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洪洞走向世界的大槐樹移民,究竟蘊含著什麼樣的精神信仰?

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華夏族民的遷徙幾乎從未停息。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我們的步伐越走越遠!無論是因為避亂、謀生亦或者國家計劃需要,總而言之,中國的大江南北幾乎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移民。

而在這些波瀾壯闊的移民史中,明初“山西大移民”的大槐樹傳說,則是其中人們最耳熟能詳的故事之一!

從洪洞走向世界的大槐樹移民,究竟蘊含著什麼樣的精神信仰?

中原初定,新王朝的人口遷移!

元朝末年,可謂是民不聊生。由於這一時期元政府連年對外用兵,同時對內實行民族壓迫,加之黃淮流域水災不斷,饑荒頻增,最終激起連綿十餘年的紅巾軍起義。面對起義,元政府予以殘暴的鎮壓,而各種爭域奪地的殊死之戰也時有發生,最終導致兩淮、山東、河北以及河南百姓可謂是十亡七八。

正如張養浩在《流民歌》所道:“哀哉流民!為鬼非鬼,為人非人。哀哉流民!男無衣衫,女無完裙。……哀哉流民!死者已滿路,生者與鬼鄰。哀哉流民!一女易鬥粟,一兒換數文。”

如此慘烈的景象,可以說是當時的真實寫照!元末,朱元璋於江淮起兵,經過一番一番努力之後最終建立明朝。不料農業生產剛剛有所恢復,天下剛剛安定,明初"靖難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魯、豫、皖諸地深受其害,幾成無人之地。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就稱:“今喪亂之後,中原草莽,人民稀少。”

從洪洞走向世界的大槐樹移民,究竟蘊含著什麼樣的精神信仰?

在中原發生一系列戰亂的同時,靠近蒙古草原的山西地區,卻是另外一種景象。由於距離戰場較遠,山西全境相對顯得安定,儼然就是一個世外桃源。再加上此後風調雨順,連年豐收,四境安謐,這一時期,山西可謂是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因為安定的環境,導致山西成為北方的入口輸入地區之一,外省的大量難民開始流入山西,也讓山西成為那時人口稠密的地區。

此時的晉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處,而洪洞縣又是當時晉南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洪洞地區土沃水足,人煙尤為稠密。明朝建立之後,根據人口統計,此時的山西人口比河北、河南總數還多,這種人口分佈不均的現象嚴重影響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了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明朝便決定大量從山西往外地遷民,凡“丁多田少”及“有丁無田”之家,都在遷移之列!據《明實錄》記載:從 洪武六年至永樂十五年的 41年間,全國移民十八次,其中從山西移民就有十二次。

為進一步恢復各地的農業生產,明初建國後,從山西繼而往全國的移民基本上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在強力推動著,從朝廷到地方也均在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

明洪武年間至永樂十五年間,明廷屢移山西民於京、冀、魯、豫、皖、蘇、鄂、秦、隴等十餘省市。移民們在當地定居,並開始不斷繁衍生息。經過六百餘年的發展,移民子孫得以遍佈全國以及海內外各地,共同書寫著中國遷移歷史上的傳奇故事!

從洪洞走向世界的大槐樹移民,究竟蘊含著什麼樣的精神信仰?

洪洞大槐樹,移民們的精神信仰!

在華夏大地遍佈的山西移民中,很多人口中都流傳著關於大槐樹的傳說!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

為什麼關於大槐樹的故事能夠流傳至今?這與那段古老的移民故事終究密不可分。據說,每次遷民,不管家在何處,都以洪洞為集中地。據古書記載,明朝時在洪洞城北二華里的賈村西側有一座廣濟寺,為唐貞二年所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眾很多,香客不絕。寺旁有一棵“樹身數圍,前遮數畝,蔭藏數目”的漢槐,車馬大道從樹蔭下通過。汾河灘上的老鴰在樹上構窩築巢,星羅棋佈,甚為壯觀。明朝開始“山西大移民”之時,官方在廣濟寺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併發放“憑照川資”,也正因此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薈萃之地。

民國6年《洪洞縣誌》記載:“大槐樹在城北廣濟寺左,按《文獻通考》(應為《續文獻通考》)載:明洪武、永樂間,屢 徙山西民於滁、和、北平、山東、河南等處,樹下為薈萃之所,傳聞 廣濟寺設局駐員,發給憑照川資。”

