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市的中國網絡科技公司,為何突然扎堆回香港上市?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開的數據,截至4月底,有超過160家中國公司在納斯達克和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其中不乏在我們國內知名的網絡科技公司。

美國上市的中國網絡科技公司,為何突然扎堆回香港上市?

但是近段時間,這些知名的互聯網企業突然頻繁地選擇了回中國香港二次上市。

較早做出這一動作的是阿里巴巴,2019年11月下旬,在其20歲“生日”之際,成功登陸香港交易所二次上市。

在4月29日的時候,百度、京東、攜程這三家重量級的美股中的中概股公司也傳出在中國香港二次上市的消息。

5月2日,中國財經頭條報道,京東確定回香港進行二次上市。

5月6日,多家權威媒體證實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網易已秘密提交在香港二次上市的申請。

作為全球科技公司最大的上市集中營,納斯達克吸引了無數包括中企在內的全球知名科技企業,成為一種科技公司“證明自己”的象徵。

雖然近些年來,有零散出現中概股迴歸的情況,比如奇虎360和現在大火的邁瑞醫療,不過像近期這種中概股組團迴歸的現象實屬罕見。

不少財經媒體分析認為,這一現象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世界股市的格局,一方面會增加香港證券交易所的整體實力,另一方面會引導全球投資者特別是中國投資者資金從美國股市流向中國香港股市。

美國上市的中國網絡科技公司,為何突然扎堆回香港上市?

對於中概股扎堆回香港二次上市的原因,肯定有方方面面,就財經角度而言,也有多種因素。

比如疫情影響,企業需要進一步融資來提升財務的抗風險能力,而美國作為新冠病毒的絕對“震中”處於停工停產狀態,投資者的活力也在急速下降,相反中國已經率先走上了恢復經濟的道路。

比如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是資金自由流動的市場,其特殊地位不僅能方便大陸投資者,同時也活躍著大量境外投資資金。

比如港交所改革之後煥發新生,自2010年東北男人李小加出任港交所總裁之後,推出的AB股模式,讓不少只想拿收益權不想拿控制權換取融資資金的上市企業非常開心。

當然,還有一個尤其重要的消息,那就是美國方面對待中概股的態度,變幻莫測。

要求中概股企業接受PCAOB審計的爭議從未間斷,在這種爭議中,衍生出不少令人匪夷所思的行為。比如路透社在去年9月份爆出的川普打算將在美國上市但不遵守PCAOB程序的中企退市,儘管這件事情之後不了了之,但是算是一個縮影。

就在5月4日,香港媒體《南華早報》刊登了一則報道,該報道引用了彭博社的說法,那就是美國方面打算禁止聯邦養老基金(美國公務員退休基金)對中企的投資。

美國上市的中國網絡科技公司,為何突然扎堆回香港上市?

聯邦養老基金的節儉儲蓄計劃(TSP)在最近三個月內因為疫情影響蒸發了大約500億美元,目前擁有資產5580億美元。

該計劃面向全球投資的股票多達3000多隻,其中投資的中國企業為196家,主要是美股中的中概股,其實是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總投資額並不算多,只有24.4億美元,平均到每家中國企業也只有1250萬美元。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這些投資大部分都集中在少數幾家中概股科技公司身上,比如阿里就佔了4.25億美元。

企業赴美上市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外資,特別是美國資金,在極其曖昧不定的大環境下,這一目的的功能受到限制顯而易見,那麼叫不如給自己多留條後路,退回我們自己的地盤,也算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本能。

至於為什麼會選擇香港證券交易所,而不是內地的上海或深圳,其中原因交給大家去討論和思考。

本文就跟大夥分享到這裡,歡迎點擊關注!

“戲說金融”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