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盟—不重視員工心理健康評估,賠付1.5億元

(一)微盟發佈至客戶公開信,提出賠付1.5億元

今天騰訊旗下的微盟在其公眾號上發佈了一篇致微盟客戶的公開信,信中稱“截止到3月1日晚8點,在騰訊雲團隊協助下,經過7*24小時的努力,我們數據已經全面找回,由於此次數據量規模非常大,為了保證數據一致性和線上體驗,我們將於3月2日凌晨2點進行系統上線演練,將於3月3日上午9點數據恢復正式上線。”

公開信中,微盟負責任地指出:“此次事故給商家經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公司管理層對此深感自責和愧疚,我們準備了1.5億元人民幣賠付撥備金,其中公司承擔1億元,管理層承擔5000萬元。在緊抓數據恢復的同時,也在同步研究商家賠付方案,我們擬定了現金賠付計劃和流量賠付計劃供商家選擇。”

(二)微盟管理層的具體賠付情況,乖乖,至少1人500萬

管理層賠款的具體情況如下: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孫濤勇承擔3500萬元,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技術官黃駿偉承擔500萬元,公司執行董事兼智慧商業事業群總裁方桐舒承擔500萬元,公司執行董事兼智慧營銷事業群總裁遊鳳椿承擔500萬元。果然有氣魄,公司董事會主席光賠款就3500萬!其他責任人各賠500萬!!這在我看來是傷筋動骨的賠償。不知道這些高層一年的年薪是多少?是賠了半年的年薪呢?還是一二年或是二三年的年薪。起碼在我們這些普通人看來不知道多長時間的工作白乾了的。

(三)微盟指出造成此次事故完全是“人禍”

造成這個賠償的原因,據這篇文章透露來看,是內部有員工“搞了鬼”,大概又是把數據庫刪除了吧。至於為什麼搞這個鬼,刪除了公司的數據庫,導致了公司的巨大信譽與經濟損失,具體原因不詳。但其實想一想就很清楚,無非是“不滿”、“不平”,如果沒有“不滿”、“不平”情緒,就不可能會作出這種事情。該公開信中關於“事故說明”中指出:“2月23日,因公司員工惡意破壞公司線上生產環境及數據,導致公司系統服務不可用。目前,該犯罪嫌疑人已被上海市公安局寶山分局刑事拘留。”並明確指出:此次事故由“人禍”引起”。

(四)目前該公司僅檢討了數據安全系統,還未認識到“心理健康體檢”的重要性

該公司在公開信中指出了; 此次事故雖由“人禍”引起,但公司管理層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並指出了每一個主要責任人員在數據安全方面的責任,這些責任誠然時候存在的。如果這封公開信沒有公佈,我們真是很難想象像微盟這麼大的企業,竟然在數據安全上連這些基本的防範都缺乏。一個員工竟然這麼大的破壞力,能夠將公司的“線上生產環境及數據”破壞,從而“導致公司系統服務不可用”。因此,檢討數據安全問題,並提出數據安全的改進措施都是應當的。但該公司的管理層還是沒有認識到,無論你如何進行數據安全防範,只要是內部人想搞破壞,你就會防不勝防。所不同的僅僅數據安全防範工作做得好的話,破壞是造成的數據損失會小一些,否則就像現在這樣“數據全部被刪除”、“系統全部癱瘓”。

(五)重視員工心理健康體檢,是防範於未然的最重要措施

此次事故發生後,微盟管理層在至客戶的公開信中,提出了三條“數據安全保障計劃”,這些計劃僅是從技術角度講到了提升數據庫的安全問題,沒有一條是從“人”的角度,或者是從“員工的心理健康”角度進行探討改進方法的。這可見,該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水準確實存在很大問題,起碼是不大受到重視的,沒有多少話語權的。或者是從業者水準不夠。其實最重要的就是要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進行探討事故發生的原因,為什麼一個“好員工”,變成了一位“犯罪分子”?是什麼樣的管理制度將他變成了這個樣子的?這些管理制度是否應當調整?

另外,最簡單的一點就是要對員工每年定期的進行心理健康體檢。本公眾號(第五層次開發)剛剛在前兩天發了一篇文章,題為“員工招聘要進行心理健康測評—中國成人心理健康測評量表(招聘版)”文中剛介紹了幾起因為員工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的對公司的破壞行為,及對他人的傷害行為。這就是說員工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可以預先感知到的,雖然不能完全杜絕各種破壞行為的發生,但起碼可以預測,並且有望通過培訓輔導等手段進行心理援助,幫助員工走出心理誤區。這需要要花一些費用,最多也就是上百萬,這與1.5億比較連毛毛雨都不是。

(六)各個公司要引起充分的重視

目前其實正是員工與公司矛盾爆發最多的時期。雖然這次嚴重的破壞行為發生在微盟,但其他公司可能都會存在著許多問題爆發的隱患。如果你是企業高管或者是老闆,你要思考一下:

(1) 如果你公司員工要搞破壞,最可能破壞什麼地方?

(2) 如果你公司員工要搞破壞,造成最大的損失可能是多少金額?

(3) 如果你公司員工要搞破壞,你有什麼預防措施了嗎?

(4) 如果你公司員工要搞破壞,你能夠確定大致可能會是誰嗎?

提醒你對以上問題做個評估,在其他方面我們幫不了你。但如果在第四個問題上,你自己把握不住的話,我們可以通過專業的心理測評幫助您作出一些相應的參考性的判斷。當然,僅僅是參考性的判斷。尤其是IT行業的人員及一些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的生產性企業,恐怕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聯繫我們可以通過私信或留言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