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有多苦?快看看吧!宁到山上当驴,不到海里打鱼……

渔民有多苦?快看看吧!宁到山上当驴,不到海里打鱼……

芝罘大疃村(原名芝罘村)流传过不少俏皮的顺口溜,或臧否人物,或自我解嘲,押韵上口,诙谐幽默,现撷取一二,以飨读者。大疃村滩涂资源丰富,赶海的人很多,有人就编了段顺口溜,叫“芝罘岛,两头尖,赶海的老婆两三千。头朝地,脚朝天,抠抠挖挖两三千”,极言赶海的人之多及收入之丰。每年的阴历四月中旬,天气转暖,蟹子就出洞了,这就叫“四月十八,蟹子出来耍夹”。

过去渔民生活很不好过,他们形容自己的日子是“春天富,秋天还凑付,到了冬天瘪了肚”、“打着鱼了过年,打不着鱼过难”。打鱼是有危险的,弄不好就葬身大海,渔民自嘲:“宁到山上当驴,不到海里打鱼”。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养海带,晒海带这活儿又脏又累,有人发牢骚说:“要想死得快,就去晒海带”。

1940年前后,大疃村有几十人迫于生计,到西口村采石场打“毛子工”,即为日本人采石修塘沽港,每天挣二斤半玉米面和少量伪币。因是为日本人干活,民工们都偷懒耍滑,可是被日本监工抓到了要挨打。民工们说:“毛子工,拉屎尿尿半点钟”、“干不干,一天二斤半”,日本监工是“不打勤的不打懒,专打不长眼的”。

至于臧否人物的顺口溜,就更多了,极尽夸张之能事,当然,大多数稍嫌刻薄,有失厚道。比如,过去村里有个破落财主叫陈积生,手无缚鸡之力,无论是为国民党军队“打劳役”,还是为共产党的烈属代耕,都没有他的份,村里人便说:“偏杆子老王陈积生,不打劳役不代耕”,“偏杆子”和老王,都是村里的病弱之人。1947年“土改”时,干部陈凯曾用一段顺口溜来“编排”地主陈×均:“芝罘岛,芝罘镇,大甸有个陈×均,弯弯肚子歪歪心。正事从来他不干,专门想法剥削人。棺材天是破船底,棺材底是黄堰泥,钉吧钉吧是寿器,就把金钱熊了去。”这个地主在村庄西南有一处挺大的场房,村民称为“大甸”,顺口溜的后几句是说他钉破烂棺材骗人。

大集体时代,村里人说,从书记到挑粪工,个个都不能得罪,因为,“得罪了书记没法过,得罪了队长干重活,得罪了会计笔下错,得罪了保管看秤砣,得罪了记工员天数缩,得罪了挑大粪的———两勺顶一勺”。其实,当时的生产队长出力多,又得罪人,很不好干,不少队长秋收后就撂挑子了,有人形容“割完地瓜干,干部换班儿”。

编顺口溜得有点歪才,村民郑兰亭就是这样的人。编顺口溜,张口就来,活脱脱赵树理笔下那位李有才。如,有两口子结婚,他给编了一段:“你有疤,我又黑(hě),好比周仓战庞德”。编排别人多了,别人也如法炮制回敬他。有一次,村里安排他为军属挑水,在井台子上,他重重摔了一跤,爬起来后尴尬地笑。马上就有人幸灾乐祸编了一段:“郑兰亭拥军把水挑,走到井边磕了个仰歪跤。摔断了扁担墩漏了筲,爬起来笑眯眯地发牢骚。”(彭守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