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父亲打击,我该怎么办?

我爱你871123


回答此问题有个前提条件:换位思考!后面我少说几句更有利于大家去面对!每一个人需要在不同环境之下历练自己(此处省略N字)――真爱皆是逆水行舟!通常所谓之爱是顺着你的爱,但往往使你增添坠落的步伐!



凡喜


父母有无文化,都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所以如何教育孩子很重要。首先要有爱心,第二要注意方法,第三要多表扬,少批评。第四引导孩子能用激将法,孩子错了,不能训斥,不能打击。要给孩子信心,才能取得进步。批评打击多了,孩子会失去信心,会自暴自弃。

经常被父亲打击,我该怎么办?

有的家长惯用的方法,就是激将法,其实父亲的本意是激发孩子努力,并非打击孩子。但是许多孩子不理解,认为爸爸老是打击他。

我家旁邻居就是这种情况。他儿子从读小学到高中,孩子成绩很优秀,但爸爸从来没有夸过儿子,他对孩子只有讽刺说反话,孩子都结婚生子了,他爸爸丝毫没有改,出口就是酸酸的味道,比如他儿子下班到家就会说:“我洗澡了”。他就会接着说:“你多忙多累啊!等会坐着玩游戏就不累了”。一次家里水龙头坏了,她妈妈告诉儿子,水龙头坏了,结果他爸爸说:“告诉他有用吗,口抹石灰白说”。

说话态度能够反应一个人的性格。性格的养成很难改变。这就需要家人的理解。你的父亲说话方式,让你很难接受。但是要学会理解,他的本意应该是激发你成长,希望你优秀。那你就应该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让他们放心。这样我相信他们会为你高兴的。

父亲打击你,你可以对他说,我一定会加油的,放心吧!这是语言的承诺,然后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棒棒的。我相信你父亲一定会为你改变态度的。


乐天仙子1


假如我说,父母对于子女的养育本是一种义务,可能很多人会骂我不知感恩。事实上,无论从伦理道德还是从法律角度而言,它确实是一种义务。这么说并非否定父母的养育之恩。

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实际上,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问题存在,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父母的爱也不都是无私的

我有一个朋友小冬(就叫小冬吧,方便继续描述),长得很有异域风采,小的时候,经常有很多男孩子围绕着她转,无奈她有一个不知道怎么照顾她的母亲。小的时候经常把她当洋娃娃一样的打扮,然后带出去到处转,让人家看看他家闺女多漂亮,也似乎是为了让人家看到她对闺女有多好。她天天给小冬打扮,见小冬眼睛里长了疹子也没有给她找医生治疗的意思,一如以往的把小冬带着到处逛,给左邻右舍看她的杰作。如果不是邻居说,“你家闺女眼睛长东西了,还不赶紧给治。”估计她都不知道消停。而一旦回到家,她对小冬的态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基本上,就是板着一张脸,如果小冬跑到妈妈那里求抱抱,她会把小冬一把推开。后来,她发现自己做错事,只要说是小冬做的,丈夫就不会把自己怎么样,于是,小冬成了她的替罪羊。她没有表扬过小冬,也很少尽责,甚至小冬发高烧了,她要出去工作,都不知道让小冬躺床上,拿药给小冬吃,而是把小冬抱到桌子上坐着,让小冬自己抱着桌子上的东西,不许掉下来。那段经历,是小冬一辈子的阴影。如果有人这个时候还说她的出发点是好的,那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关于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我不会一上来就劝你父母都是为你好之类的,因为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一颗无私爱子女的心,也许大部分是有的,但也有不少是没有的。

为什么不少父母奉行打击式教育,因为他们错解了“激将法”

“谦受益,满招损”是历来不少父母奉行的教育座右铭,不少父母认为,子女不能夸,夸了就会骄傲,就会引起退步。他们在一些典故中听说了“激将法”,历史也见证了某些激将法的胜利,因而,将激将法视为教育宝典。

于是,一方面害怕子女不求上进,在子女面前不敢过分夸子女(有的连夸都不夸),也不敢给予明显的肯定;另一方面担心子女落后,总是拿其他人与子女相提并论,不断批评子女,有的甚至有点吹毛求疵,力求完美。但,他们都忽视了一点。

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有点小骄傲,关键在于你怎么去引导。对于子女而言,自己在父母面前是比别的孩子有优越感的,因而也十分渴望来自父母的肯定和认可。这肯定可以成为他们以后成长路上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使他们更加自信,人生也更容易成功。而能够及时得到父母肯定的人,与父母之间关系比未曾得到肯定的良好,并且在日后,他们的抗挫能力比一般人强。这并不是说孩子批评不得,而是,该肯定的要肯定,该批评的要批评,可以简单理解为“棍子加糖”。