常言道:“故土難離”。

在作為集合點的大槐樹下集合之後,這些平凡的百姓便踏上了遷移之路!離開洪洞的晚秋時節,槐葉凋落,老鴰窩顯得十分醒目。凝眸高聳的古槐,棲息在樹杈間的不斷地發出聲聲哀鳴的老鴰,便成為移民們代代相傳的記憶!頻頻回首的移民,不忍離去安居的故鄉,卻也不得不不離開熟悉的地方。三步一回頭,五步一轉身,或許噹噹走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的時候,人們最後一瞥,也只能只能望見聳立雲端的槐樹和樹梢上的老鴰窩。於是,大槐樹和老鴰窩就成為移民惜別家鄉的標誌,古槐的形象也牢牢地刻在了所有移民的心中!

儘管說洪洞大槐樹,但實際上移民卻並不只是洪洞縣人,而是山西各個地方集中到這裡的人,經由此地然後他們再遷往全國各地。自稱大槐樹移民,但卻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大槐樹人,“大槐樹”更多的只是作為一個出身象徵和身份標記。山西洪洞縣作為隸屬於平陽府的人口大縣,地理條件優越,北達幽燕、東接齊魯、西臨河隴、南通秦蜀,再加上古時縣城就有較大的驛站和豐富糧產,這一系列的便利條件都為洪洞大槐樹的所在地作為人口遷徙的集散地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從洪洞走向世界的大槐樹移民,究竟蘊含著什麼樣的精神信仰?

地方誌是探究一個地區歷史的第一手文字資料,而在北方地區民國所修地方誌中,尤其是河北、河南、山東等地的地方誌中,洪洞大槐樹遷徙的故事都是久久傳承記載!

為何大槐樹下會如此久久流傳?

正如曾廣欽在《增廣山西洪洞大槐樹志·序》中說:“推厥原因,蓋必遷徙之時,驅各屬之民,聚洪洞大槐樹下,由此點齊,由此分遷,臨別紀念,永久弗止,殆無疑義。”

對於世代耕耘的黎民百姓來說,當他們告別父老,離開故土後,就將開啟一段坎坷漫長的遷徙之路,一段難以言語的辛酸歷程!興隆繁盛的洪洞縣,鬱鬱蔥蔥的大槐樹,也就只能成為烙印在他們的腦海中的美好記憶,成為他們永遠依戀的精神家園。對於六百年後的我們來說,洪洞大槐樹代表的不僅是一個古老的地點,更是代表人們對於祖先的緬懷與精神信仰!

大槐樹移民影響下的代表地區——山東!

山東,在元時屬中書省,明朝建立後置山東布政使司管理,共轄6府、15州和89縣。元末明初之時,其實山東地區人口同山西不相上下,但此後一段時間內,由於黃河下游氾濫,災疫盛行,再加上“靖難之役”南北構兵之際對於山東百姓的屠殺。最終“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山東由人口大省成了人煙稀少的移民遷入的重點地區之一。由於結束戰亂後的山東地區擁有大於山西的耕地面積,所以這時的山東地區也的確吸納了諸多移民,也讓後世的山東大地得以流傳著經久不絕的大槐樹傳說!

從洪洞走向世界的大槐樹移民,究竟蘊含著什麼樣的精神信仰?

山東移民,以明時的東昌府、濟南府、兗州府、萊州府、青州府最多。而山東一百餘個地區中,有八十多個縣區是可以有理有據地查到移民記錄的!

如定陶《張氏家譜》載:“我始祖諱四老字開墓,原籍山西平陽府洪洞縣人,奉詔遷徙山東,籍隸定陶,居城二十六里堂林坡村,即今之陳集奄東南東張莊是也。”

其它許多縣區,也可以從當地的地方誌或許家譜中查到類似的記載,為山東的明初移民痕跡提供著佐證。如1956年濟寧當地的居民在發現一座墳墓,棺木未朽,屍衣未腐,

屍衣內有紙寫道:“明朝郭軒,嘉靖十五年,從山西洪洞縣遷來濟州南關外住。終年五十六歲。”

山東移民,以洪武朝為多、永樂朝次之,也有個別為其他朝遷徙者。從家譜、碑文中的記載看,大多記載為從洪洞遷出,也有個別從它縣遷出。儘管洪洞代表的可能更多隻是代表一個標誌,但我們無疑可以看到山西到山東移民十分眾多。來自山西的諸多移民,逐漸使得山東的農業生產得到恢復,社會經濟得以好轉,重新成為人口大省!

