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之记叙文阅读两大考向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中考语文之记叙文阅读两大考向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记叙文阅读

考向一 表达方式的作用 ; 考向二 表现手法

考向一 表达方式的作用

题型:1.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这件事为例,简要分析其中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2.试比较下面这段话与文中画线句在写法和表达效果上的相同之处。

回归课文:统编七下《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问题: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分析其表达方式的作用。

【解题思路】首先分析题干,根据“细节描写”可知这里已经点出了表达方式:描写。根据“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分析其表达方式的作用”可知这里要求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还要在原文中寻找对应的例子。在分析作用时还要注意结合题于中所说的闻一多的人物形象”。

回归课文:统编七下《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参考答案】 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细节。比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再如,抓住闻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了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方法指导 (1)分析题干。 (2)根据具体语段内容判断表达方式。

(3)明确表达方式的一般作用。

(4)联系文章内容、主旨、作者情感等分析具体作用。

(2)根据具体语段内容判断表达方式或根据表达方式的判断标准提取并概括相关内容。

判断标准 表达方式

作者情感的抒发,语言一般形象生动 抒情

作者观点的表达,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议论

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感受 描写

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平实的、科学的解说和介绍,语言一般平实,且具有科学性 说明

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事件发展的经过 叙述

(3)明确表达方式的一般作用。叙述:作者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环境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描写:将人物、事件和景物表现得栩如生,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抒情:两种方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借物寓情、托物言志、融情于事、融景于理)。直接抒情坦率真挚,质朴诚恳,颇能打动人心;间接抒情则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议论:作者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或看法。能够直接点明和深化所写事物的意义。

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清楚事物的特征、性质等,使文章条理清晰,准确具体,有说服力。

(4)联系文章内容、主旨、作者情感等分析具体作用。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描写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人物或事物什么特点,叙述了人物的什么经历,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等。

试题研究《我与裘盛戎》

什么时候才能再出一个裘盛戎 我和盛戎最初认识,是和他到天津去看戏。演员们知道裘盛戎来看戏,都“卯上”了。散了戏,我们到后台给演员道辛苦,盛戎拙,于言词,但是他的态度是诚恳的、朴素的,他的谦虚是由衷的谦虚。他是真心实意地向人家学习来了。回旅馆的路上,他买了几套煎饼倮子,有滋有味地吃起来。他咬着煎饼包子的样子,表现出很喜悦的怀旧之情和一种天真的童心。我一下子对这个京剧大演员产生了好感。盛戎睡得很晚。晚上他一个人盘腿坐在床上抽烟,一边好像想着什么事,有点出神。不知是为什么,从这以后我总觉得盛戎的许多唱腔、唱法、身段,就是在这么盘腿坐着的时候想出来的。


盛戎的身体早就不大好了。编排《雪花飘》的时候,他那几天不舒服,但还是跟着我们一同去体验生活。《雪花飘》写的是一个送公用电话记录的老人的事。我们去访问了政协礼堂附近的一位送电话记录的老人。老头子六十好几了,一脸的白胡茬,还骑着自行车到处送电话记录。盛戎在那间屋里坐了好大一会儿,还随着老头子送了一个电话记录。
《雪花飘》排得很快,一个星期左右,戏就出来了。幕一打开,盛戎唱了四句带点马派味儿的“散板”:“打罢了新春六十七哟,看了五年电话机。传呼一千八百日,舒筋活血,强似下棋!”我和导演一听,都觉得“真是这里的事儿!”
为了编排《杜鹃山》,1969年那次我们到湘鄂赣体验了较长时期的生活。我和盛戎那时都是“控制使用”,他的心情自然不太好。他总是默默地跟着良伍走,不大说话。但倒也不是整天愁眉苦脸的。我很能理解他的心情。虽然是“控制使用”,但还能戴罪立功,可以工作,可以演戏,他在心里又是很感激的。我觉得从那时起,盛戎发生了一点变化,他变得深沉起来。盛戎平常也是个有说有笑的人,有时也爱逗个乐,但从那以后,我就很少见他有笑影了。他好像总是在想什么心事。用一句老戏词说:“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他的这种神气,一直到他死,还深深地留在我的印象里。

