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取缔药店,可行乎?

逐步取缔药店,可行乎?

药店这一行业的发展从何时开始得到飞快提速,很难查询到准确的答案,但药房遍地开花的状态已经快速形成,成为祖国各地共同的景观,并且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房地产的开发而蔓延。

药店行业的不断蓬勃发展,也伴随着问题的不断出现,直到新冠疫情药房的问题才被社会所关注,从一开始的漫天谩骂,到后来的逐渐平息,药房还是归于平日的沉默状态。作为医药行业的最后一环,从专业性、关注度、社会贡献等各方面,药店都处于尴尬的位置,也难怪沉默。但从药店市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做考察,医药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如何快速而健康的发展,逐步限制、甚至取缔药店也不失为一条捷径。

原因有以下几点:

1 药店行业的门槛不高,但专业要求比较高。但快速发展的药店行业,其从业人员素质堪忧。一方面,执业药师数量有限,且挂证的情况比较多;另一方面,白热化的竞争,和日益增长的运营成本,使得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不高,很难吸引高素质人才。这导致药店的专业服务水平跟不上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不断出现问题。直到新冠疫情的爆发,药店的问题终于被完全显露出来。

2 连锁药店的飞速扩张,使得整个行业的竞争越来越缺乏理性。连锁药店以其资本优势、资源优势和科学管理,引领着行业的发展,但也带了整体行业竞争的惨烈。并且其围绕着毛利率而设计的经营管理方式日见弊端,虽塑造了一个个药行大鳄,但却并没有使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提高。

3 伴随着药店行业的迅速壮大,相应的监管落后。新冠疫情期间,不少药店不顾国民安危,抛弃职业道德,哄抬物价而被举报,虽然相关部门以雷霆之势迅速处理,稳定了市场,但终究难免矫枉过正之嫌。因为现阶段相关的管理部门,从市、区到最基层的所和对应管辖的药店多已建立微信群等多种沟通方式,政策传达零时差,所以屡教不改、多次举报等问题出现的几率很小,这也凸显了相关执法人员对于医药行业知识的匮乏和管理理念的落后,洪湖一元口罩问题发生都两月了还悬而未定,就是一个例子。药店觉得无辜,执法人员觉得无奈,最终考验的是政府的执法力和公信力。现阶段管理部门的机构可谓完善、人员可谓众多,手段可谓严厉,药房的问题还层出不穷。逐步取缔药房虽说是削足适履,但为了行业健康,也只能刮骨疗毒了。

4 医和药,主次混乱。究竟是医主导药,还是药主导医,虽然答案很明确,但现阶段药主导医的情况越发明显。一位主任医师一年挣100万,很多人会质疑有灰色收入,但药品生产企业的中层高管年薪100万没人说三道四(被轰出祖国的那位澳洲华裔女子)。药品生产企业对医疗队伍的金钱蚕食是现实状况,也是无奈之举,更离不了市场运行的规律。因为虽然医生得到了社会足够的尊重,但医疗系统的影响力无疑被分流很多。如何引导无数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导向?如何保证医疗人才资源充足?如何保证患者合理就医?药店逐步被控制发展应是重要一环。

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祖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全面健康意识的提高,药店作为医药行业的一环,对于药品的快速流通、对于百姓方便购药、合理用药,对于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对于解决就业问题都做了很大贡献。但正因为存在意义重要,才更应该合理管理,更注重发展背后的健康性。

那如何有步骤的规范,进而限制药店行业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 取消医保个人账户。

药房的生存之道是专业知识水平,但药店的生存之本却是医保定点。如果没有医保定点,大部分药房丧失竞争力和生存力。

医保个人账户的钱是按缴费比例返还到医保卡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过是从这个口袋换到那个口袋,但这部分钱是不能随便使用的,所以引来了不少的争议。

虽然有争议的这部分钱不过每月100多元(当然有的人很多),却带动了一个行业(祖国人多啊),也随之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了严格的法律。

不断的争议使得消费者不理解,执法者说不清,药店也无所适从。

逐步取缔药店,可行乎?


逐步取缔药店,可行乎?


而取消个人账户可以提高国家医保资金储备,减少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使得这些机构能把精力放在为人民服务上,减少不必要的监管,大大的节省管理成本,引导顾客到合理的渠道购买药品。

取消个人账户,对个人就医买药的影响,可以通过少缴费或提高报销比例的方式来弥补。

可以说,医保决定药店的生死存亡,从管理学角角度讲: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而取消药店医保定点,使药店能处于一个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上,保证整个行业的健康和持久发展。

二 限制连锁药房的发展。

虽然药店处于医药行业的末端,但也应遵循治病救人的行业之本。

连锁药房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过积极的推进作用,也是目前国家确定的药店行业的发展趋势,并给以政策性支持。但随着市场的充分发展,连锁药房已成为医药行业的毒瘤。小型连锁扩张的目的是为了以更好的价格卖给大型连锁,而大型连锁则是为了上市挣股民的钱。大型连锁药店的扩张不但使得整个行业的趋于白热化,更是趋于无理化和无序化。更重要的是资本的贪婪性使得整个行业背离了医药行业的基本道德要求和发展目标。因为:连锁的发展只是资本的壮大,不会带来行业质的提高,甚至会降低行业的服务水平。

当然,连锁药店的这些弊端也给一些小型连锁和单体店留下了些许生存空间,他们缺乏资金,没有扩张的野心,为了生存,只能从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增加免费服务内容等方式服务于一方社区。但是这些药店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水平较差,位置分散,不便于管理。

三 扶植医疗行业

药店快速发展国家制定的医药分家政策也息息相关,虽然医药分家的还有漫长的路,但随之开放的医药市场却迅速被各路资本所吸引而迅速壮大。医药分家的政策让人很难理解,据说是为了防止腐败,但医药分家使得供需链条增长,资本的无孔不入,更增加腐败的空间,现阶段屡见不鲜的医生拿回扣,院长被逮捕等新闻就是明证。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不得不考虑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首先,医院没有竞争机制。随着医保政策的调控,几乎所有的正规综合性医院业务量都很庞大,从三甲医院到县医院、社区服务站、乡镇医院都是如此。但这种业务量的提高多为政策性引导(报销体系),而不是业务水平使然。

再者,私立医院、个人诊所的生存空间很小,最近几年很多个人诊所被批准医疗定点(点赞),但运营成本(房租)逐年提高,更加立于药房之林,除有特殊专长外,生存也普遍艰难。

都说:劫道卖药,其实在现阶段白热化的竞争条件下,药店的利润已经被压缩的很小,经过新冠疫情,以后的监管肯定会越来越严格。虽举步维艰,但药店人更应自律自强,遵守国家法律,尊重行业公德,为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