那些错解“激将法”的父母出发点虽然是好的,却无形中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有的造成孩子极度自卑,有的养出了一个恨父母的孩子,有的甚至培养了一个人格障碍患者。

有的父母自己心理上尚未成年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这句话反映了某些父母的不合格。不论是历史上,还是今天,总有一些父母内心其实并未真正成长。

朋友小婉性格很温和,但是却总是觉得自己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做事之前经常希望可以得到所有人的肯定,但经常受到一点打击,就会在那里自怜自哀好半天,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小婉之所以这样,因为她有一个总是打击她的父亲,而父亲打击她,原因只有一个,她不是男孩。父亲将生不出男孩的罪怪在母亲头上(科普一下,生男生女是由男人的生理决定的),也怪在小婉身上,从小就没给过好脸色。每次小婉有自己的想法,父亲立刻泼冷水,“你能干什么!”,只要小婉想法和父亲不一样,立刻就是一顿拳打脚踢,“你不听也得听!”有时候大过年的,小婉和母亲忙了大半天,做好了一桌菜,他突然啪的一拍桌子,“这怎么吃,啊,这怎么吃!”把众人吓一跳后,又喊到,“坐下!”看着大家安静的吃饭,他又来一句,“怎么不笑,过年这么不开心,是不想看到我吗!”就像一颗不定时炸弹,小婉和母亲一直活得战战兢兢,所以她很想离开,于是上大学选择外地,想尽各种办法摆脱父亲,工作的时候也选择外地,父亲得知后,三天两头往她单位打电话闹事,还闹得整个小镇人尽皆知弄得她工作也没了。回到家又各种打击,甚至家暴。最好笑的,小婉说要出来找工作,父亲说,最远只能到市区。各种打击折磨下,小婉患了抑郁症。这种情况,还有人说父亲是为了小婉好吗?

很明显,小婉的父亲自己没有成长。但凡成熟一点的人,都不至于把家里一点点事情,闹得人尽皆知,让别人看笑话。另一方面,小婉父亲极度缺乏安全感,想牢牢抓住孩子,但又生怕自己控制不住孩子,因而不允许小婉有什么自己的想法。

这个例子,只是说明了一些不成熟的父母。

实际数据比例子更可怕,因为有的父母不是不成熟,而是人格障碍

那些总是打击子女、否定子女,不让子女有自己思想的,最典型的一种就是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生性多疑,对谁都不相信,哪怕你是善意的,他也认为你对他有敌意。而越是和他们亲近的人,或者越是他们自认为关系好的人,也往往越容易成为他们的怀疑对象,并且,他们的怀疑持久不断,只要怀疑上你,就会想尽各种办法要你认错,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仅多疑,他们还善于让亲近的人背锅,并且一点点事情闹得人尽皆知,明明事情是他们做的,他们经常会说是另一个人做的,是一个撒谎都不会脸红心跳的角色,但他们自己并不认为自己撒谎。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由于从小没有得到过肯定,经常被人嘲笑、讽刺、打击、批评、挑剔,因而,他们对自己亲近的人,对自己的子女几乎是重复他们的不幸,并且控制欲很强。比如前面提到的小婉的父亲。

在父母那里总是遭受不断的打击,得不到肯定怎么办

了解了父母对孩子进行打击式教育的各种可能原因后,我们来谈谈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怎么办。

1.如果你的父母是可以沟通的,只是错误的理解了“激将法”。那么,你可以多对父母的付出给一些肯定,适时讨好一下父母,找一个恰当的时机,用一个故事向跟父母表达激将法的真正含义,同时向他们表达你内心的渴望。

2.如果你的父母是不成熟型的,沟通也可以尝试一下,但你要先弄清父母的秉性,了解他们喜欢听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的方式对于他们比较受用。你也可以选择离开家里一段时间(不知道题主现在的年龄如何,如果是中学生,暂时忍一下,大学可以考远一点)。对于不成熟的父母,有时候子女离家久了,他们反而忘记了批评,更多的是担心和牵挂。

3.但如果父母是人格障碍患者,尤其是偏执型人格障碍,恐怕你即使离家久了,也不一定能得到肯定,唯一的办法,大概就是赚一大笔钱,或找一个他们眼里的好工作了。

4.有时候未必是父母的问题,可能是你自己。因此,你需要觉察一下自己身上有哪些缺点是父母所不喜的,并努力改掉坏毛病。前不久有个民警说了一句话,“不想被批评,自己要先做好,不要自己吊儿郎当,还嫌父母管这管那。”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或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