那趟体验生活,是够苦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更难换。不生火,墙壁屋瓦都很单薄。那年的天气也特别,下大雪,同时却还打雷,下雹子,下大雨,一块儿来!盛戎晚上不再穷聊了,他早早就进了被窝。这老兄!他连毛窝鞋子都不脱,就那样连着毛窝睡了。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没有叫一句苦。
和盛戎合作,是非常愉快的。盛戎很少对剧本提意见。他不是不当一回事,或者提不出意见。盛戎文化不高,读剧本是有点吃力的。但是他反复地读,盘着腿读。我还记得他那读剧本的神气。他读着,微微地摇着脑袋。他的目光有时从老花镜下面射出框外。他摇晃着脑袋,有时轻轻地发出一声:“唔。”有时甚至拍着大腿,大声喊叫:“唔!”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台上不“用”裘盛戎了。但他也并不闲着。有人上他家学戏,他总是很认真地说。而且是有教无类,即使某个青年演员条件差,他也还是手把手教。他不上台了,还整天琢磨唱腔。不单花脸,老生、旦角都研究。
盛戎得了病,他并不悲观。他大概已经怀疑或者知道是癌症了,跟我说:“甭管它是什么,有病咱们瞧病!”他还想唱戏。他为了清静,一个人搬到厢房里住,好看剧本。《杜鹃山》这个剧本,他简直不离手,他死后,我才听他家里的人说,他夜里躺在床上看剧本,曾经两次犯床头灯的罩子烤着了。他病得很重了,有一次还用手在床头到处摸,他的夫人知道他要剧体。剧本不在手边,他的夫人就用报纸卷了一个筒子放在他手里,他这才平静下来,安心了。

然而有志未酬,他到临终也没能再演《杜鹃山》!
什么时候才能再出一个裘盛戎呢?
(摘编自汪曾祺《自得其乐》)

3.作者在叙述与裘盛戒交往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叙述、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请就作者与裘盛戎交往的事件,简要分析其中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通过叙述,交待了“我“与感我交往的经过通过描写“我”初识表盛戎时他盘腿坐的神态、后面他很少有笑容和他唱戏时的片段,写出了裘盛戎状态的变化和他的领悟能力的高超;通过议论,表达了“我”对裘盛戎先生的赞美和敬意.

考向二 表现手法

2016.15:文章多次写“我”欲站在峰顶“振臂高呼”的愿望,有什么表达效果。

2012.16第二问: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槭树?

2019山西:请想象父亲当时说的话,为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内容。

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刘白羽的《日出》写得“一波三折”。请你简要分析这一行文特点。

2019广东广州:作者独喜欢北窗,却花大量笔墨写了南窗、女东窗、西窗,这样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回归课文 统编八上《白杨礼赞》“思考探究”)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答题方法:

第一步:仔细审题,弄清答题方向。看题干中是否提到表现手法,或者给出具体的提示性句子

第二步: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常见的有对比、铺垫、伏笔、照应等。

第三步:若是提到具体的表现手法,则根据该表现手法的特点及题干要求作答即可。若是没有给出,则需要根据提示性句子进行判断,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1)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表现手法。对比、铺垫、衬托、照应抑扬等,都讲究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出作者构思的妙处。

(2)从结构安排角度入手。看开头、结尾是否有鲜明的特色;提示句的特点,全文是否结构严谨;看是否烘托、铺垫、前后照应;看是否做到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等。

参考答案最后一段提到楠木,主要是与白杨树形成对比:两种树的品格不同,一是普通当中蕴含着“不平凡”,一是贵族化;所代表的人不同,一是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民众,一是贱视民众、须固倒退的人们。两相对比,突出赞美了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