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互聯網+醫療模式也在不斷迭代,與內、外、婦、兒等全科病種相比,精神心理科疾病是最適合互聯網醫療的模式。精神心理障礙目前被認為是一種慢性病,治療方式多為藥物+心理治療,診斷一般無需依賴生化指標的檢測或相關檢查,通過臨床症狀和主訴即可大致確定病情,治療週期長,對於有複診需求的患者,通過互聯網手段大大提高了就診效率,縮短時間,提升了用戶就醫體驗。

因此,動脈網與好心情互聯網醫院平臺共同針對精神行業現狀以及好心情平臺年度的數據報告做了分析,洞察行業發展狀況。

2010年-2019年期間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主要以:綜合科的輕問診、掛號服務、就醫信息服務及患者教育為主,對於專科特別是精神心理障礙患者缺少一定專業性的在線醫療級服務,因此,提升專科病種的管理和診療服務能力,堅持全病程管理,精細化管理成為關健。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從精神心理問題現狀及挑戰、中國精神心理健康事業發展展望、醫生互聯網平臺行為分析、用戶互聯網平臺行為分析等四個方面全面剖析中國精神心理發展現狀。

本報告由好心情心理健康研究院聯合動脈網發佈,希望通過對精神心理行業的分析,引發行業思考與進步,提高社會對精神心理障礙的關注。

一、精神心理障礙的現狀和挑戰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目前,神經精神障礙佔到所有疾病負擔的10%。其中,精神障礙佔到所有疾病負擔的7.4%。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預計,到2030年,抑鬱障礙的疾病負擔將超過缺血性心肌病,成為全世界疾病負擔排名第一的疾病。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中國的精神心理障礙的發病率也不容小覷。由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以及中國疾病預防中心牽頭的中國神經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研結果表明,目前中國精神障礙的終身患病率高達16.6%,其中焦慮障礙的終身患病率最高,達到了7.6%。這意味著中國人一輩子有六分之一的概率會患神經精神障礙。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另外,精神心理障礙也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有研究預測,從2012年到2030年期間,精神心理障礙導致的中國經濟增長縮水超過9萬億美元。

其中精神心理障礙患者的誤工、交通、照料等間接治療費用佔到了患者的主要支出。如果減少精神障礙患者的間接治療支出,可以大大降低精神障礙患者的經濟負擔。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目前,我國精神心理障礙的就診率和患者認知遠低於發達國家,大約有92%的精神心理障礙患者從未接受過治療。如焦慮障礙、抑鬱障礙等大部分患者認為並不需要專科治療。

即使像精神分裂症這樣的重性精神障礙,目前也僅有一半的患者獲得了專科的治療。我國精神心理障礙的患者教育工作仍然面臨嚴峻挑戰。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精神心理障礙的復發問題是疾病治療的一大困境。精神心理障礙的平均復發時長為6個月,其中,用藥依從性差是疾病復發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如果持續跟蹤隨訪精神心理障礙患者,其複發率相比沒有隨訪的複發率會下降一半左右。

另外,由胡少華教授等人在《柳葉刀精神病學》雜誌上發表的通訊文章稱,目前中國精神心理障礙的治療存在“重治療,輕康復”的現象,因此導致很多精神障礙患者出院後常常由於存留症狀,藥物不良反應等原因,導致患者出院後不能迴歸病前的生活。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目前,精神障礙導致的自殺仍然佔到所有自殺原因的60%以上,其中,情感障礙是自殺的主要原因之一,佔所有自殺原因的30%以上,因此,精神障礙的自殺防治工作仍然需要大家關注。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目前,全國約有3.8萬名左右的精神心理科醫生,但是面對如此多的精神心理障礙患者仍然非常緊缺。目前我國10萬人中僅有1.7名專科精神心理醫生,而美國為7.79名。

