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小微工程监管难题 普陀老百姓争当监督员

“这些工程与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一旦出现问题,群众不满意,政府公信力也会受到影响。”眼下普陀区展茅街道逐步形成村社小微工程招标新模式,该街道纪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村级小微工程多是道路硬化、沟渠维护、雨污水改造等关乎民生的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工程由于体量较小容易出现监督盲点,这是“清廉村居”建设的一个重点。

去年展茅街道出台了《展茅街道小微工程招投标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招投标,优化交易流程,并在不涉及安全隐患的项目中,结合本街道五匠乡土人才丰富的特点,鼓励乡土人才积极参与招标投标活动,按照乡土人才的级别分别参与不同额度的工程。

小微工程涉及村民的各项利益,招投标尤其需要认真谨慎。展茅街道茅洋新村松山支部书记李海军说,以去年开展施工的农居点雨污水改造工程为例,在招投标之前,村里首先开了个村民代表大会,“在会上我们同意了村里具有高级职称的三名村民参与招投标,随后上报街道。”李海军说,提供村民代表大会会议记录,是上交街道审批的一项凭证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不管是村委会议记录还是街道审批、招标公告,我们也都会在三务公开栏、人群聚集点等地点进行公示,让整个工程流程展示在阳光下。”

“除了招投标流程更加明确,少了‘猫腻’,这个新的模式也能减轻村集体经济的压力,可以减少工程公司的管理、设计等一系列费用,算下来,农居点雨污水改造工程就为我们村里省下了两三万,约占总工程的1/6。”说起村社小微工程招标新模式的好处,李海军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点赞。

张金亮是茅洋新村的高级职称乡土人才,也是雨污水改造工程的中标人,他表示,新的招投标模式给了他们更多参与村级工程的机会,村里也省了钱,实现了双赢。

有了茅洋新村的经验,黄杨尖村党总支书记闻亚珠运用了这个新模式,“村里有一块安置小区,我们打算先做好道路硬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闻亚珠说,按照新模式开展招投标工作,高级职称乡土人才中标,项目资金近30万元,“我们还在小区住户中选了四个懂建设的村民,让他们参与日常的监督及相关商讨工作。”闻亚珠说,自己人干活,不用担心偷工减料,工程质量让人放心又安心。

“支出都有公示,负责人又是我们村里的‘名人’,我们就放心啦。”在展茅,越来越多的村民对村里各项建设事业的态度由冷转热,也自愿做起义务监督员,全村上下能齐心协力谋发展,呈现出干劲十足的面貌,群众心里亮堂了,干部心里也踏实。“这样一来,既充分保障了村级集体经济少花钱,又有效预防了村级小微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增加了村民的个人收入,可谓一举多得。”展茅街道纪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做好村级小微工程管理规范,为推动清廉村居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