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授官資之人,並注添差差遣”,歸來人是如何影響宋朝社會的?

引 言

靖康之亂以後,由於宋金軍事鬥爭的日趨激烈,形成了我國曆史上第三次北方移民南遷的高潮。

“換授官資之人,並注添差差遣”,歸來人是如何影響宋朝社會的?

此次大規模的移民運動,始於金軍侵略北宋之時,終於蒙古滅亡南宋之後,持續時間約為一百五十多年,對中國政治、經濟格局影響深遠。

大批的北方漢族移民為躲避戰亂與異族壓迫而投奔南宋政府,由此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歸明人,又稱“歸來人”。史載:

“宋時遼人、金人來歸,或溪洞首領納土已久,出仕補官、給田贍養,皆稱歸明人”

終南宋一朝,歸來人始終在南宋歷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當時的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歸來人科舉考試方面的政策及其影響

南宋政府要兌現其招來歸來人時所許下的承諾,就必須予以特別照顧才能使歸來人在南宋社會立足。

常規的科舉考試,錄取率極低,一般都在百分之一以下,科舉之難,雖南方士子亦不能懈怠,需要長期的努力以及極大的毅力,對於自北方來歸的歸來人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換授官資之人,並注添差差遣”,歸來人是如何影響宋朝社會的?

為此南方開始試行流寓試的辦法,即專門為歸來士子準備較為簡單的考試。流寓試中歸來人的錄取率較之一般士人高出了近十倍左右。

由於不斷有讀書人從北方迴歸南宋,為了能保證所以的歸來人都能享受到好的待遇,南宋統治者斷斷續續的恢復了十數次流寓試。

此外,南宋統治者承認士人在金與偽齊獲取的文憑,這些人會到南宋後可以直接憑藉這樣的文憑選擇參加後續考試或者直接做官。正如宋朝大臣趙汝愚所言:

“換授官資之人,並注添差差遣”

這些優待措施一方面從側面反映了歸來人文化水平較低的事實,同時也是南宋政府為了安撫歸來人,穩定其內部統治的一種特殊舉措。

大量歸來人在南宋朝廷任官,這無疑會對南宋社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或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先來看其積極作用:

首先,那些在敵國當過官又回南宋的官員,多多少少掌握了敵國的一些情報這些情報,這些情報從被俘擄北去 的宋欽宗和高宗生母韋氏等人在 金方 的動向, 金、蒙朝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和各派在和戰問題上的立場,到各項侵略計劃和軍事部署等等 ,幾乎無所不有,這就建立了南宋與金蒙對抗時的優勢;

其次,大部分歸來的官員都是帶著曾任官地區的百姓而來的,這就為南宋的農業生產與軍事防禦帶來了大量的有生力量,這也能感染北境的宋朝人民迴歸的心;

最後,前文提及了北方地區的受教育程度較低,被金擄走的士人與官員如果不回來,按照傳統的儒學思想一定會推廣教育,但是他們迴歸南宋,這對北方的教育事業無疑是一個重要打擊。

不過,由於政府的承受能力所限以及歸來人自身成分的複雜性,大量歸來官南來也產生出了許多問題:

首先,南宋政府對待歸來官的政策隨時局的發展而變化,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在執行的過程中產生很多流弊:地方接納歸來之官無所適從,全部放行則授官氾濫,全部遞減補正則挫傷歸來人的積極性,這使得南宋政令反覆變化。

其次,歸來官認證程序簡單,容易作偽,授官程序也比較隨意。宋廷認定歸來官的辦法主要是通過驗證其所帶的付身,或者只要有人作證便可。付身只不過是一紙憑證,而人言也未必可以全信,這樣給大量奸邪之徒偽冒官差及間諜行為提供了機會。

最後,在科考之中,除去宗室的特別優待以外,歸來士子的錄取率比南方士子的高得多,不僅有流寓試的這種優待,而且還有赴南省試的優待,而且能夠參與宋廷特奏名的恩例獲得官職。

“換授官資之人,並注添差差遣”,歸來人是如何影響宋朝社會的?

較之於南方士子的科舉之難,歸來士子文化程度不高卻更易高中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事實上這種優待並沒有選拔出更多的優秀歸來士子為宋廷所用,反而加深了南北之間的成見。

對歸來人軍事方面的政策及其影響

靖康之變之後,宋朝的兵力有生力量幾乎被屠戮殆盡。雖然宋朝中樞已經退居南方,但是北方大地上還有數雙貪婪的眼睛盯著自己這塊肥肉呢,這就要求南宋統治者不得不加緊組建新的強大的軍隊。

然而由於南人尚文鄙武,所以強迫南人組建軍隊往往實力不強。而北方地區的百姓由於社會、地理等因素的影響,組建起來的軍隊勢力強盛。所以為了能夠加強軍事力量、組建更多由北方歸來人成立的軍隊,宋朝對北方歸來人從軍給予了極優的待遇:

“換授官資之人,並注添差差遣”,歸來人是如何影響宋朝社會的?