另外,我國大部分縣醫院並沒有精神心理專科,三分之二的農村地區沒有精神疾病的相關床位。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國務院於2016年發佈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鑑於精神心理障礙目前面臨的嚴峻態勢,《綱要》指出:“加強對抑鬱症、焦慮症等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的干預,加大對重點人群心理問題早期發現和及時干預力度。加強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報告登記和救治救助管理。全面推進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提高突發事件心理危機的干預能力和水平。到2030年,常見精神障礙防治和心理行為問題識別干預水平顯著提高。”

2019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其中對精神衛生建設提出四大指導建議。並且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提升20%和30%,心理相關疾病發生的上升趨勢減緩。並給出包括健全社會心理服務網絡,加強心理健康人才培養,建設精神衛生綜合管理機制、完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的四大指導建議。

二、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發展及展望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頒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標誌我國“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因為精神及心理相關學科的檢查和診斷更多依賴於察言觀色,對音、視頻需求較高,而對物流和操作需求相對較少,網絡醫療模式更適合精神科的專科特點。

另外,基於互聯網的精神心理障礙康復模型,相比傳統精神康復模型相比可以節約大量社會成本,給精神障礙的社區康復帶來極大便利,加快推進我國精神障礙的社區康復。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通過互聯網管理精神障礙患者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間接治療支出,根據好心情平臺的調研結果,精神障礙通過互聯網手段進行疾病管理,每月間接治療成本僅為325元,而傳統的疾病管理方式間接治療成本高達1032元,總體來說,選擇互聯網方式進行疾病管理可以降低患者50%的所有治療成本。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數據化的診療路徑和人工智能的結合,可以使精神心理障礙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改善,根據大數據匹配患者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幫助醫生進行有效治療決策,減輕患者的疾病管理負擔。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精神心理障礙患者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進行隨訪管理可以大大減輕患者的病恥感。因此,近年來選擇互聯網平臺進行諮詢的精神心理患者逐年上升,不過目前主要諮詢方式認為圖文諮詢為主。

相信不遠的將來隨著5G網絡的普及以及VR等新技術的應用,新的遠程視頻的就醫方式可能逐步替代圖文諮詢,成為患者新選擇。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精神心理障礙患者服藥依從性不佳給治療帶來很大困難,以抑鬱症為例,4個月後可以堅持服藥的抑鬱症患者僅為50%左右,有接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服藥一個月後就會選擇停藥。

而通過互聯網隨訪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2019年約有74%的精神心理障礙患者持續通過好心情智能隨訪系統進行隨訪,因此2019年好心情平臺患者年複診率達到為3.7次。

除此之外,AI技術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到醫療行業,特別是對於尚缺乏有效診斷和治療手段的精神疾病領域更有意義和潛力。語義技術和知識圖譜可以通過分析社交平臺數據,對自殺高危行為作出預警,從而有效干預自殺。

從2016年8月至2019年3月,好心情通過網絡人工智能及語義技術,發現並及時干預了數百名有自殺意念的精神心理障礙患者。

同時好心情正在研發抑鬱症、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臉部識別,語音識別智能診斷系統,預計2020年完成初步研發。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互聯網+醫療讓社會資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對於用戶來說,幫助醫生和患者選擇最合理的治療方案,從而提高疾病的康復率;對企業來說,為企業提供更客觀的數據,幫助藥企、保險公司等進行更有效的決策;對政府來說,可以提供有效數據幫助政府合理分配相關資源,從而減少社會負擔,減少政府的支出。

三、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平臺的醫生及用戶行為報告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根據好心情平臺數據,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人群更加願意使用互聯網平臺享受醫療服務,雲南、貴州、新疆、西藏等經濟欠發達地區使用互聯網平臺人群較少,認知較差。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另外,選擇互聯網平臺進行就診的女性精神心理障礙患者比例遠高於男性,比例高達60%。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年輕人群體是使用互聯網平臺進行診療的主力軍,不過隨著互聯網的普及,70後及60後人群逐漸開始選擇互聯網平臺進行疾病管理。未來,我們相信所有年齡群體的患者均會通過互聯網進行自己的疾病管理。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2018年,隨著國家對互聯網醫院的政策支持,患者在互聯網平臺體驗到更多元化的診療服務。因此,患者在互聯網醫院平臺上支出也有大幅提高,以好心情平臺為例,精神心理障礙患者月均線上診療支出由2016年83元升至2019年666.5元。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抑鬱障礙佔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平臺就診患者首位。根據好心情平臺數據,使用互聯網平臺管理疾病的精神心理障礙患者超過4成所患疾病為抑鬱性障礙,其次是精神分裂症、焦慮障礙。

