黨”“1921年”“創立了中國共產黨”等關鍵信息,判斷出“這些人”的主要代表是陳獨秀和李大釗。該題體現了引導學生在新情境下依據史料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的學習過程。

2.強化歷史解釋,凝鍊學科思維。

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態度、能力和方法,並能闡明歷史發展的軌跡及其意義所在,是歷史學科最核心的能力。所有歷史敘述在本質上都是對歷史的解釋。人們通過對史料的蒐集、整理和辨析,客觀地理解歷史事物,不僅要將其描述出來,還要揭示其表象背後的深層因果關係。通過對歷史的解釋,不斷接近歷史真實。歷史解釋能力是對客觀史實進行主觀解讀和闡釋的能力。它包括對史料的解讀能力、觀察能力、重證據意識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歷史思維,又稱“歷史情境化思考”,是一種基於對過去的理解以及由歷史理解所轉化的對歷史事實的還原。運用歷史材料創設情境,引領學生在新的歷史情境下進行思考,貫穿今年試題的始終,主要有11、12、13、14、16、17、20、26(2)(3)、27(2)、28(2)等。

如20題,該題取材於普通老百姓的視角“既感受到了舊制度所帶來的壓力,又體會到了新制度所帶來的辛酸”,創設問題情境,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到底“誰是冷戰失敗的承受者?”通過分析材料中“舊制度所帶來的壓力”“新制度所帶來的辛酸”“冷戰失敗”等關鍵信息綜合判斷,即可得出正確結論。該題選材新穎,情境創設巧妙,為學生進行歷史思考,還原歷史事實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

3.考查課改新理念與歷史教學的緊密結合。

中學歷史教學方式是學科課程實施的關鍵,尤其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歷史教學的策略、教學方法、教學評價及教學質量等問題。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因此,新課改倡導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樂於探究歷史問題。注重學生關鍵能力的發展,尤其是注重培養學生蒐集、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過程,培養逐漸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掌握必要的學習方法。

如14題,該題通過兩則1950年代的老廣告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多種歷史呈現的方式,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從多種渠道蒐集各種類型的歷史材料,以此為依據進行歷史佐證,從而形成重證據的歷史意識並培養學生歷史閱讀能力和觀察能力。學會閱讀和觀察,是瞭解和解釋歷史的重要途徑。

如18題,該題通過《英國1854—1856年間原材料、食品、工業製造品進出口貿易比重統計圖》進行情境創設,將抽象的歷史現象轉化為可讀可看、直觀的數據圖表,引導學生通過圖表中的 “英國”“1854—1856年”、工業製造品進口比重6%和出口比重“85%”、原材料進口比重“61%”和出口比重7%等關鍵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即可得出結論。該題呈現了以客觀、嚴謹的歷史數據為證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引導了參與歷史學習與探究的過程的理念。

三、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突顯育人功能

育人為本理念的本質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是歷史教育的目標。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歷史課程要從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出發,充分體現育人為本的理念。育人為本的另一含義是培育什麼樣的人,課標的表述是培育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公民,綜合素質高且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這也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要求。歷史教學及考查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一個永恆且歷久彌新的主題,2020年的河北中考歷史試題呈現出良好導向。

如11題,該題通過運用鴉片戰爭前後道光帝思想保守的材料入題,引導學生認識到,雖然他“在位期間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但清王朝在其統治時期卻進一步衰落”,鴉片戰爭失敗後,卻“沒有采取任何向西方學習、振興王朝的措施”,究其根源是其思想上的“因循守舊”。該題的價值就在於通過反思歷史,從而使學生認識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

如12題,選取“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留學生出國時的宣言”創設問題情境,學生通過對材料中“1875年”“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留學生”“此去西洋,應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揹負國家之未來……奮然無悔”等信息進行分析,再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判斷,即可得出他們當時出國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救國圖強”,引導學生感悟近代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而進行英勇奮鬥的精神,初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增強歷史責任感。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時代賦予歷史教育的崇高使命。歷史教育既要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歷史知識,作為他們今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必要的歷史資源,又要培養學生今後賴以安身立命的價值體系,讓他們崇尚真善美,在一些重大問題上旗幟鮮明。因此,培育對國家的忠誠一直是歷史課程的宗旨。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優秀文化傳統的結晶,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歷史課程的性質與功能以及課程內容,都內含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因素,這是歷史教育的核心,培養學生做什麼樣的人,具有怎樣的價值觀,既是歷史課程的重要目標,也是歷史教育的重要內容,歷史課標對此有明確要求。因此,2020年的中考歷史試題在這方面進行了充分考查。

如26題,通過義和團“在直隸廊坊一帶對八國聯軍的阻擊”,引導學生感受面對列強侵略,中國人民表現出的不畏強暴、不怕犧牲、英勇鬥爭的大無畏精神,認識到自鴉片戰爭後,中華民族奮鬥目標之一就是為了實現救亡圖存,中國人民為此進行了前赴後繼,不屈不撓的奮鬥,他們的鬥爭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強和崛起的強大推動力,於潛移默化中落實了愛國主義教育這一核心目標。

四、落實歷史課程綜合要求,考查史鑑功能

歷史思維的時間和空間對應性很強,要求以當時的視角和價值觀去思考。這樣的思維活動是將過去、現在及對將來的展望結合在一起的,其借鑑歷史、指導今後的特殊價值是個人或民族的力量所在,這就是我們今天進行歷史教育的靈魂。歷史悲劇的重演,正是缺乏歷史思維意識的結果。歷史教育的價值在於“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為宗旨,這一宗旨在今年的試題中得到了具體體現。

如27題,該題取材德國納粹統治下“恐怖、暴行、戰爭”的相關材料,引導學生結合現實對德國的過去,運用歷史思維進行深入思考“納粹統治給德國造成了哪些後果”“納粹統治使歐洲陷入了哪場戰爭”,認識到德國納粹黨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因未能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教訓,再次給德國和世界帶來巨大災難,引導學生樹立熱愛和平的觀念和憂患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立志為促進人類和平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在世界局勢整體緩和但局部衝突不斷的今天,頗具現實意義。

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特別要注意歷史現象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繫”。2020年曆史試題以時事熱點切入,綜合考查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實現了所學的歷史現象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繫;在體現歷史學科功能價值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習歷史的興趣。

如28題,該題運用今年的一則熱點新聞“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5月27日,美國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就中國即將出臺‘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一事舉行會議進行討論,這一提議被中國一票否決。”和《聯合國憲章》內容以及“1971年聯合國2758號決議”,創設問題情境,視角新、跨度大,全面考查新中國外交史的縱向聯繫。通過中國恢復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在聯合國動用“一票否決權”依法維護國家主權利益,蘊含了對“家國情懷”的考查。試題的價值取向明確,體現了河北省中考歷史試題鮮明的政治原則。

(河北省教育廳中考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