從洪洞走向世界的大槐樹移民,究竟蘊含著什麼樣的精神信仰?

大槐樹移民的歷史意義!

明代大槐樹移民,是我國曆史上一次長時間、有計劃、大規模、大範圍的移民,對於當時的經濟發展具有極大的積極作用。通過移民,大量人口被遷往各地,同當地民眾一起辛勤勞動,大片荒地被開發出來,有利於明初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後軍都督事朱榮上言:“東昌(治今山東聊城)等三府屯回遷民五萬八千一百二十戶,租三百二十二萬五千九百八十餘石,棉花二百四十六萬斤。”

經過一段時間的移民與恢復,大明朝的生產有所發展,到處呈現一派生機繁榮景象。正如明朝官員趙科的記載:

“豈意不到二三年,民益日廣,相與披荊棘,除草萊,立成街市,漸至人煙繁多,百貨駢集,野有餘糧,民無菜色,於是化憂為喜,易悲以樂,皆賴朝廷洪福,州官勤勞,百姓效力,以致如斯。”

通過大槐樹移民,調節了因戰亂導致的各地區人口不均的狀況,從而 減少了因人口問題而造成的財力物力浪費,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某些地區行將出現的社會混亂問題。此外,移民還促進了地區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使先進生產工具和技術經驗得以廣泛推廣。 對鞏固邊防、穩定社會以及增強華夏民族的凝聚力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從洪洞走向世界的大槐樹移民,究竟蘊含著什麼樣的精神信仰?

時至今日,由大槐樹移民本身形成的民風民俗、語言行為、民歌民謠、故事傳說、姓氏村名以及大量家譜、族譜、碑記等等,共同構成了一種豐富多彩而獨具特色的文化傳承與文化現象。

比如說為什麼上廁所又叫“解手”?很多地方廣為流傳的解釋就是:因為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樹居民被強制遷移,途中官兵緊縛其手防止逃跑,所以大小便前需要先解開手上的繩子。

不管史實真相如何,因為大槐樹移民的後裔遍佈全國,所以“解手”才能成為一個全國各地的通用代稱。每當人們提起洪洞縣大槐樹以及老鸛窩的時候,是否會聯想到我們的祖先不辭辛苦、歷盡艱辛的移民歷史,是否會對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充滿著濃厚無可的家鄉情結?不忘先祖功德、熱愛故土,這或許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具體體現,亦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集中表達。

華夏民族從未斷絕的血脈傳承!

在這片中華民族的大地上,我們很多人都會從長輩口中得知自己是大槐樹的血脈。甚至連隔海相望的臺灣,也有諸多同胞的祖先來自大槐樹移民!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對於祖先的懷念也從未停止,甚至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也曾遠赴山西參加尋根祭祖大典。

水有水源,樹有樹根,人則有血脈宗親。那麼,你來自何方呢?——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數百年來,這些故事在我們的祖先口中祖祖輩輩相傳,在廣大地區中可謂是婦孺皆知!位於洪洞縣城大槐樹故地,是也成為了聞名全國的明代遷民遺址,成為海內外數以億計的古槐後裔尋根祭祖的聖地!

從洪洞走向世界的大槐樹移民,究竟蘊含著什麼樣的精神信仰?

幾個世紀以來,洪洞大槐樹被當作“家”,被看作“根”,成為億萬人心目中的故鄉。幾百年來,廣大的大槐樹移民共同奮鬥,艱苦創業,對歷史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悠悠六百多年已經過去,如今漢代古槐已不復存在,消失在歷史的風塵之中!而與其同根同源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樹,則枝葉繁茂,就像如今正在重新崛起的中華民族一樣,充滿著無限希望與無限活力。

在祖國的大地上,遍佈著大槐樹處移民的後裔,有的來自南海之濱,有的來自長城腳下,還有來自異國他鄉的海外僑胞。這些炎黃子孫,就像大槐樹一樣,一代又一代地繁衍在大江南北,世界各地。五千年的中華民族,帶著古老的血脈傳承,悠久不斷。不忘祖國,也需不忘自己的根本所在!大家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願你做出自己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