主要原因為抑鬱障礙有較高病恥感,選擇進行互聯網平臺進行診治可以最大程度保護患者隱私,因此抑鬱障礙用戶成為精神心理平臺的主要患者人群。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選擇互聯網平臺進行就診的不同疾病精神心理障礙患者的年齡分佈大致相同。其中精神分裂症中青年人群更多,而焦慮障礙中年人更多。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根據好心情患者端APP使用數據,大部分用戶在22點左右為平臺使用高峰,即使到了凌晨一兩點,有很多患者繼續登錄平臺。在內容偏好上,患者更加喜歡時事熱點類新聞和專家推薦的相關消息,對政策諮詢和人物報道的關注度相對較低。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根據好心情平臺數據,醫生的分佈相對比較均勻,主治醫生是選擇互聯網醫院進行執業的主力軍,一線城市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也有很大佔比。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伴隨移動互聯網平臺的快速發展、醫生通過專業醫學平臺學習和閱讀資訊成為常態。原來由線下傳統學術會議,線下培訓等課程逐漸轉移至線上。

以好心情平臺為例,醫療熱點資訊、直播課程、醫學視頻和醫生工具的點擊量逐步增加。互聯網讓醫生繼續教育和專業精進變的更加便捷。醫生對於直播課程點擊率上升趨勢較快,視頻直播的學習方式方便大咖和基層醫生的交流,廣受醫生歡迎。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根據互聯網醫生處方數據來看,艾司西酞普蘭和奧氮平的處方量較大,佔到了所有處方的10%和8%。主要因為抑鬱症患者為互聯網平臺治療的主要人群。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在不同品類藥物的處方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艾司西酞普蘭、奧氮平、度洛西汀三種產品分別在產品品類中處方量最大。這也表明這三種產品在我國被廣大醫生和患者所接受,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這些藥品的療效出眾和更少的不良反應。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用藥不良反應是精神障礙服藥依從性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患者主訴,服用抗抑鬱/抗焦慮的患者當中,僅有19%的患者表示自己服藥後沒有產生任何不良反應。大部分患者表示自己會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良反應,其中主要的不良反應包括食慾下降和失眠。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僅有8%的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表示自己服藥後沒有不良反應,其中體重增加是最令他們苦惱的問題,另外,頭痛頭暈、嗜睡、失眠等不良反應也發生率較高,抗精神病藥物的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根據好心情智能隨訪數據統計,大部分精神科用藥都會存在不良反應。藥物的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是影響患者服藥依從性的主要問題所在。好心情智能隨訪系統可以及時對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向其主治醫生髮出預警,從而及時干預,增加患者服藥依從性。

本報告數據來源

“好心情”平臺成立於 2015 年,專注於精神心理的在線醫療與智能慢病管理服務。好心情產品包括用戶端APP,好心情醫生端APP、好心情互聯網醫院服務號、好心情醫院Saas系統全產品矩陣,為精神心理產業提供專業服務。

目前已覆蓋全國 80%以上的公立醫院精神科、神經內科、心理科醫生。“好心情”平臺通過大數據與互聯網應用的結合,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專業的醫療服務,為精神心理科醫生提供在線診療多點執業渠道、高效的遠程患者慢病管理系統、以及實用的醫生行醫工具。是精神心理領域領先的在線醫療平臺。

2019中國精神心理互聯網醫療服務行業白皮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