首先,滿足他們日常生活所必需品,如糧食、錢財等;除此之外還會安排歸來人從軍者家眷的衣食住行問題;最後,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

古代軍人的地位在大部分朝代都極為低下,這在崇文抑武的南宋更不用說了,除了軍戶的後代需要世代為兵,當時的犯人,饑民都是士兵的來源。為了不從軍,不少人甚至會選擇自殘。

南宋的士兵需要面刺,從水滸中我們就知道,宋江犯謀反罪才被面刺,由此可見軍士地位之低。但是為了吸收歸來人從軍,南宋甚至免除了這個面刺制度。

在靖康之亂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宋廷一直無法組織一支有力的軍隊確保政權穩立。舊有官軍已經不堪大用了,在新組建的軍隊中,原有官軍所存無幾,從北方南逃過來的移民成南宋軍隊主要來源。

統軍將領之中,大部分也是北方人。韓世忠、劉光世、張俊、岳飛、吳階等名將在抗金戰爭中,大量招募北方歸來人,遂成為南宋軍隊的主力。

南宋政府直到紹興五年,才初步建立起一支真正意義上初成規制的正規軍。

從黃天蕩到和尚原,再到郾城,以至採石,南宋對金的歷次大捷都與歸來人的英勇作戰有著直接的關係。

建炎以來,由於追隨高宗南渡的將領及幕僚中,北方人物仍然佔據相當一部分,張浚、趙鼎、呂頤浩、吳階、韓世忠、岳飛、劉光世等都是宋廷的棟樑之臣。高宗得以在趙宋政權風雨飄搖之際,立得半壁江山,全靠這些北方的賢臣名將竭力匡扶。

“換授官資之人,並注添差差遣”,歸來人是如何影響宋朝社會的?

但是在南宋軍隊與蒙古作戰之時,由於管理上的失誤,不少歸來人將領叛宋,成為滅亡南宋的急先鋒,如李全、劉整的叛宋。李全的叛宋標誌著宋廷對義軍分而治之用以抗敵策略的徹底失敗,而劉整的叛宋則敲響了南宋滅亡的喪鐘。

對歸來人生產事業的政策及其影響

南宋政府招徠歸來人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北方的勞動力能夠幫助南宋政府開墾因戰亂而荒蕪的田地以充實國用。

“換授官資之人,並注添差差遣”,歸來人是如何影響宋朝社會的?

自靖康以後,大片土地荒蕪,人民逃亡流散,地方經濟蕭條。面對這種情況,南宋政府必須儘快採取有效措施以穩定局勢,招募歸來人屯墾荒地,既不用太多觸及當地土著的利益,也有利於安定人心、恢復生產,是一種比較務實的做法。

南宋政府對於歸來人殖產經商的活動更是格外優待:免除了歸來商賈前五年進行商貿所要交的所有稅務;嚴禁地方官員對商戶進行打壓,違令者會受到嚴厲的處罰;除此之外,對於商貿發展水平高的地區的官員,中央會破格提拔。

對歸來人生產方面的支持,給了積貧積弱的南宋政權一劑強心劑:歸來人的農業生產保證了百姓日常需求的同時,後期所交的稅也是軍隊軍糧的重要來源;而一些技藝精巧的手工業者也為軍隊的裝備配置提升了新的臺階;發達的貿易也為南宋提供了財政渠道。

除此之外,一些與敵國進行商貿往來的商人通常還擔任著間諜的身份,竊取了很多的情報。

但是由於政府管理上承受力有限與歸來人作為外來群體易受到本地人欺壓的原因,不少歸來人都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成為了流民,這就間接導致了社會治安問題。而一些商人也成為了出賣國家情況的工具。

“換授官資之人,並注添差差遣”,歸來人是如何影響宋朝社會的?

結 語

在強調忠義思想的南宋,理學家們用近乎嚴苛的準則要求著自己,“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成為南宋士大夫階層的共識。

對於由敵境而來的歸來人群體,人們始終介懷於其陷於敵境而無法交代清楚的歷史問題,認為他們是失節之人,懷疑與排擠在所難免。

歸來人作為宋金對峙時期的特殊群體,從其參與到宋金對峙局面的伊始,就帶著悲劇性色彩。鬱郁不得志的辛棄疾,為國捐軀的魏勝,膠西立功的李寶,這些在南宋垂注史冊的英豪,往往都有著悲劇性的結局。每每念及於此,心中難免生出悲慼之情。

參考文獻:

《朝野類要》

《宋會要輯稿》

《略論南宋時代的歸來人》

《試論南宋政府對歸來人的政策——以科舉、授官為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